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的市政道路无障碍设计问题探讨

期刊: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DOI: PDF下载

董一奇

宁波新材料科技城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宁波高新区公共项目建设中心)315000

摘要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我国的相关机构严格按照无障碍设计的标准,确立了合理、完备和科学的准则。为了实现城市经济发展与精神文明进步的目标,加强对城市道路设计中无障碍理念应用分析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有效地进行市政工程设计,我们已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一个宏观的视角来看,市政道路在无障碍设计阶段仍然面临许多棘手的问题,这意味着在建设质量上仍有很大的提升潜力,这需要我们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

市政道路;设计;策略

正文


1.市政道路无障碍设计的概念

在进行市政道路的人性化设计时,设计师需要对多个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的考量,这些因素包括车辆的尺寸、驾驶的速度、公路的环境友好性以及公路附近的环境条件等。随着我国社会的持续快速进步,传统的公路设计观念将会被社会逐步淘汰。这主要是因为在传统的公路设计理念中,道路网络、车辆和驾驶员之间的关系被简化,而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并没有被清晰地定义。因此,为了更好地保证驾驶员出行安全,就需要将传统公路设计理念与人性化相结合,从而达到优化道路交通环境,提升城市品质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为了更好地促进现代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就需要将人性化公路设计理念引入到实际工作当中去。综合考虑,实施人性化的公路设计策略可以显著增强驾驶员的驾驶安全,满足现代社会的进步要求,因此,人性化的公路设计哲学有着广阔的发展潜力。

2.无障碍设计应用现状及问题

国内很多市政道路已经推行无障碍设计方案,但是面对当前现状,这些方案还存在着不足之处,并且带着一些有待解决的难题。无障碍设计专为老年人,行动受限人群及残障人士而设,应因出行方式不同而有所要求。目前我国市政道路无障碍设计在实践中,还面临着一定的管理挑战,例如盲道内井盖,支架和杆件,造成很多杂物。小区出口通道有一部分盲道被切断,使盲道丧失安全。我国很多地方出现了未经过改建的坡道,给这些障碍群众走路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很容易造成危险。如果盲人横穿马路时得不到别人的帮助,自己就看不到交通信号灯,这样就会给盲人横穿马路带来隐患。目前市政建设中,关于可达性设计刚刚起步,与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很多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具体问题概括如下:

1)覆盖面不高。对某些不发达地区来说无障碍设计仅仅是一种理论而不是真正的执行。

2)市政道路管理体系以及盲道等无障碍设计不够健全。盲道通常用两种类型的砖铺就,一是条形的引导砖指引盲人安心行进,叫行进盲道。二是圆点提示砖暗示盲人前面有障碍而需拐弯的盲道。2001年8月1日,《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在中国颁布实施,规定“城市主要道路人行道应按要求设置”。然而在实践中,盲道设计常常因为缺乏标准的盲道设计手段、不健全的法规、不成熟的观念和宣传力度而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即便是按规范建造并投入使用,盲人仍然无法正常地使用盲道系统。经过调研与考察,发现产生这类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圆点与条形表示盲道都无法正确引导方向;圆点盲道仅能通知盲人周围环境的改变,但无法使盲人对其所处位置的信息有知觉,也无法分辨是在医院,商店或银行,厕所等;提示盲道与行进盲道的功能单一且无法有效发挥作用,行进盲道仅能暗示盲人向前走,而提示盲道仅能告诉盲人前面存在着障碍,不能提示盲人盲道起讫点,转变点和人形横道,地铁入口和汽车站;在有些建筑,小区出入口部分地点,常常发生盲道中断,成了盲人感觉上的断头路;普通人群与人形横道相交,盲人无法正确感受垂直方向来犯人群并安全通过路口;盲道内的障碍物较多,主要是井盖和电线杆;天桥和地下通道建设为无障碍人提供便利,但未顾及无障碍人士需求,造成残疾人过街不方便。

3)人行道缘坡的设计不够标准。部分城市没有设计缘石坡道或者缘坡坡度偏高,对残疾人和推乘婴儿车行人等弱势群体不利。西方国家则已经在路缘坡立法,如1990年美国残疾人法案、1992年澳大利亚残疾歧视法等。尽管法律是针对于残疾人士,但路缘坡立法有利于公共场合的每一个用户。

4)交通信号不足。现有信号灯不顾及盲人等视觉障碍人士出行需求,因视力有限,指示灯内容经常看不清,给出行带来很大安全隐患。语音信号提示灯可以设定。

5)公共设施没有顾及残障人士。国内现有公交车在设计上不尽合理,对借助轮椅者,缺乏相应措施,以致上、下车时只能依靠抬车。公交车踏步高度太高公交车台阶和道路有高差,腿脚不便者不便上下车。可以在公交停靠站安装相应辅助工具来辅助有关人员进行正常的出行。

6)大多数市政道路中公共设施施工时,并无清晰盲文做提示。

3.市政道路设计无障碍具体设计措施

3.1盲道优化

优化时需考虑盲道是否连续,为视觉障碍者提供充分信息,也为他人提供可能信息。可以设置分类提示砖对盲人的医院,厕所和店铺进行提示;路口设人形盲道并在四周采取安全措施;商店、人形横道和其他入口处增加了减速盲道;盲道加北向砖以指出东南西北方向;设置指示砖及道路盲牌并在路牌的相应位置添加盲文及其他提示信息。

3.2 防护设施设计

特殊群体在旅游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安全隐患,所以要做好防护设施的设计,保障特殊群体的旅游安全。市政道路规划设计人员应充分考虑市政道路状况、安全隐患,合理设计护栏、灌木、沙袋和防撞墙,保证防护设计的实用性和美观大方,提高市政道路设计的整体质量。以灌木为例,规划师与设计师在进行灌木设计时,要充分发挥其防护与隔离功能,提升市政道路外观,同时确保特殊人群的出行安全性,推动实现“可观、实用、可玩”,提升特殊人群出行幸福感。

3.3台阶的优化设计

在城市道路上,如行人天桥、地下通道、陡峭的人行道以及其他地势变化的地方,都应当设置台阶或楼梯。建议在梯道的两侧设置扶手,并在上口、下口以及桥下的防护区设置提示盲道。台阶的高度和宽度都被设计得恰到好处,最好选择与人体动作最匹配的尺寸,并确保台阶的边缘不会在人行道上凸出。对于突然在平直人行道上增加的台阶,建议优先考虑使用坡道作为替代选项。如果这样做不可行,可以在台阶上涂上警告色彩,以引起行人的警觉,防止潜在的危险。

3.4对坡道进行了细致的优化设计

在设计人行天桥和人行隧道时,应确保轮椅使用者、残障人士和老年人能够安全且便捷地通行,并相应地设置温和的斜坡。坡道的防滑性能可以通过调整坡度来实现,同时还需要对坡道使用的材料进行控制,可以根据城市道路的各种通行需求来选择耐磨、防滑、环保的橡胶地板或混凝土板。

4.结论

市政道路是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规划中的关键,道路设计的安全性与合理性将直接关系着人们后期出行的安全性与便捷性。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市政道路设计的需求,也为了更好地促进市政道路交通体系整体性与稳定性的发展,不断强化无障碍设计理念的运用,推动城市公共空间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张鹏.无障碍设计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体现[J].环球人文地理,2014,(10):35-36.

[2]蔡仕强.无障碍设计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2019416:188-189.

[3]关近芳. 无障碍设计理念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探析[J]. 建筑·建材·装饰,2022(1):169-171.
[4]赵洪. 无障碍设计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住宅设施,20227:31-3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