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基坑施工中地下水处理
摘要
关键词
建筑工程;基坑施工;地下水处理
正文
前言:对于工业与民用建筑而言,其基坑施工质量将会对整体工程产生直接影响,因此需积极分析地下水处理技术的施工特点,针对性提出技术流程与策略,增强整体施工质量,在此过程中,应重视地下水处理技术应用,保证整体工程质量安全。且地下水处理技术应用成本较低,能良好满足工程实际要求。施工单位要科学开展技术应用分析,提高地下水处理技术的应用水平,为后续工程技术应用提供参考。
一、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中地下水的危害
从地下水埋藏条件来看,其可以分为上层滞水、潜水以及承压水。上层滞水是指埋藏在地面包气带中部,隔水层以上的水,其有可能会突然涌入基坑,危害工程底部基坑工程安全。潜水是指地表以下、隔水层以上的水。承压水是指埋藏于稳定隔水层的水,其是较为优良的供水水源,但其压力较大,有课能会引起基坑突涌等问题。
在建筑施工中,地下水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整体工程结构造成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当基底低于地下水位时,其会使基坑边坡受力出现问题,产生一定程度的形变,严重影响基坑支护结构,进而降低工程整体稳定性。(2)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如果基坑地下水处理不够及时,将会使其留存于基坑内部,对内部钢筋以及混凝土造成腐蚀,严重破坏整体结构。(3)在沿海等地区的施工中,经常会使用降水技术处理基坑地下水位,一旦地下水处理不及时,将会使土层内部在外部作用力的影响下出现改变,导致建筑工程从基坑底部开始出现变形,造成围护结构位移,使周围建筑物出现沉降等问题,进而出现开裂等严重事故,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4)如果基坑内部存在地下承压水,其会在封闭过程中对基坑底部造成破坏。(5)如果基坑与水源距离较近,将会使基坑内部出现承压含水层,会在水位差的影响下使地下水渗入基坑内部,造成流沙等情况,直接破坏整体结构,使地层出现塌陷[1]。
二、工程基坑施工中的地下水处理措施
当前阶段,工程地下水处理拥有较多可行措施,从地下水处理方式来看,可以将其分为止水法以及降水法两类。止水法本质上是指利用技术手段将地下水与基坑进行隔绝,获得良好的地下水处理效果,例如地下水连续墙。帷幕止水法等等;排水法本质上是指将工程内部的地下水或地表水进行引流,例如明沟排水、井点降水等方式。
(一)轻型井点降水法
1.施工工艺概况
当前,轻型井点降水法主要利用真空效应完成地下水的抽取工作,其抽水设备的功能将会对工程基坑的除水效果有实际影响。地下水处理技术主要应用于渗透系数在0.1-20m/d的土层中。目前有真空泵型、射流泵型等方式。
从设备方面看,其主要由井点管、过滤管、抽水设备等组成。在抽水设施启动后,会在管路设备一定范围内形成真空区域,在真空效应影响下,井点附近的地下水会被强制吸入设备中,能有效降低基坑下地下水的实际水位。在设备运行过程中,由于地下水水位与设备之间存在压差,使得真空外地下水会因为重力等方式产生流动。因此,该降水技术也被称为真空强制抽水法,该工艺能使地下水位在重力以及真空的影响下而降低,并在一定范围内形成降水的抛物线。
2.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该工艺使用后,其会使基坑附近的土地产生结块等效应,对周围已经建成的建筑物造成破坏。因此,在该工艺应用中,可以使用井点回灌等措施降低土壤沉降的影响。该方法是指在轻型井点降水工艺应用前,预先在周边建筑物附近设置排水孔,在降水工艺应用的同时,在钻孔内注水,保证原有地下水位不变,有效避免土地沉降对已有建筑的危害[2]。
3.工艺应用案例分析
