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建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期刊: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DOI: PDF下载

陈霄燕

(浙江省义乌市城建档案馆 浙江义乌 322000)

摘要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飞速推进,信息资源已经成为人类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的重要战略资源。而城建档案作为一种重要的城市建设活动记载资源,其背负着记录一座城市发展的轨迹,传承着历史、指导着未来的作用,如何顺应潮流、适应时代、走在前列的去提升城建档案的自身数字化建设管理水平,更是全面推进城建档案数字化改革的物质基础与基本保障。本文通过对城建档案行业数字化现状分析,深入实践城建档案数字化项目全过程,城建档案管理系统建设全流程,对城建档案数字化要点把握及城建档案管理系统建设提出了若干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

城建档案;数字化;实践与思考

正文


引言

20世纪50年代计算机问世至今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运用已遍布社会各个行业、领域,数字化、信息化已成为社会和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与方向。各行业各领域都对数字化、信息化理念充满了期望与信心,为此尽快与时俱进的实现城建档案数字化管理,也是城建档案管理部门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于是整个城建档案行业也为此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数字化建设运动,初始阶段大家纷纷采购扫描仪、照相机等数字化设施设备充分运用各自单位对城建档案数字化工作的基本理解,争先恐后的开展城建档案数字化建设项目。中期阶段各城建档案馆通过前期对城建档案的影像扫描、拍照等数字化项目初步完成影像档案建库工作并能基本实现电子影像档案的提供利用,至今经过多年的建设国内现有环境下城建档案馆数字化建设已有些声势,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有部分城建档案馆的数字之路却走得可谓进展缓慢、质量不高、难度较大,甚至项目失败,那么在实际工作中到底该如何认识与把握这项工作笔者通过实践、分析,在此谈几点粗浅看法,以求共同学习、促进[2,3]

 

1、城建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必要性

1.1是城建档案管理工作自身发展的需要

首先,随着现代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建设事业得到了飞速发展,也促使城建档案信息接收量、信息形态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就如笔者所在单位,建馆至2004年前共有库藏档案26924卷,年均接收量2448卷,多为纸质档案手工操作,2005年后年均接收量达33888卷,至今总库藏已达61万卷,其原始形态有纸质、电子文件、多媒体数据等组成半手工操作。不同形态信息的产生,对档案馆接收、保管等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急剧增长的档案量迫使档案馆库容陷入超负荷状态,造成档案分散存放,高密度排列,从而大大增加了档案接收、保管等人力物力方面管理的难度,工作效率明显降低原始、单纯的手工操作档案管理模式再也无法满足现代化城建档案事业发展前进的脚步。

1.2是开展城建档案异地备份工作的需要

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不但震痛了中国亿万人民的心,也深深触动了城建档案安全和应急利用工作的神经。在危害档案安全突发事件和重大灾害频发的今天,我们必须强化风险防范意识,多形式多手段的积极创新档案管理方法,努力提高对突发事件和重大灾害的应对能力,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及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建设主管部门积极组织开展城建档案异地备份工作,以确保城建档案的安全和应急利用。要使城建档案实现异地备份,实体操作固然是不现实的,所以首先必须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对数量庞大的馆藏档案进行全文数字化处理,并建立城建档案数字化管理平台,进行网络化管理方可及时、准确、高效的开展远程备份、调取与利用,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异地备份。而城建档案高质量的数字化是异地备份工作的必由之路。

1.3是现代城市建设、数字化改革发展的需要

当今世界由于互联网的产生及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等新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但压缩了世界万物的


空间距离,也拉近了时间距离,让一切都变得快节奏、高效率、富有竞争性的发展,现代城市建设的速度和频率亦得到了快速提升。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已成为衡量和促进一个城市各方面发展的重要手段,而作为城市建设信息基地的城建档案蕴藏着丰富的信息资源,城建档案馆更是掌握着大量的城市建设、规划、地下管线、人防等重要领域的真实记录,是城市建设、发展的真实记录它是城市规划工作的依据、城市建设工作的基础、城市发展工作的保障。

 

2、城建档案数字化建设现状与存在问题

2.1认识与调研不足,影响城建档案数字化工作正确决策

21世纪以来城建档案行业有声有色的开展起了数字城建档案馆建设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行业经验少、规范缺,有些城建档案馆在对数字化建设工作认识与把握时可能是做到了把所有城建档案资料扫描至计算机,可以满足查档窗口简单调取利用,而忽略了对城建档案馆自身开展数字化建设环境、需求分析、未来发展方向及对社会数字化宏观市场做深入的前期调研工作,未能系统的、全面的、有前瞻性的开展城建档案数字化建设工作,使城建档案馆数字化建设工作存在方案不细、目标不明、系统性不强等现象,产生因认识与调研不足,影响城建档案馆对数字化建设工作的正确决策。

2.2管理依据不足、制度落实不到位,影响城建档案数字化工作力度

城建档案范围含盖城市建设各个方面,牵涉多个部门和单位,各部门、单位的信息化数据是城建档案信息数字化的支撑与基础,是城建档案信息的最初来源。而现阶段虽有《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城建档业务管理规范》等规章制度明确了城建档案接收程序和要求,但在实际操作中因各部门和单位对城建档案重视程度不同,数字化条件不一等原因,致使相关制度得不到较好的落实,未能及时、完整、规范的收集、移交城建档案信息,而城建档案馆管理部门又因制约、依据不足普遍处于被动管理状态,从而影响城建档案数字化工作执行力度。

