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物建筑消防安全管理研究

期刊: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DOI: PDF下载

谢业刚

山西省忻州市消防救援支队支队长 山西忻州034000

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文物建筑消防安全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揭示了其特点、价值和存在的火灾隐患及薄弱环节。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适合文物建筑特点的消防安全管理策略,包括火灾预警系统、应急响应机制、文化意识和公众参与等方面。通过实践案例,重点介绍了五台山文物建筑消防安全管理的具体做法,如推广使用高消防科技产品、建立完善应急响应体系,贯彻落实消防安全列席会议制度以及探索研究适合文物建筑的消防安全宣传方式。


关键词

文物建筑,消防安全管理,火灾隐患,预防措施,应急响应,公众参与

正文


引言:山西五台山作为中国重要的佛教胜地,拥有众多的文物建筑。然而,由于其特殊性质和历史悠久,文物建筑消防安全管理成为一个紧迫的问题。本文旨在通过探究五台山文物建筑消防安全管理的实践,研究其问题与挑战,并提出有效的管理策略,以促进文物建筑的消防安全保护。

1文物建筑消防安全管理的问题与挑战

山西五台山作为中国的佛教胜地,拥有众多独特、珍贵的文物建筑,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1]。然而,由于其特殊性质和古老年代的建造方式,文物建筑在消防安全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与挑战。

首先,五台山文物建筑具有复杂的结构特点和大量木质构件,这增加了火灾的风险。木质建筑材料易燃且火灾蔓延迅速,一旦发生火灾,往往难以控制和扑灭,给文物造成巨大伤害。其次,由于长期历史沉淀,文物建筑内部存在老化、破损等问题,这为火灾的发生提供了条件。老旧的电气线路、使用不当的照明设施等也增加了火灾的隐患。此外,五台山作为重要的佛教圣地,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朝拜者。人员密集和流动性大使得火灾的危害更加突出,同时也给火灾防控带来了困难。当前,文物建筑消防安全管理面临一些现有问题和不足。首先,消防设施和设备的更新和完善相对滞后,不够适应文物建筑的需求;其次,缺乏专门针对不同文物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政策和标准,导致管理措施不够精细化;此外,文化遗产保护与消防安全之间的协调机制尚未真正建立,相关部门之间缺乏紧密的合作交流。

因此,针对文物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问题与挑战,需要形成一体化的管理思路和解决方案,以提高文物建筑的消防安全水平,确保其可持续传承与保护。

2文物建筑消防安全管理策略研究

2.1火灾预警系统:消防报警装置的合理配置

为有效预防文物建筑火灾,必须合理配置适用于文物建筑的消防报警设施。首先,需要进行火灾风险评估,确定不同部位和区域的火灾风险等级。在高风险区域,在不对文物建筑本体造成伤害的前提下,应配置适合文物建筑机构特点的自动火灾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主动防御设施,并确保其能够及时发现和扑灭火灾。同时,应将文物建筑周边设置防火隔离带,确保火势无法迅速蔓延。其次,需要合理配置消防器材和设备,如灭火器、消防栓等[2]。这些设备应根据文物建筑的特点进行选择和布置,以方便使用和操作,并定期维护和检修保持其可靠性。此外,还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加强预防措施,比如利用监控设备和火灾探测系统进行相互补充,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五台山显通寺在大殿内安装的红外热成像报警探测装置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2.2应急响应机制:消防演练和人员培训

在文物建筑消防安全管理中,建立健全的应急响应机制至关重要。这包括进行定期的消防演练和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首先,消防演练是一种模拟真实火灾情况的活动,旨在提高人员面对火灾时的应变能力和协同合作能力。通过模拟火灾逃生、报警求援、灭火扑救等场景,培养人员正确应对火灾的技能和心理素质。消防演练应由专业消防人员指导,并根据文物建筑的特点和布局进行量身定制[3]。此外,演练后应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应急响应机制。其次,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也是保障文物建筑消防安全的重要环节。培训内容可以包括火灾预防知识、火灾危害认知、消防器材的正确使用和维护等方面[4]。训练对象应包括寺院僧侣、居士、电工、值班人员、消防设施维护人员以及专门负责文物建筑消防安全管理的人员。培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根据不同人员的职责核心进行精细化培训,提高其火灾应对和处置能力。此外,在应急响应机制中,还需明确指定应急队伍和责任分工,明确各岗位人员的职责和任务。并定期组织演练测试,检验应急响应的效果和可行性。另外,基于文物建筑距离消防站距离较远,建议几个距离较近的寺院联合成立区域性灭火僧侣队、居士队,负责定期对寺院周围进行巡查巡逻,一旦发生火灾,能够第一时间进行处置,避免小火酿成大灾。

