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的环境管理问题探讨

期刊: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DOI: PDF下载

王适

南京新港开发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0038

摘要

土壤和地下水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资源之一,它们为人类和其他生物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了严重威胁。因此,深入探讨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的环境管理问题,对于保障环境安全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深入探讨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的环境管理问题,以期保护生态环境、维护人类健康。


关键词

土壤;地下水;污染防治;环境管理;问题探讨

正文


土壤和地下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它们的污染不仅直接影响到生态系统的健康,而且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也产生深远影响。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治。

1 土壤与地下水污染现状及危害

1.1 重金属污染

汞、铅、砷等重金属都含有一定的毒性,可通过工业排放、废旧电池处理不当方式进入土壤与地下水。这些重金属污染可导致神经系统损伤、肾脏损害等疾病,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日本水俣病事件就是由汞污染引发的大规模神经性疾病。除此之外,这些重金属污染还可导致土壤退化,对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威胁。

1.2 有机污染物污染

农药污染是土壤与地下水污染的重要类型之一,主要通过农业生产和污水处理等方式进入土壤与地下水。农药污染可导致水生生物死亡、土壤生态系统破坏,对生物多样性构成威胁,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因农药污染而导致的鳗鱼数量锐减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多环芳烃是一类由两个或更多芳香环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的有机化合物,它们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工业过程、机动车尾气排放等。多环芳烃对动植物和人类都有毒害作用,可能导致癌症、生殖系统损害、内分泌紊乱等。二恶英是一种毒性极强的有机污染物,由多种化合物组成,主要源于工业生产、废物焚烧、农业活动和自然火灾等。二恶英污染土壤、水体和大气,影响生态环境的健康,并且,二恶英还可以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造成长期影响[1]

1.3 放射性污染

放射性污染是由放射性物质引起的环境污染,放射性物质通常来源于天然放射性元素、核能生产、医疗和科研设施、放射性废物等。放射性核素污染可引发癌症、免疫系统疾病等疾病,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构成长期威胁,例如,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和日本福岛核事故就是典型的放射性核素污染事件。

2 环境管理问题分析

2.1 法规不健全

目前,我国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的法规体系尚不完善,缺乏针对土壤与地下水污染的全面、系统的法律法规,这导致在污染防治、环境监管等方面存在漏洞,影响环境管理的有效性。例如,我国现行的《土壤污染防治法》主要关注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对工业企业土壤污染防治的规定相对较少,同时,地下水污染防治的相关法规也不够完善,缺乏统一的地下水污染防治法律框架。

2.2 监管不到位

环境管理部门在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方面的监管力度不足,存在监管不到位、执法不严等问题,因此,一些企业未能按照法律法规要求进行污染防治,影响了环境管理的效果。除此之外,部分企业在监测过程中存在数据造假等问题,导致环境管理部门难以准确掌握污染情况。

2.3 技术落

我国在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方面的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缺乏有效的污染治理和监测技术,这限制了环境管理部门对污染的有效治理和监管,影响了环境管理的效果。目前我国缺乏有效的土壤与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导致一些污染场地难以得到有效修复,并且,地下水污染监测技术也相对滞后,难以准确掌握地下水污染情况。

2.4 信息不透明

环境管理部门在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方面的信息公开透明度不够,公众对污染情况了解不足,这导致公众难以参与环境监督,并且,一些地方环境管理部门未按照规定公开土壤与地下水污染监测数据,因此,公众难以了解当地的污染情况

2.5 资金不足

资金不足是制约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我国在这方面的投入相对不足,这限制了环境管理部门对污染的有效治理和监管。政府是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的主要投入者,然而,由于财政压力等原因,政府在这方面的投入相对不足,这导致一些重要的污染防治项目难以实施,如污染场地修复、地下水污染监测等。企业是土壤与地下水污染的主要来源,但由于经济压力等原因,企业在污染防治方面的投入也相对不足,这导致一些企业未能按照法律法规要求进行污染防治,如建设污染防治设施、开展污染监测等。

3 改进建议及对策

3.1 完善法律法规

针对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方面存在的法规不健全问题,应加强立法工作,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在完善法律法规时,应明确政府、企业和公众在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中的责任和义务,政府作为主导,应承担起规划和监管的作用,确保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得到有效实施;企业作为污染的主要来源,应承担污染治理和监测的主要责任,落实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公众作为环境的最终受益者,应积极参与污染防治工作,包括监督企业污染排放、参与环境治理等。与此同时,法规应详细规定土壤与地下水污染治理的要求,包括污染源管控、污染监测和污染修复等,污染源管控方面,应要求企业采取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从源头上控制污染;污染监测方面,应建立常态化的监测机制,对企业污染排放进行实时监测,确保企业按照规定排放污染物;污染修复方面,应明确污染修复的主体、标准和要求,指导企业开展污染修复工作。完善的法律法规需要有效的执行和监督,以确保其真正发挥作用,因此,政府应加强对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的监管,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同时,公众应积极参与环境监督,举报环境违法行为,共同维护生态环境。

3.2 加强监管力度

建立常态化的土壤与地下水污染监测机制是加强监管力度的关键,相关部门可以制定详细的监测计划,明确监测点位、频次和方法,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建立监测数据共享机制,实现环境管理部门与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提高监管效率。此外,还应鼓励公众参与监测,拓宽监测渠道,增强监管的广度和深度。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是提高企业环保意识的有效手段,因此,为加强监督力度,相关部门可以完善环境违法处罚规定,提高罚款金额和处罚力度,增加企业的违法成本,同时,相关部部门也可以建立联合执法机制,加强环境、水利、国土等多个部门的协同合作,形成监管合力。

3.3 提升技术水平

政府应设立专项资金,支持相关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技术研发和创新,可以支持研发新型污染治理材料、技术和设备,提高污染治理的效率和效果,同时,政府还应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加快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推广应用先进的污染监测和治理技术是提升技术水平的重要手段,因此,相关部门可以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适应性改造,提高技术应用的有效性,并且,也可以强技术培训和技术交流,提高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2]

3.4 提高信息透明度

提高信息透明度是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提高信息透明度,可以促进公众对环境问题的了解,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政府和环境保护机构应公开环境监测数据、环境污染事件、环保政策等信息,让公众了解环境状况,提高公众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同时,相关部门也可以通过学校、社区、媒体等渠道,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理解[3]。为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有关部门应举办环保志愿者活动、环保知识竞赛等,让公众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并且,媒体还应加强对环境问题的报道和监督,揭露环境污染事件,促进政府和企业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和整改。

3.5 增加资金投入

针对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面临的资金不足问题,应加大投入力度,确保污染防治工作的有效实施。首先,政府应加大对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的财政支持,提高污染防治资金的使用效率,这样可以保障污染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污染治理的效果。与此同时,要创新融资模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这可以拓宽资金渠道,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促进污染防治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全球面临环境污染问题的背景下,土壤与地下水污染的防治尤为重要。本文从环境管理的角度,探讨了土壤与地下水污染的现状、危害及其成因,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套改进建议,包括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力度、提升技术水平、提高信息透明度和促进公众参与等,这些建议旨在为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提供有力的保障,促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未来,我们需要继续关注和研究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问题,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这一全球性挑战。

参考文献:

[1]赵雷.土壤与地下水环境管理问题思考与对策[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2,3(1):170-172.

[2]马慧敏.工业建设用地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策略[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2(11):106-109.

[3]陈利彬.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的环境管理对策研究[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2,3(14):95-9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