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养护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初探

期刊: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DOI: PDF下载

胡隆波

绥宁县公路建设养护中心 湖南省绥宁县 422600

摘要

为解决目前公路养护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缺少创新意识、现有经营模式陈旧、信息化建设资金匮乏等问题,本文结合公路养护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提出增强企业自身信息化意识、创新经营模式、拓宽信息化建设资金渠道等措施,希望为提高公路养护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

公路养护;养护管理;信息化建设;解决对策

正文


    时代的不断进步和快速发展,科技也在创新,人们的日常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与其对应的公路通车里程也一直在不断增加,无形中对公路养护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保证公路工程的有效推进,提高公路工程的建设质量,相关单位要加强对公路工程的养护管理,尤其是在新时期背景下,要采取有针对性措施,与信息化建设要求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够提高公路养护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水平。

1公路养护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公路养护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在于提高公路养护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为公路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对于提高养护管理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加强数据管理和决策支持、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以及促进科技创新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1提高养护管理效率

信息化建设可以实现公路养护管理各个环节的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包括工作计划编制、资源调度、施工过程监控、维修保养记录等。通过科学的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大大提高养护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提升整体管理水平。

1.2优化资源配置

养护管理信息化系统可以对道路养护人员、设备、材料等资源进行全面管理和优化配置。通过信息化手段可以根据道路状况、流量分布等数据,合理安排资源投入,实现最优化的资源配置,提高养护成本效益。

1.3加强数据管理和决策支持

信息化系统可以实现对大量养护管理数据的采集、存储、分析和应用通过对数据的深入分析和挖掘,可以发现潜在问题、预测病害发生趋势,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同时信息化系统还可以生成各类报表和统计分析,为决策者提供全面、准确的数据支持[1]信息化数据信息资源库,如图1所示。

 

1   信息化数据信息资源库

1.4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信息化建设可以实现公路养护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化,确保养护作业的质量和安全性。通过信息化手段的合理利用,养护管理部门可以及时了解道路状况和设备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道路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进而提升用户的满意度和出行体验。

1.5促进科技创新和发展

信息化建设为公路养护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创新平台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如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可以推动养护管理模式的创新和提升,还可以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进而推动养护设备、材料和技术的进步。

2公路养护管理信息化建设现存问题

2.1缺少创新意识

在公路养护管理领域,部分传统的管理观念和方式仍然占主导地位由于长期以来的惯性思维和惯例,人们倾向于依赖已知的方法和经验,对创新持保守态度因此缺乏创新意识成为养护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障碍[2]由于公路养护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涉及先进的信息技术,如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然而部分养护管理者对这些技术的应用和潜力了解不足,缺乏对技术创新的认知,更加缺乏对新技术的了解和应用意识,使得相关人员无法充分发挥信息化建设的创新潜力。与此同时,养护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和资源,包括技术设备、专业人才、培训和运维等然而把股份养护管理单位在资金、人力和技术方面存在限制,由于缺乏充足的投入,使得信息化建设无法得到充分支持和推动,从而限制创新意识的发展[3]此外公路养护管理信息化建设往往需要不同领域的专业人才和机构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然而由于信息壁垒、行业壁垒等原因,合作与交流的机会有限,导致创新意识的交流和碰撞较少,难以促进信息化建设中的创新思维的培养。

2.2现有经营模式陈旧

在传统的公路养护管理中,很多重复性、繁琐的工作都需要人工操作例如巡查、维修计划编制、设备管理等,这些工作流程都过于依赖人工,容易出现信息不准确、工作效率低下等问题,由于缺乏自动化和信息化的手段,导致管理过程效率低下,无法满足快速发展的需求。在现有经营模式中各环节之间信息流通不畅,存在着信息孤岛的问题不同部门或单位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和协同机制,导致信息无法实时传递和共享,信息流动受限这种情况下无法及时掌握全面的养护管理信息,难以进行科学决策和高效资源配置。除此之外,现有经营模式在数据采集和分析方面存在不足,由于公路养护管理涉及大量的数据,包括道路状况、交通流量、施工记录等然而传统模式下数据采集主要依赖人工,而且数据管理和分析能力薄弱,由于缺乏全面、准确的数据支持,使得管理决策难以科学、精细化[4]另外,在现有经营模式下,创新意识和积极推动变革的机制相对薄弱很多养护管理单位还停留在传统的管理思维和方式上,对于信息化建设和技术创新的重视程度不高,由于缺乏对新兴技术和管理方法的了解和应用,使得经营模式难以更新和优化。