2.3文化意识和公众参与:推动消防安全文化建设

在文物建筑消防安全管理中,注重培养文化意识和增强公众参与对于推动消防安全文化的建设至关重要。

首先,加强文化意识是提高消防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步骤。通过加强文物建筑的宣传教育,提升公众对文物价值和保护的认知度。特别是要强调文物建筑的不可替代性和历史意义,引起公众对其消防安全的重视和关注。同时,在各类文化活动和节日庆典中,加入消防安全教育元素,培养公众对火灾防控的意识和行动。其次,鼓励公众参与文物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可以通过设立文物建筑消防安全巡逻队、开展志愿者培训等方式,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到文物建筑消防安全保护中来[5]。这样不仅能够增加文物建筑消防安全的监督力度,还能够形成全民共同参与、共同呵护文物建筑的良好氛围。在推动消防安全文化建设中,也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充分利用社交媒体、手机应用等平台,开展消防安全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活动。通过短视频、微博、微信等形式传播消防安全知识,提醒公众注意火灾隐患,并教授基本的防火自救常识。同时,可以推动建立统一的文物建筑消防安全信息平台,便于公众查询和了解相关信息。

3五台山文物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实践案例

为了保护五台山的文物建筑并提高其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多项实践措施已经在五台山实施。

首先,针对消防设施和装备的更新与升级,五台山进行了积极的工作。根据文物建筑的特点和需要,逐步更新了消防设备,新建了2000立方米的常高压消防水池等,并确保这些设备能够充分满足文物建筑的消防安全需求。同时,还对消防器材如灭火器、消防栓等进行了及时更换和维护,保证其正常运行,并配备专业人员进行操作指导和培训[6]。为了保证消防设施设备的有效运行,五台山对标《文物建筑风险指南和检查指引》,为文物建筑量身定制了符合实际情况的巡查清单,推广使用文物建筑消防安全管理“一室一策”、风险隐患自制自查自改“一码通”系统,着力解决了文物建筑管理单位消防设施损坏严重、防火巡查检查流于形式的问题,不断推进文物建筑消防安全治理现代化工程。

其次,五台山建立了完善的应急响应体系。为了有效应对各类火灾突发风险,五台山坚持“定位点、建强站、用好队”,在核心景区主要寺院建立了“点站队”三维一体的应急响应体系,织密应急处置防护网,扎牢自防自救安全带,实现了文物建筑自防自救能力的不断提升。另外,根据文物建筑的特点和布局,制定了详细的应急预案和操作指南,并定期进行演练。在火灾发生时,这些队伍能够及时出动,实施应急救援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同时,五台山注重文物保护单位与公众的消防安全教育活动。通过定期组织消防安全培训和讲座、开展防火知识竞赛等形式,提高文物保护单位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和知识水平。此外,针对游客和朝拜者,设置消防安全提示牌、宣传展板等,向公众传递文物建筑的消防安全常识和注意事项。也鼓励公众参与消防安全巡逻和报警求援工作,通过大众力量共同保护文物建筑的火灾安全。五台山的消防宣传是以消防安全文化浸润为原则,将消防安全理念与五台山文化相融合相统一,例如,寺院内的消防宣传标语将“禁止吸烟”换成“不吸烟就是敬佛”,大殿内的宣传标语将“禁止使用明火”换成“有火人不离,人离火熄灭”,同时还编制了五台山防火责任经供师父们早课时吟诵。通过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文化浸润,使消防安全理念真正在五台山深入人心,达到了良好的宣传教育培训效果。

结论:

综上所述,针对文物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在山西五台山的实践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然而,通过合理配置消防设施和装备、建立完善的应急响应机制以及推动消防安全文化建设,五台山在文物建筑消防安全管理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消防设施和装备的更新与升级、应急响应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以及文物保护单位与公众的消防安全教育活动,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消防安全体系。这一系列实践措施有效保护了五台山的文物建筑免受火灾的威胁,确保了其可持续传承和保护。未来,在文物建筑消防安全管理领域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标准化的制定和落地,加强跨部门合作,深化公众参与,不断提升文物建筑的消防安全水平。

参考文献:

[1]次旺南加.文物古建消防安全管理现状及改进策略[J].今日消防,2023,8(4):97-99.

[2]刘建军.旅游景区古建筑文物防火安全研究[J].漫旅,2022(10):104-106.

[3]王翠.高层建筑给排水消防设计要点研究[J].居业,2023(4):142-144.

[4]李月.国家文物局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部署加强革命文物建筑消防安全工作[J].中国消防,2021(7):11-11.

[5]刘希文,贾健.古村落建筑消防工程设计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23(5):123-125.

[6]蒋彬彬.文物古建筑防火安全管理措施探讨[J].消防界:电子版,202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