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中湿陷性黄土路基沉降机理与控制措施研究

期刊: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DOI: PDF下载

马涛 张兵兵 王永金 耿健晨

(贵州宏信创达工程检测咨询有限公司 贵州贵阳 55000)

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公路工程中湿陷性黄土路基的沉降问题,探讨了其沉降机理及对公路工程的影响,并提出了有效的控制措施。分析了湿陷性黄土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及其在不同环境因素影响下的变形特性。重点讨论了湿陷性黄土路基沉降对公路平整性、安全性的负面影响以及对维护成本和使用寿命的长期影响。最后,提出了包括土壤性质改良、排水系统优化和路面结构加固等控制措施,以提升公路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关键词

湿陷性黄土;路基沉降;公路工程;控制措施

正文


引言

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公路工程在湿陷性黄土地区面临严峻的工程挑战。湿陷性黄土由于其特有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在水分、荷载和环境变化的影响下容易发生沉降,影响公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因此,深入研究湿陷性黄土的沉降机理及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寻找有效的控制措施,对于确保公路工程的长期稳定和安全运营至关重要。

一、湿陷性黄土的基本特性

湿陷性黄土是一种广泛分布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特殊土壤类型,具有一系列独特的物理和化学特性。这些特性使得湿陷性黄土在公路工程建设中面临着特别的工程技术挑战。在物理特性方面,湿陷性黄土的孔隙率较高,这意味着它含有大量的空隙,这些空隙在遇水时会导致土壤吸水膨胀。同时,它的密度相对较低,这使得湿陷性黄土在受到外部压力时容易发生压缩和变形。这些物理特性使得湿陷性黄土在湿润条件下稳定性差,容易发生沉降。在化学组成上,湿陷性黄土主要由石英、长石和粘土矿物组成。粘土矿物尤其重要,因为它们对水分的反应极为敏感。在干燥状态下,这些粘土矿物会保持稳定,但一旦吸收水分,就会导致土壤体积发生变化,进而导致强度下降。这种吸水膨胀和随后的干缩现象是湿陷性黄土沉降的主要原因之一。湿陷性黄土的这些特性还会受到环境因素如温度和湿度的影响。在干旱环境中,土壤可能会保持较为稳定的状态,但在雨季或水分条件改变时,这种土壤可能迅速发生体积变化和沉降。此外,由于其低密度特性,湿陷性黄土在承受重载时的稳定性问题尤为明显,这对于公路工程设计和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湿陷性黄土路基沉降机理

湿陷性黄土路基沉降的机理是公路工程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湿陷性黄土虽然在自然干燥状态下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当遭遇外部载荷和水分变化时,其内部结构极易发生破坏,导致体积缩减和强度降低,这是导致路基沉降的主要原因。从水分变化的角度来看,湿陷性黄土对水分极为敏感。在雨季或地下水位上升的情况下,黄土吸水膨胀,其内部孔隙水压力增加,导致土壤颗粒间的有效应力减小。这种减小的应力状态使得土壤的承载能力下降,从而导致路基发生沉降。随后,在干燥季节,土壤水分蒸发,导致土壤体积收缩,这进一步加剧了路基的不均匀沉降。外部载荷对湿陷性黄土路基的稳定性也有显著影响。道路交通载荷和施工期间的重型机械会对路基施加额外的压力。这种持续的压力,尤其是在土壤已经由于吸水而变得较为脆弱的情况下,会导致黄土结构发生塑性变形,进而导致路基沉降。环境因素,如气候条件和周围地貌的变化,同样影响湿陷性黄土的稳定性。温度和湿度的周期性变化会导致土壤不断经历吸水膨胀和干燥收缩的过程,这种反复的体积变化对土壤结构造成长期损害,降低了其长期稳定性。

