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

期刊: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DOI: PDF下载

王宁

青岛腾远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 266000

摘要

随着时代发展,城市环境会因为发展需求出现改变,所以也需要对这些方面进行深入思考,充分考虑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的优化和设计水平的提升,对其中的相互关系进行有效的处理,为促进城市发展提供保障。建筑规划设计则以城市空间为出发点,对建筑物的结构与布局展开科学设计,促使其适应城市发展及居民的使用需求。只有科学、可行的建筑规划设计才能确保城市规划效果符合或高于预期,改善城市整体形象,助推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策略

正文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1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区分

建筑是城市的重要构成部分,其空间形态和结构形式反映着城市的性质和特征。因此,了解城市建筑的基本类型、基本功能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对于认识和理解城市的形成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在运行准则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具体而言,城市规划整体难度较大,因为其没有具体的运作规则;而建筑设计是在城市已有条件下对建筑进行整体改造,体现建筑的整体价值和功能,其核心准则是要求设计人员有针对性的设计理念和技术,保证设计符合建设标准。[1]

2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

2.1以人为本

建筑设计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要对整个市场进行深入的研究,根据不同的社会群体和目标的需要,不断地优化建筑的设计,使其在空间、环境、布局等方面都能满足居民的实际需求,营造一个宜居环境。此外,建筑企业应当尽可能地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提高建设的品质和安全水平,从而达到绿色、节能、环保的效果。

2.2经济性

建筑工程项目设计工作中,须将建筑物的经济性纳入考量,在具体的规划中,要对整个项目的造价及居住性能进行评估。例如,在整个施工环节,都要严格的把控,对其存在的潜在的经济效益作出预测,保证项目的设计可以符合人们的需求,并使其具有最佳的性能及经济性。

2.3生态性

城市住房建设地点选取的时候,要尽可能的与其所处的生态环境相一致,在绿色低碳背景下,住宅小区建筑设计规划需要遵循生态性原则,以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生态性原则强调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考虑生态系统的保护、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功能的增强[2]

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策略

3.1渗透人文理念

我国国土幅员辽阔,地形地势以及气候多样,这也使得不同城市在人文地理环境以及自然地理环境上均有着较大的差异性,也使得城市在进行规划以及建筑设计中也存在较大的不同。在开展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的过程中,不同城市在规划理念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部分城市在规划的过程中可参考城市在建筑设计上的特点以及优势进行设计,利用微观的角度优化城市规划中的细节内容,渗透当地的人文特征,例如历史文化等,做好对于当地地方特色的保留,以此来对城市规划以及地方特色进行优化配置,提升对于城市中的历史文化遗迹的利用率。

3.2合理规划设计

城市规划设计时,设计师要对城市建筑进行综合分析,了解和梳理整个城市的历史文化脉络,在综合把握城市整体结构的前提下进行城市的规划设计。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旧城的一些整改措施,重点凸显各个核心区域的功能和个性,保留区域内具有历史文化氛围的建筑和。重点结合区域内的各个经济文化特点,展现一个城市不同区域间的文化风貌以及发展。相关部门要对我国城市规划建设体系进行完善和优化,在充分满足城市发展需求和人们生活需求的前提下,对城市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完成城市更新的目标[3]

3.3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

建筑作为城市的名片,其设计的风格特色与地域文化的变迁有着紧密的联系。建筑形态展现着城市的地域性、文化性与时代性,建筑创作的活力也反映出地域文化的生命力。城市建筑设计中应落实规划对整体空间风貌的系统性引导,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地域文化理念,提炼地域文化特色要素,将文化理念与特色要素融合于建筑设计之中,营造具有地域性和标识性的现代建筑和城市空间,加强人们对城市的认同感,在传承城市地域文化的基础上助力城市复兴。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重视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推动文脉传承与创新结合,是促进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协同发展的重要策略。政府应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将城市规划、文化遗产保护、建筑设计等相关部门纳入同一体系。通过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形成统一的城市发展规划和文脉传承保护方案。出台相应的政策和法规,鼓励建筑设计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保护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并支持创新型的建筑设计,鼓励设计师发挥创意和创新。

3.4加强建筑与环境的融合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一旦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必然会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因此,城市规划者和设计人员应当深刻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在充分尊重自然发展规律、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科学开展建筑规划设计与城市规划建设工作,为城市居民营造环境优良、生态健康的生存环境。第一,结合建筑选址的环境和气候等特点开展建筑设计工作,使建筑整体具有良好的功能性,与周边环境和谐发展,形成独特的建筑文化。第二,在满足人们对建筑功能基本需求的基础上,减少对周边环境的破坏,利用建筑本身色彩有效融合周边环境,促进自然环境和建筑的有机结合。第三,利用绿色建筑材料和施工技术使建筑充分展现个性化特点,进而让城市的人文情怀得以显现。有效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促进城市现代化的进程[4]

3.5创新设计与规划方式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建筑设计以及城市规划过程中渗透了较多的创新元素,建筑设计水平以及城市规划水平均有着较大程度上的提升。在具体的实施中,可借鉴其他地区的成功案例,结合城市的发展现状以及居民习惯等合理渗透创新元素,依照综合性以及整体性的原则明确建筑设计以及城市规划的主题,从整体的角度进行规划与设计。可对设计方式进行创新,引入现代科学技术,打造智能化的建筑,将物联网技术、数字化技术以及虚拟现实技术等渗透在建筑设计以及城市规划的过程中,提升建筑设计的智能化水平。

3.6基于建筑规划设计完善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建设时,设计人员应采用现代化设计理念,深入探究不同地区的城市规划建设实情,从环境建设需求层面出发,有针对性地开展不同区域的建筑规划设计工作,以确保建筑单体与城市环境充分契合。同时,设计人员还需要妥善处理城市发展与局部规划之间的关系。以城中商业区和生活区的空间建设为例,设计人员应采用差异化的处理方法,既要明确二者之间的主次关系,也要有效衔接城市规划建设与建筑规划设计,以此来确保各项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城市发展。

3.7建筑设计要遵循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设计中针对的主体是城市本身所以建筑设计中,为了能够保障自身作用的发挥,确保建筑风格能够与城市规划整体协调统一,还需要结合城市规划的具体要求进行设计,通过具体经验和方法,结合创新的思路,保障建筑结构的稳定性,确保公建功能划分的合理性。这对于城市规划的设计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此外,也需要相关部门针对当前建筑评价中的具体要求,采用合理的分析方式,能够实现对建筑设计的统一管理,这样既能够促进建筑设计进行全面的发展。

 

 

结束语

时至今日,对于建筑物而言,人们不仅仅要求满足基础的使用需求,往往还需要满足舒适性、美观、精神文明等多方面需求。相关管理人员只有确保建筑设计满足城市发展需求,才能保证城市规划的合理性。只有制定合理的城市规划,才能保证城市的健康和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汪一.关于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联系与协调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318):16-18.

[2]谢利.建筑规划的设计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的重要性[J].四川建材,2022,48(11):79-80,83.

 

作者简介:王宁出生年月:1994-01-31性别:女学历:本科职称: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建筑与规划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