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治理方法探析
摘要
关键词
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成因分析;治理方法
正文
近年来,由于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大量的预拌混凝土技术被大量采用。虽然它在不同的环境下表现出较好的工作性能,但是其结构复杂,容易开裂,搅拌质量不佳。因此,相关部门在进行处置时,必须弄清存在的问题,做好相关的质量控制工作,确保工程建设的合理性。
一、混凝土工程裂缝及治理措施概述
目前,在混凝土结构中,裂缝是最常见的问题之一,其产生的危害相当大,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特别是当混凝土开裂数量较多时,不仅会降低结构的承载力,还会影响到结构的稳定性,甚至会导致房屋倒塌,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的危害。此外,由于安全性的缺失,建筑工程的相关功能也将大大下降。从整体上看,建筑的设计既要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又要具备一定的抗震和防火能力,然而在实际工程中,因开裂导致的承载能力不足,导致了建筑结构的安全隐患。目前,在混凝土结构的施工中,一般采取预防和修复两种方式来控制裂缝。采取预防措施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房屋开裂。所以,这类措施一般都是在工程正式开始前进行的;而修复措施主要是为了防止现有混凝土裂缝的扩展而对结构的性能造成较大的影响。所以,这类措施通常是在建设完成后才采取的。从理论上讲,这两种措施都可以有效地改善混凝土的质量。
二、混凝土裂缝种类
2.1微型裂缝
这些裂缝光凭肉眼是看不出来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在结构里面,裂缝的长短和宽度都很小。在满足有关规范要求的情况下,此类裂缝一般不会对施工和工程质量产生不利影响,但必须通过超声波探头才能准确地确定此类裂缝的尺寸和位置。
2.2表面裂缝
表层裂缝是由于养护过程中缺少水分而引起的一种普遍现象。在混凝土结构中,如果出现这样的裂缝,不仅会影响到钢筋和混凝土之间的粘结,还会导致混凝土不能对钢筋起到保护作用,进而导致其承载能力的下降。在建筑工程中,加强钢筋是一种有效的加固措施。如果没有了混凝土的保护,钢筋将出现腐蚀,破坏钢筋的整体工作性能,给建筑物带来了很大的危害。
三、预拌混凝土出现裂缝的主要原因分析
在工程建设中,混凝土的浇筑温度与外界的温度、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温度的变化,混凝土内部的热应力也会随之改变,从而导致混凝土表面出现较大的裂缝。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现行的混凝土原材料多为各种原材料的掺混,是一种人造石材。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化学作用。现阶段,我国预制混凝土因其截面尺寸较大,在水化过程中,会产生短暂的热量积聚,导致其内部温度不断升高。温差太大时,混凝土构件会出现大小不一的裂缝。在这种情况下,施工3-5天后,由于混泥土水化热的作用,混凝土内部会出现开裂现象,对混凝土施工质量有很大的影响。混凝土在变形过程中,由于受内、外两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其变形受限,而温度变化又会对其内约束作用造成影响,外界约束过大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开裂。
3.1原材料选择问题
混凝土出现开裂的主要原因是原材料选择不当。在大量的建材当中,有大量的廉价、低劣的建材,有些施工企业出于利益,会选择劣质的原材料,这就会导致混凝土的质量得不到保证、混凝土开裂的可能性增大,甚至造成后期的房屋倒塌、开裂等问题。
3.2建筑图纸设计问题
设计图纸是建筑工程建设的基础。在实际的施工中,如果没有按照图纸的要求去做,就有可能使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目前,我国建筑企业大多采用外包的形式,对建筑工程的设计没有太多的审查,对工程的控制能力不强。如果在设计上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而施工单位又不能及时发现,按照图纸进行施工,很容易引起混凝土开裂的问题。因此,在进行结构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到结构图的设计,认真分析各组成部分的受力情况,才能保证在实际工程中采取合理的施工措施。在施工过程中,各个部分所用的混凝土配合比是有差别的,如不注意这些细节,就无法确保施工质量。
3.3周围环境的影响
施工环境对混凝土开裂的影响也很大。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忽略了周边环境的影响,很容易出现裂缝。混凝土结构的变化是由热胀冷缩定律决定的。如在施工期间,因气温变化太大,而混凝土又没有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将导致混凝土产生变形。混凝土在变形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出现开裂,这不仅会降低结构的使用寿命,还会给工作人员带来很大的危险。
四、预混料结构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4.1合理选择原材料
在建设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要求进行原材料的选择,确保原材料的质量,以免因原料的质量问题而影响到工程的质量。比如,在水泥的选择上,首先要明确它的成分比例,然后才能选择合适的水泥,这样才能保证它的质量,同时又能保证它不会产生裂缝。当前,在建设工程中,为满足不同的工程需要,需要使用不同的水泥品种,不同型号和牌号的水泥,其内部结构差异较大,进而会影响到混凝土的主要结构。与普通水泥比较,矿渣水泥的水化热很低,但是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渗漏和干缩。因此,在选用水泥时,应结合当地的工程需要,针对各种类型水泥的特性,合理选用。在普通的建筑工程中,可以选择粉煤灰、硅酸盐水泥,根据水泥的含水量和灰份的比例,使其产生适量的膨胀,这种水泥的预拌,相对来说是比较好控制的,而且还能降低热水反应的温度,避免水泥裂缝的产生。
4.2建筑图纸设计的完善
混凝土出现开裂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设计图纸不合理造成的。因此,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应严格审查设计图纸的内容,并聘请具有一定资质的专业人士参与,确保其设计符合规范要求。另外,通过改进施工方案、强化设计管理等措施,可以减少混凝土开裂的几率,显著延长建筑的使用年限。
4.3针对环境采取措施
建筑工程应根据周边环境对混凝土进行防护。在高温条件下,为减少因温度升高而引起的混凝土开裂,应在混凝土表面浇注水,以减少升温。为了控制施工温度,保证施工质量,减少裂缝的产生,必须选择适当的保温材料。
4.4优化材料配比
比率在特定的生产过程中非常重要。要提高混凝土质量,就应确保材料配比的合理性。有关建设单位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适时地进行材料配比设计。在此基础上,建议提高水泥砂浆的抗压强度和抗渗性等性能,以减少混凝土的渗漏,减少裂缝的产生。在配制混凝土时,应根据现场周边的情况,对其配比进行调整,直到达到规范要求为止。
4.5加强监管力度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许多问题,因此,需要建立相关的监理组织,加强对建设工程项目的管理。在项目施工中,监理单位要及时发现项目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相关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同时,它还要求能够及时地检测出影响混凝土结构的因素,施工人员应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由于人为错误造成的问题,从而将混凝土裂缝问题降到最低。
4.6提高施工人员专业水平
施工开始前,必须先培训施工人员。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大多为受教育水平不高、技术水平不高、文化素质不高的外来务工人员。因此,通过项目前期专业培训,可以让施工人员对项目施工中出现的问题有所了解,保证其技能水平符合当前的社会需要,减少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同时,还应当定期对建筑团队进行考核,确保建筑团队的专业技能与时俱进。
五、结语
近年来,在我国建设工程建设中,预制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已经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然而,在施工中,因质量管理不到位,容易产生开裂等问题,因此,有关部门应对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技术分析,以便做出合理的评估,保证项目的顺利、有序地进行。
参考文献:
[1]刘志文.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治理方法[J].石材,2023,(09):114-116.DOI:10.14030/j.cnki.scaa.2023.0429
[2]黄宇航.试析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治理[J].佛山陶瓷,2023,33(05):102-104.
[3]夏燕辉.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治理对策研究[J].江西建材,2021,(11):263-2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