三、湿陷性黄土路基对公路工程中的影响

湿陷性黄土路基的沉降对公路工程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直接关系到公路的稳定性、安全性以及经济效益。最直接的影响是对公路平整性的破坏。湿陷性黄土在吸水和干燥过程中的体积变化导致路基沉降,这种沉降通常是不均匀的,造成路面出现凹凸不平、裂缝甚至坍塌。这种路面的不平整不仅影响行车的舒适性,更重要的是增加了行车的危险性,尤其是在高速行驶时,不平整的路面可能导致车辆失控,增加交通事故的风险。湿陷性黄土路基的沉降还会影响到公路的维护成本和使用寿命。由于湿陷性黄土的不稳定性,需要更频繁地进行路面修补和加固工作,这不仅增加了维护成本,也可能导致路面的反复开挖和修复,影响公路的整体结构稳定性。长期来看,这将缩短公路的使用寿命,并增加整体的经济负担。除此之外,湿陷性黄土路基的问题还会影响到公路的设计和施工过程。在设计阶段,工程师需要考虑到土壤的特殊性质,选择合适的路基材料和结构,以提高路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特殊的施工技术和措施来防止水分对路基的侵害,这增加了施工的复杂性和成本。因此,湿陷性黄土路基的沉降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还是一个经济问题。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从设计、施工到维护,都需要考虑到湿陷性黄土的特殊性质,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证公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控制维护成本,以实现公路工程的经济效益和长期可持续性。

四、湿陷性黄土路基沉降控制措施

4.1改良土壤性质

改良土壤性质是控制湿陷性黄土路基沉降的有效策略之一。这种方法主要涉及向土壤中添加稳定剂和改良剂,如石灰、水泥等,以增强土壤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从而提高其强度和稳定性。石灰是一种常用的土壤改良剂。当石灰加入湿陷性黄土中时,它与土壤中的硅酸盐和铝酸盐反应,形成具有胶结性质的化合物。这些新形成的化合物有助于粘结土壤颗粒,增加土壤的抗剪切强度,减少土壤的可塑性和压缩性。此外,石灰还能提高土壤的pH值,有利于减少土壤中有害盐分的浓度,进一步增强土壤的稳定性。水泥作为另一种有效的土壤改良剂,其加入可以显著提高土壤的承载能力和抗压强度。水泥与土壤中的水分反应,形成硬化的水泥土,这不仅增加了土壤的密度,还显著提高了其稳定性。特别是在承受重载或者动态载荷(如交通载荷)的情况下,水泥改良的土壤表现出更好的性能。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合适的改良剂及其掺和比例是关键。这通常需要基于土壤的具体特性和工程需求进行详细的实验和分析。例如,对于黏性较大的土壤,可能更适合使用石灰;而对于承载能力要求较高的情况,则可能需要使用水泥。此外,土壤改良的过程也涉及到一系列施工技术,如均匀混合、压实和养护。确保改良剂与土壤充分混合均匀,以及合适的压实和养护,是确保改良效果的关键。

4.2优化排水系统设计、地基加固和路面结构优化的方案

优化排水系统设计、地基加固和路面结构是应对湿陷性黄土路基沉降的另一组关键策略。这些措施的目的是减轻水分和外部载荷对路基的不利影响,从而提高公路的稳定性和延长其使用寿命。由于湿陷性黄土对水分极为敏感,良好的排水系统可以有效防止水分积聚和渗透,减少土壤吸水膨胀和随后的干缩过程。排水系统的设计应考虑路基的地形、气候条件和土壤特性,确保雨水和地下水能够迅速排出,减少对土壤的侵害。这包括沟渠、管道、排水井和其他排水设施的合理布局和施工。地基加固旨在提高土壤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抵抗外部载荷的影响。常用的地基加固方法包括深层搅拌、地基置换和使用地基加固材料(如地基垫层)。这些方法可以改善土壤的力学性能,增加其密度和承载力,减少因重载引起的沉降。通过设计更加坚固和耐用的路面结构,可以有效分散交通载荷,减少其对路基的直接影响。这通常涉及使用高强度材料、增加路面厚度和采用多层结构设计。此外,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交通条件的路面材料,如改性沥青或高性能混凝土,也能显著提高路面的耐久性和稳定性。

结论

湿陷性黄土的沉降是公路工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对公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构成威胁。通过分析其物理和化学特性,以及沉降机理,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本研究提出的控制措施,如改良土壤性质、优化排水系统和加固路基,对于提升湿陷性黄土地区公路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周明.复杂条件下湿陷性黄土路基不均匀沉降控制关键技术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3,(21):48-50.

[2]江峰.湿陷性黄土路基不均匀沉降分析[J].交通世界,2023,(24):66-68+95.

[3]任志远.公路项目湿陷性黄土路基冲击碾压施工技术分析[J].交通科技与管理,2023,4(11):155-15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