2.3资金不足,影响城建档案数字化工作进程

城建档案数字化建设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庞大的高投入工程。海量数据的接收、存储、处理不但需要强大的现代化先进硬件设备与软件系统支撑,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与技术支持。笔者就目前档案数字化行情了解到中等市级城建档案馆如系统的开展城建档案数字化建设工作保守投资至少也需上百万,多则上千万不等[4]。如此巨大的投资让原本财政匮乏的城建档案行业不堪重负,迫使城建档案馆不得不放慢数字化建设工作进程,而数字化工作讲究的是效率和效果,缓慢的进程、冗长的时间消耗,已大大降低了城建档案馆数字化建设工作应有的效率与效果。       

2.4技术力量不足,影响城建档案数字化建设工作水平

笔者认为所谓数字化城建档案馆建设应是现代高新技术与人类智慧完美结合的产物。在实际工作中如要较好的开展城建档案馆数字化建设必须要懂计算机知识,有一定的系统网络知识等多种信息技能,更需要有管理、技术、业务水平都较高的复合型人才,能熟练自如的运用各先进技术融入贯穿于现实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只有两者充分的融合才能发挥出高质量的数字化建设水平。但据目前情况反映城建档案行业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工作人手少、专业素质低、技术缺口大、档案数字化建设起步低,成效慢、效果差等现象,最终造成总体数字化建设水平不高。

 

3、如何高质量开展城建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3.1切实重视组织领导与管理工作,积极构建城建档案数字化建设大环境

首先,做好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必须积极取得本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有效协调各部门关系,明确各部门职责,把城建档案事业的发展纳入本市建设事业的发展规划和年度重要计划,纳入各级建设行政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中,形成合力统一规范,齐抓共管,努力构建良好工作大环境[5]。其次,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也赋予了建设行政部门管理指导城建档案的工作职责,所以做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必须依法履行城建档案管理职责,切实加强组织建设工作,同时在支持城建档案数字化中建设给予人力、物力及资金方面的保支与持障。

3.2提高城建档案验收质量,守好城建档案入门第一关

城建档案是最原始、最完整的第一手城市建设工程历史资料,在现代城市建设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实践证明,现代化城市建设离不开原始建设工程档案做为参考与依据,城建档案更是现代化城市建设未来发展的基础和依据,而建设工程档案的入门质量是保证后期城建档案高、精、准使用及动态管理的有力保障。城建档案管理部门在城建档案管理过程中要积极主动,做好上门服务与过程跟踪指导,必须与建设单位签定《建设工程项目档案报送责任书》等确保高质量的收集和管理城建档案

3.3严抓各数据入库标准,高质量开展城建档案数字化建设项目

在实际工作中,如想要有高质量的城建档案数字化项目必须要具有相应的行政职能与强有力的管理依据,必须在充分调研到位后制定统一的标准平台和操作规范,实现全程管理、适时控制,才能达到城建档案数字化高质量保证的目的[6]。如我馆在开展城建档案数字化建设项目初期时面对复杂的城建档案我们充分重视项目前期调研,对档案系统建设与资料本身情况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研究,对可能产生的问题及存在的十多米超长超大图纸、超老旧档案等难点做出详细的前期预判与处理预案,并制作出城建档案数字化标准样品投入试用成功后再全面开展,同时在项目中结合城建档案数字化建设要求与规范对本馆数据著录规范、检索工具设计、扫描标准制定、图像质量检验及数据完整度、真实性、准确度、匹配度等给予重点把握,至今已全面完成50多万卷城建档案数字化建设量,最终形成了高质量的城建档案数字化建设项目,也为进一步数字化改革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3.4努力实现城建档案闭环管理,全面接轨城建档案数字化改革新命题

2021年2月,浙江省委召开全省数字化改革大会,浙江省委书记袁家军在新春第一会上部署了“全面推进数字化改革”工作[7]。其实早在2003年浙江省委就作出了建设“数字浙江”的重大部署,并写入了“八八战略”。这些年来,浙江持续深化“数字浙江”建设,从2014年推进“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2017年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2018年系统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再到2021年的全面推进数字化改革[8]。袁家军书记指出,数字化改革是“最多跑一次”改革和政府数字化转型的迭代深化。从而可知推动数字化改革,数字化只是手段,改革才是重点,数字化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持续、全方位的重塑进程,是从整体上推动全社会各方面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全域整体智治、高效协同。

最后,城建档案馆可通过各类门户网站提供城建档案数据信息的利用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各部门与公众对城建档案信息的多元化利用需求。同时,强大的城建档案管理系统还可通过手机等移动互联网络建立疑难问题专家评议模块,各业务专家可远程指导、多人同步评议实时问题分析、及时制定问题处理方案,并可形成案例分析、经验归集、政策研判、制度落地等业务、问题的全流程闭环管理,从而全面接轨城建档案数字化改革新命题。

 

参考文献 
[1]王刚.在第十四届国际档案大会开幕式上的致词[J].中国档案,2000(11):4-6.
[2]杨公之.档案信息化建设导论[M].中国档案出版社,2001.
[3]王荣国,李东来.数字图书馆的概念,形态及研究范围[J].图书馆学刊,2001,23(05):4-7.

[4]李敏仪.如何办好城建档案管理的数字化之路[J].经营管理者, 2012(24):

[5]王春梅.试论城建档案管理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J].民营科技, 2012(7):1.

[6]邹莉.关于城建档案数字化工作的几点思考[J].工程建设标准化, 2022(6):66-68.

[7]袁家军.《数字化改革概论》[M].浙江人民出版社,2022.

[8]张梦怡.基于数字化改革视角的档案文化建设创新初探[J].中国档案, 2023(1):71-7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