2.3信息化建设资金匮乏

在公共财政预算分配中,公路养护管理往往被相对较低地优先考虑资金主要集中在新建项目上,而对于养护管理、信息化建设等支出则相对有限这种不合理的资金分配导致信息化建设资金匮乏。同时公路养护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长期的资金支持,但很多养护管理单位的财政来源主要依赖于财政拨款,目前财政预算的不确定性和周期性调整使得信息化建设的资金供给存在不稳定性,难以满足长期需求。除此之外,公路养护管理信息化建设涉及到技术设备的采购、软件开发与维护等方面的投入由于技术的更新迭代快,很多投资需要长期才能获得回报,而且收益的量化和评估难以精确衡量,这些因素使得部分资金来源会对信息化建设持观望态度[5]另外,公路养护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经济效益可能难以直接量化,并且收益周期较长,很多决策者对于信息化建设的价值和回报不够了解和认可,此时资金投入的动力和支持会相对较弱。

3公路养护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3.1增强企业自身信息化意识

要增强企业自身的信息化意识,首先要组织开展信息化宣传教育活动,向企业员工普及信息化知识和技术的重要性,提高人员对信息化的认识和理解,比如可以通过内部培训、讲座、会议等形式,向员工传递信息化的价值和好处。其次,成立专门的信息化团队或部门,负责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系统建设和管理等工作,该团队可由专业人员组成,具备信息化技术和管理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在企业内部推动信息化进程,并为其他员工提供支持和指导。同时建立健全的信息化管理体系,明确信息化的目标、任务和责任制定相关的信息化政策和规范,包括信息安全管理、数据管理、系统运维等方面,以确保信息化工作的有序进行和高效运行。另外,积极组织培训班、培训课程或邀请专家进行培训,提供员工在信息化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培训,帮助人员更好地适应和运用信息化技术,提升信息化素质和能力。同时还要建立与信息化目标和绩效挂钩的激励机制,将信息化能力和绩效纳入员工个人考核和晋升的依据,并通过激励措施激发员工对信息化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最后建立信息化使用情况的监测和反馈机制,定期评估信息化工作的进展和效果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改进信息化策略和措施,确保信息化工作与企业实际情况相符合,并不断提升信息化水平。基于此,通过以上措施可以增强企业自身的信息化意识,推动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并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管理效率。

3.2创新经营模式

创新经营模式可以帮助公路养护管理企业有效应对挑战,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企业具备开放的思维、敢于尝试的精神,并结合自身情况灵活地选择适合的创新模式和技术手段[6]。首先,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对公路设施和设备的实时监测和管理,提高养护效率和质量通过在关键位置安装传感器和监控设备,实现对道路状况、交通量、气象条件等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帮助企业及时发现问题并快速做出响应。其次,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在公路养护管理中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帮助企业预测道路损坏、优化养护计划以及提供智能化的养护建议通过智能化的决策支持系统,实现养护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提高效率和质量。从公路养护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到维护和更新,实现全生命周期的综合管理通过引入信息化技术实现数据共享和协同工作,提高养护管理的协同性和综合效益,并结合智能化设备和传感器,实现对公路设施的全面监控和维护,延长其使用寿命。此外,与其他相关企业或组织进行合作,共享资源和信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互利共赢,比如与施工企业、道路设备厂商、交通管理部门等合作,共享数据和技术,在养护管理过程中形成协同效应,提高整体运营效率。最后通过与科研机构、高校等合作,开展科技创新研发,推动公路养护管理信息化的前沿技术和方法的应用,比如积极采纳新技术和新理念,这样不断改进和完善养护管理的方式和手段,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公路养护信息化协同管理平台,如图2所示。

