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建筑环境下空调采暖的节能技术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建筑环境;空调采暖;节能技术
正文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建筑规模的不断扩大,建筑能源消耗成为全球能源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筑环境中,空调采暖是一项能耗巨大的任务。为了应对能源危机和气候变化所带来的挑战,研究和应用节能技术成为了迫切的需求。
1、建筑环境下空调系统节能的差异性解析
建筑环境下空调系统的节能效果可能因环境条件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建筑所处的气候区域直接影响了空调系统的运行负荷和能耗。在炎热潮湿的气候条件下,制冷需求较大;而在寒冷气候中,制热需求更高。因此,在不同气候条件下,针对制冷或制热需求的节能技术应有所不同。建筑的隔热性能和散热特性会影响空调系统的负荷和能效。良好的隔热保温设计和高效的建筑外墙、屋顶材料能减少能量的传递和损失,从而降低空调系统的负荷。此外,建筑内部布局和通风设计也会对空调系统的能效产生影响。建筑周围的外部环境条件也会对空调系统的节能效果产生影响。例如,建筑是否暴露在阳光直射下,是否有遮阳装置等。合理利用自然光和防止过度日晒可以降低依赖人工照明和降低室内温度,减轻空调系统的负荷。
2、空调采暖节能技术的研究现状
空调采暖节能技术是当前建筑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通过提高空调系统的能效和减少能源消耗,可以实现建筑环境下空调采暖的节能目标。传统的空调系统在启停过程中能耗较大,而变频调节技术可以根据室内外温度和负荷情况实时调整制冷/制热效果,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从而节约能源。包括热回收利用、新风预冷/预热、湿度控制等技术。热回收利用技术将排气或废热中的能量回收,用于供冷或供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新风预冷/预热技术通过预处理新风温度,减轻空调系统的负荷,降低能耗。湿度控制技术可以提高室内干湿状态的稳定性,减少制冷或制热负荷,从而节能。通过改良建筑外墙、窗户、屋顶等部位的隔热性能,减少室内外换热,提高建筑的保温性能,从而降低空调系统的负荷,实现节能效果。新一代高效空调设备具有更高的能效比和运行效率,减少能耗。
3、基于节能技术的建筑环境空调采暖优化策略
3.1设计与优化空调系统
选择高效设备是优化空调系统的首要任务。要根据建筑类型和需求综合考虑容量大小,避免过剩或过小的设备。引入变频调节技术是提高空调系统能效的有效手段。传统空调系统的启停过程中能耗较大,而变频调节技术可以根据室内外温度和负荷情况实时调整制冷/制热效果,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耗。采用空气侧节能技术也是优化空调系统的重要策略。热回收利用技术可将排气或废热中的能量回收,并用于供冷或供热,提高能源利用率。新风预处理技术可通过预冷/预热新风,减轻空调系统的负荷,降低能耗。湿度控制技术则可以提高室内湿度的稳定性,降低制冷需求。合理的控制策略对于空调系统的能效至关重要。可采用智能控制系统,精确感知室内外环境参数,根据需求实时调整运行模式和参数。同时,合理的运行时间安排、舒适性和能效的平衡、充分利用节日和休息日的低负荷时间等,都可进一步降低能耗。在多个独立空调单元运行时,通过合理规划负载的分配和操控方式,最大限度地保持每个单元处于高效运行状态,减少不必要的能耗,提高整体系统效率。定期维护和监测空调系统的运行状况也是优化节能的重要环节。及时清洁和更换空气过滤器、检查设备密封性能、清除堵塞物等,可以确保系统高效运行。
3.2建筑围护结构改进
建筑围护结构改进是优化建筑空调系统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改善建筑外墙、屋顶、地面等部位的隔热保温性能和散热特性,可以有效降低能量传递和损失,减少空调系统的负荷,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建筑外墙、屋顶、地面的隔热保温性能,减少热量的传递和散失。使用高效保温材料,如岩棉、聚苯板等,增加隔热层厚度,并确保保温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此外,应注意避免热桥现象的发生,例如在窗框、门框处采用断桥铝型材,减少热量桥接。合理利用自然光照可以降低室内照明的使用时间和能耗。设计建筑时考虑窗户的布置和大小,以最大限度地获取自然光照。同时,根据建筑朝向和周围环境条件,选择适当的遮阳装置,如遮阳帘、百叶窗等,减少夏季阳光直射,降低室内温度。优化建筑外墙、窗户等部位的密封性能,减少冷风或热风的进入和室内空气的外流。采用合适的密封材料,保证建筑外围结构的密闭性,防止气象因素对室内环境造成影响。此外,设计风向导流设施,如风口、风道等,引导自然风流,提供舒适的通风效果。选择低传热系数的窗户和玻璃,如低辐射玻璃和中空玻璃,减少热量传递。提高窗框和玻璃的隔热性能,使用断桥铝型材或塑料型材,增加隔热层。此外,可采用对外窗户和内窗户组合的方式,形成夹层空间,进一步减少传热损失。绿色屋顶和外墙是一种环保、节能的设计方式。
3.3智能控制与管理
智能控制与管理是优化空调系统节能的关键策略之一。通过应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可以实时监测和分析空调系统的运行状态和能耗数据,并基于这些数据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从而实现更高效的能源利用和舒适度。使用智能温度控制技术可根据建筑内外环境、室内人员活动等因素实时调整空调系统的制冷/制热效果,避免过度供暖或过度制冷,减少不必要的能耗。智能温度控制可以基于预设的温度和时间计划,也可以通过传感器实时感知温度变化,自动调整空调设备的运行模式与参数。针对不同建筑类型和使用需求,合理规划使用时段可有效降低能耗。通过分析历史数据和使用模式,确定建筑的高峰与低谷负荷时段,根据实际需求合理安排空调系统的工作时间。例如,在无人活动的夜间或节假日,可将空调系统调至低负荷或关闭状态,实现节能效果。智能控制与管理技术使得远程监控和操控空调系统成为可能。通过手机应用或网络平台,管理员可以随时远程监测空调系统的运行情况,接收系统警报和实时数据,实施远程调整和操控,进一步提高空调系统的能效。智能控制与管理技术为优化空调系统节能提供了重要手段。通过智能温度控制、使用时段优化、数据监测与分析、功耗评估与预测、远程监控和操控以及自学习与优化等方式,可以实现更高效的能源利用和舒适度。
结束语
在建筑环境下,空调采暖是能耗较高的领域之一。为了应对能源危机和环境保护的需求,研究和应用节能技术成为迫切的任务。建筑环境下的空调采暖节能技术研究是一个复杂而具有挑战性的领域,但也是迈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步。通过不断研究和应用节能技术,我们可以实现能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的保护,为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陈志伟.建筑空调工程的节能减排技术措施[J].绿色科技,2019(10):197-198.
[2] 李小鹏.暖通空调工程中的节能减排设计标准[J].中国标准化,2016(13):115-116.
[3] 陈振湘.建筑暖通空调节能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设备工程,2021(12):217-218.
[4] 陆坚.建筑采暖通风空调工程的节能减排措施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9,4(12):207-208.
[5]周鑫.建筑采暖通风空调工程节能减排[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19):1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