在新长铁路海安至南通路段的施工中,由于该部分地处长江三角洲北侧,其地面较为平坦、水系发达,属于冲积平原。在路段挖掘到地面以下时,出现了地下水向上翻涌的情况,基坑壁发生一定程度的塌陷。因此,施工团队在充分分析当前施工情况后,使用了轻型井点降水法,取得了良好的施工效果。由于该工艺在应用中具有系统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易于拆装等优势,在新长铁路施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该工艺使用中,施工人员在基坑挖掘之前,在其周围利用一定数量的抽水管,使基坑附近的地下水稳定后再开展基坑挖掘工作。并且,在基坑挖掘过程中,使用连续抽水的方式稳定地下水位,使基坑在挖掘过程中一直处于良好状态。该工艺能在施工中,降低流沙等现象的发生概率,优化基坑施工情况,提高工程整体质量,缩短工程进度。
(1)井点布置
在工程施工中,施工人员要依据工程实际情况,确定基坑整体形状,地下水流以及水位。当基坑出现宽度较大、施工土质较差、渗透系数较大等情况时,可以将井点布置于基坑两侧。如果其面积较大,可以在基坑附近使用环形布置的方式。其中,应保持井点与基坑距离在1米以上,各井点距离保持在0.8-1.6米之间。并且,应使设备总管标高尽可能接近地下水位,设备管道整体长度须小于100米。在DK43+小桥、DK51+369等部分的施工中,施工人员均使用了轻型节点降水工艺,将井点布置于基坑附近。从实际应用情况看,在该设备连续工作三天后,整体基坑底部较为干燥,为基坑挖掘以及后续施工创造了良好条件[3]。
(2)井点管铺设
在完成轻型井点排水设备等材料的准备工作后,可以在基坑挖掘前,开始井点部分的安装。施工人员需预先完成井点附近沟槽的挖掘,先铺设总管,再铺设井点管,在其与抽水设备良好连接后,可以开展试抽水的工作。当前阶段,工作人员主要使用射水法等方式完成管道铺设工作。其中,抽水管直径应为50毫米,在其下方应使用带有圆锥形冲嘴的钢管。在实际施工中,冲水管会直插土中,完成钻孔工作,在井点冲孔完成后,需立即插入井点管,完成抽水工作,全面分析各管道接口部分的情况,及时处理漏气等问题。
(3)井点管使用
在前置工作完成后,工作人员需开展连续抽水工作。在井点管使用过程中,需按照“先大后小、先浊后清”的抽水原则,一旦出现问题就应及时检查,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改正。并且,在设备运行过程中,施工人员应随时调整出水阀,全面控制设备出水量,保证其运行稳定性。由于设备接口的漏气情况将会对系统运行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因此,需及时检查设备情况,为该工艺的良好运行提供保障。在其出现堵塞的问题后,要使用高压水完成反向冲洗工作。在基坑回填等工作完成后,工作人员才能拆除管路系统。对于井点管所留孔洞,应使用粘土开展填实等工作。
(4)工艺应用分析
在该工艺应用中,应保证抽水工作的连续性,如果在工作中出现时抽时停的情况,将会造成管道堵塞或出水浑浊的情况,进而使地下水位上升,造成基坑塌陷等严重事故。并且,在抽水设备运行中,需及时设置观测桩,明确附近建筑下方沉降情况,避免严重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深井井点降水法
1.施工工艺概况
该工艺本质上是指在较深的基坑附近设置井管,将基坑附近地下水利用设备抽出,使其水位低于坑底。从实际情况看,该降水方式具有排水量大、降水效果好、整体费用低等优势。除此之外,其可以利用人工或机械等方式完成打孔操作。但其一次性投入较大,对钻孔整体质量具有较高要求。其能适用于渗透系数在10-25m/d的砂土以及粉质粘土地面的施工中。在高层建筑工程中得到了良好应用。