 

2   公路养护信息化协同管理平台

3.3拓宽信息化建设资金渠道

拓宽公路养护管理信息化建设资金渠道需要综合考虑各种方式和途径,并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和需求选择最适合的资金来源,同时要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伙伴等的沟通与合作,共同推动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在促进信息化建设方面通常会提供各种形式的补贴和基金支持,包括专项资金、科技创新基金、产业发展基金等,所以公路养护管理企业可以积极了解财政政策导向和相关项目,申请相应的补贴和资助。同时公路养护管理企业可以通过引入社会资本的方式,吸引民间投资来支持信息化建设,比如可以通过与投资机构合作、签订PPP项目等方式,融资用于信息化建设还可以考虑与银行、保险公司、基金等金融机构合作,寻求资金支持。此外与科技企业、软件开发公司、设备供应商等建立合作伙伴关系,通过合作共赢的方式获得资金支持如与技术公司合作进行定制化开发、与设备供应商合作提供优惠价格以及与服务提供商合作分享项目收益等。除了财政补贴和社会资本参与外,还可以寻找其他资金渠道如通过银行贷款、发行债券、股权融资等方式筹集资金还可以考虑与其他相关行业的企业合作,共同进行信息化建设,实现资源共享和互惠互利。另外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要注意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同时优化项目规划和管理,降低成本,并及时进行项目监控和评估,确保项目的进展和效果符合预期,并提高自主研发和自我造血能力,降低对外部资金的依赖性。

3.4完善公路养护管理基础配套措施

完善公路养护管理基础配套措施需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需求和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改进和完善,通过不断优化和创新,提高公路养护管理的水平和效果,实现安全、高效、可持续的公路运营。首先建立一套全面、规范、可靠的数据管理系统,包括公路基础信息、养护记录、设备档案、项目管理等方面的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为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其次建立公路养护管理的监测与评估体系,包括路况监测、设施评估、养护效果评估等通过科学的监测手段和评估方法及时了解公路状况,发现问题指导养护工作的开展。同时,提升公路养护管理的技术水平和设备装备,包括监测设备、维修设备、信息化设备等,还要引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提高养护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此外建立完善的维修和应急机制,包括事故处理、抢险救援、设备维修等方面确保在公路发生事故或损坏时能够及时响应、迅速处理,减少对交通的影响,还要加强公路养护管理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升其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培养一支懂技术、懂管理、懂信息化的队伍,为信息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持。最后推广智能化工具和技术,如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用于公路养护管理的决策和优化通过智能化手段,提高对公路状况和养护工作的精细化管理和预测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加强与相关部门、企业和研究机构的合作与协同,形成良好的联动机制共享资源、共同研发和推广先进的养护管理技术和经验,以此来促进行业的整体发展。

4结语

    公路养护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在推进时要根据目前提出的要求,同时还要结合公路养护管理现状,针对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将信息化等先进技术合理的应用其中,这样不仅可以促使各项管理工作的全面有序开展,而且还能够保证公路养护管理水平得到提升。为实现其信息化的建设和管理,相关部门以及工作人员要提高养护管理信息化意识,创新现有管理模式,保证养护管理措施落实到实处,这样才能够提高养护管理水平,为公路养护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保证。

参考文献:

[1]李燕华.基于智慧服务模式下的公路养护施工档案信息管理探析[J].兰台内外,2022,(29):16-18.

[2]王鹏.信息化技术在农村公路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运输经理世界,2022,(07):40-42.

[3]顾锦峰.农村公路信息化养护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农村实用技术,2021,(11):114-115.

[4]肖品.高速公路养护施工作业安全隐患及对策研究[J].运输经理世界,2021,(27):64-67.

[5]陈加旭.新时期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中现存问题与对策[J].运输经理世界,2021,(26):94-96.

[6]周彬.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运输经理世界,2021,(10):93-9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