2.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在工程施工中,应使各井点同时抽水,并将其水位差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其次,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需加强基坑附近地下水位的监测,在周边建筑设置观测点位,如果整体水位差距过大,要及时利用回灌等措施,保证地下水位的平衡。再次,对于基坑内部的井点,在基坑挖掘到一定深度时,应使用一定支护结构为井点整体稳定性提供保障。最后,在井管抽水工作完成后,需及时拔除,避免堵塞等情况的出现[4]。
3.工艺应用案例分析
近几年,在洛阳的城市建筑过程中,在洛河两岸不断兴建大规模的建筑,某些建筑在基坑挖掘等工序中需要处理基坑内部的地下水。例如,在洛河南岸某高层建筑的施工中,该建筑高33层,在图纸设计中由高层建筑、裙楼以及地下车库等部分构成。在深入了解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后,施工团队针对基坑开展挖掘换填工作,其基坑长64米、宽43.7米,在基础施工过程中,需开展全面的降水工作,提升工程整体质量。
(1)井点布置
在全面分析工程现场地质以及水文情况后,工程人员利用排水量大,整体性能稳定的深井井点降水方案,在基坑附近使用环形的放置完成井点布置,经过实地测算后,该工程使用了20口深井,各井之间的间距为11-12.5米。主要使用了深井管、集水渠以及潜水泵等装置。
(2)施工流程
首先,在明确基坑实际位置后,工作人员要依据平面布置图纸,科学分析各井点的准确位置,并使用JKS-3冲击钻完成深井成孔工作,其孔径应为650毫米,井点深度应为20米。其次,在完成钻孔施工后,需在特定深度开展钻孔清理,保证内部整体水位高度以及泥浆比重合理,完成井管铺设工作,其管顶应比地面高30厘米。再次,在井管内部放置5-10毫米直径的豆砾,使用粘土完成回填工作。其中,应保证每口深井填入料在3.5立方米。最后,在使用空压设备完成洗井等工作后,要在管道连接部分安装水泵。为保证实际应用效果,应在水泵附近安装两根钢丝绳,为后续设备检修工作提供便利。在降水工作结束后,应按照施工要求对停止使用的井点进行封填。
(3)工艺应用效果分析
该工程使用了混凝土深井完成井点降水工作,JKS-3钻机可以在两天内完成一个管井的打孔工作。从实际情况看,十天可以完成深井的施工工作。在管井降水工作完成后,应立即开展基坑挖掘等工作,而机械设备的良好运用也为后续施工创造了有利条件。在成本支出方面,基坑降水整体工程支出在65元/立方米,费用相对较低。因此,深井井点降水技术可以在河岸两侧工程施工中得到良好应用。
(三)电渗井点降水法
1.施工工艺概况
电渗井点降水法是一种新型的地下水处理技术,其应用范围较广。其本质上是指利用电场等作用使水中的各项物质向井点方向聚集,达到降水以及去除污染物的作用。在实际应用中,电极主要使用不锈钢等材料,而井筒一般为塑料等材料,其工作原理如下:电渗井点会利用电极产生相应电场。使水中的各项离子向电极方向移动,形成离子云。其中,正离子会向阴极移动,负离子会向阳极移动。当离子接近电极时,会在一定程度上发生化学反应,达到去除污染物以及降水的效果[5]。
2.工艺应用案例分析
某工程为商住建筑,整体面积为1.46万平方米,其地基位于小区东北角,与城市主干道相邻,地下室基坑挖掘深度为3.5米,电梯井挖掘深度为4.4米。在全面分析施工现场情况后,施工团队使用电渗井点完成基坑部分的降水施工工作。
(1)井点布置
施工团队将井点管本身作为阴极布置在基坑外围,使用钢管以及钢筋作为电极的阳极布置于井点管附近。阳极管入土深度应比井点管深50厘米,阳极与阴极的布置间距须为0.8-1.0米。其中,阳极与阴极的布置数量应相等,必要时阳极水量可以多于阴极水量。阴阳两极要使用铜芯等材料连通并布置于直流发电机上。
在发电机通电后,电机电压会使带有负电荷的土粒以及杂质向铁管方向,即阳极方向移动。而带有正电荷的地下水则向井点管方向移动,在电极以及真空的作用下,会使地下水向井点管方向聚集并保持连续抽水,进而使地下水位连续下降,电极间的土层会因为电场作用阻止地下水流回基坑,获得良好降水效果。
(2)工艺应用注意事项
由于电渗井点主要是先完成井点的铺设,待阴极不能满足降水要求后再加入阳极完成降水工作。因此,工作人员应使用旋叶式电钻完成阳极铺设,尽可能降低其与土地的电阻,提升技术应用效果。并且,在电极布设过程中,严禁其与阴极碰撞,避免短路等情况的出现。
(四)管井井点降水法
1.施工工艺概况
由于管井井点降水法管道系统应用较为简单、排水效果好,相比于轻型井点具有较好降水效果,因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替轻型井点技术。在应用中,能依据基坑降水要求以及渗透系数情况,明确设备间距以及埋设深度。如果工程降水要求较高,施工团队可以使用特制的深井泵,其降水深度最高能达到50米。
2.工艺应用案例分析
在咸阳上林大桥的施工中,该工程总体长度为1300米,水深2米,桩长为55米,整体使用了先简后连T型的结构。在明确渭河地质以及水文情况后,施工团队利用筑岛法开展施工。施工人员从经济以及技术方面开展了科学对比,最后选择了管井降水配合薄壁沉井等方式开展降水施工工作。
(1)施工流程
首先,施工团队应依据工程情况选择合适的冲击钻设备,在钻机安装过程中,应保证其安装平稳牢固,整体偏差须小于5毫米,垂直度差异应小于1%。在钻井达到预定深度后,要严格控制井下泥浆比重,完成井管以及滤水管的布置工作。其次,施工团队使用了整体强度高、透水性能更好的水泥井管,在其连接部位使用尼龙布等材料完成包扎,避免泥沙等材料进入井内,施工人员在井下每隔2米设置定位装置,为井管整体运行稳定提供帮助。最后,工程人员在填砾过程中使用了3-5毫米的圆砾,保证了管井洗井的质量。在洗井工作完成后,其使用了扬程20米的潜水泵,开展降水施工工作,当地下水清澈时及时撤下潜水泵。从实际情况看,在48小时的降水施工后,其地下水位下降六米,低于底座标高1米。
(2)技术应用要点
在管井滤水管选择过程中,可以使用混凝土滤管、钢筋笼以及铸铁管。当泥浆护壁钻至孔底后,需及时清理杂质注入清水,当泥浆密度在1.05时,才可开展下一步工序。
(五)地下水帷幕止水法
地下水帷幕止水技术是指增加基坑内部整体深度,形成止水帷幕,增强地基整体承载能力以及稳定性,从实际情况看,当前常用的止水法包括水泥土搅拌桩、地下连续墙以及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技术等。
例如,在北京市某高新技术开发区,由于其地层情况较为复杂,故施工团队在充分了解施工现场的地质情况后,利用地下连续墙技术有效解决原有底层易于坍塌的问题,利用成槽机械优化原有成槽工艺,使用自主配置的泥浆增强地下连续墙工艺的施工效果,也为后续工程提供了有效参考。
结论:综上所述,地下水处理技术将直接影响高层建筑物的安全与稳定。从目前来看,我国因多种因素作用,在地下水处理技术发展方面与其他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在具体应用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应严格依据施工现场具体要求,在施工时确认工程基坑地下水位情况,在实际施工时,应在节约资源的基础上,实行充分的调查设计,保证降水工作的整体质量,进而提升整体建筑的结构稳定程度。
参考文献:
[1]张清坤,商浩.临近水库、泄洪渠与住宅区的地铁深基坑工程专项水文勘测研究及地下水处理技术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3,13(24):113-116.
[2]姚栋.基坑开挖降水对周边环境的应力-渗流耦合效应分析[J].天津建设科技,2022,32(03):26-29.
[3]刘志祥.复杂环境条件下深基坑施工技术及地下水处理事项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34):155-156.
[4]吴超.对基坑施工中的地下水处理及工程应用的探讨[J].珠江水运,2020(12):91-92.
[5]吕彦朋.地下水处理在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基坑施工中的重要作用[J].建材与装饰,2020(04):44-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