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模式下的水利工程造价管理风险与控制探析

期刊: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DOI: PDF下载

江林峰

汕尾市财政局投资评审中心 广东 516600

摘要

PPP模式(公私合作伙伴关系)在水利工程领域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与传统的公共投资模式相比,PPP模式在项目建设和运营管理中存在一些独特的风险和控制难点。本文将对PPP模式下的水利工程造价管理风险与控制进行探析。


关键词

PPP模式;水利工程造价;管理风险

正文


PPP(公私合作伙伴关系)模式在水利工程项目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然而,在PPP模式下,水利工程造价管理面临一定的风险与挑战。本文旨在探讨PPP模式下水利工程造价管理的风险来源,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方法,以期为相关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和运营提供参考与借鉴。

一、PPP模式在水利工程项目中的特点

(一)合作模式

PPP模式是政府和私营部门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政府和私营部门共同参与项目的规划、建设、运营和维护,分享风险和回报。

(二)长期性

PPP模式下的水利工程项目通常是长期合作,涉及到建设、运营和维护等多个阶段。私营部门会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并在约定的合同期限内履行。

(三)分散风险

PPP模式可以将项目风险合理分配给各方。政府不再承担全部风险,而是与私营部门共同承担风险。这种分散风险的方式有助于减轻政府单方面承担风险的压力。

(四)效率与创新

私营部门的参与可以提高项目的效率和创新能力。由于私营部门在资源配置、管理经验和技术方面具有优势,能够为项目带来更多创新和优化的解决方案[1]

二、PPP模式下的造价管理风险

(一)融资风险

PPP模式要求私营部门承担项目融资责任。如果私营部门无法及时或充分获得融资,可能导致项目资金缺口,进而影响工程进展或增加资金成本。

(二)建设风险

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面临施工延误、工程质量问题等风险。不合理的设计方案、施工技术问题或管理不善等因素都可能导致成本增加。

(三)运营风险

PPP模式下,私营部门通常负责项目的运营和维护阶段。如果运营过程中出现效率低下、高成本、收入不稳定等问题,可能会对项目的盈利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四)汇率风险

如果项目涉及跨国界的合作,汇率波动可能对造价管理产生风险。汇率变动可能导致债务服务成本的增加或收入的减少,从而影响项目的经济效益。

三、PPP模式下的造价管理控制方法

(一)风险评估与管理

PPP模式下的水利工程项目中,风险评估与管理是有效管理造价的重要环节。将风险按照类别、概率和影响程度进行分类,以便更好地理解和管理风险。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评估和定量分析,确定其概率和影响程度。基于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和措施。根据风险的优先级和影响程度,确定适合的风险应对方式,包括规避、减轻、转移或接受等。制定详细的行动计划,并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表[2]。建立有效的风险监控机制,及时跟踪和评估风险的变化情况。通过设定风险指标、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风险检查和评估,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风险。明确风险应对的具体步骤、责任人和资源需求,确保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风险事件的发生,并减轻其对项目造价的影响。定期回顾和评估风险管理的效果,总结经验和教训,并不断改进风险评估和管理方法。通过持续改进和学习,提高对风险的识别、评估和管理的能力,提升项目的整体质量和可持续性。

(二)合同管理

PPP模式下的水利工程项目中,合同管理是确保造价控制的重要环节。确保合同条款明确、具体,并明确各方的权益和义务。合同应涵盖项目的各个方面,包括工程范围、预算、支付方式、索赔处理机制、质量标准等,以确保双方对项目成本的理解和共识。在签订合同之前进行全面的审查和谈判,确保合同条款合理、公平并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特别是应关注与造价相关的条款,如付款方式、变更管理、索赔处理等,确保项目的造价管理得到充分的保护。建立有效的成本监控体系,及时跟踪项目成本的发展情况。通过项目进度报告、成本核算和审核,确保实际成本与预算之间的一致性,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成本控制。同时,合理管理项目付款流程,确保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和金额进行支付。合同管理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变更和索赔等情况。及时审查和评估变更请求和索赔要求的合理性,并根据合同的约定进行处理。确保变更和索赔的申请程序规范、透明,并与各方进行充分的沟通与协商。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确保合同各方按照约定履行合同义务。对工程进展、质量控制、合同执行等进行监督和审查,及时发现并解决合同履行过程中的问题。同时,建立投诉和争议解决机制,解决合同纠纷,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在合同管理过程中,积极与各方进行沟通与协调,确保双方的利益得到平衡和满足。加强政府和私营部门之间的合作与信任关系,共同努力解决合同执行过程中的问题,以确保项目的成功实施。

(三)成本控制

PPP模式下的水利工程项目中,成本控制是确保造价管理的重要环节。在项目启动阶段制定详细的预算计划,包括各个工程阶段的成本估算和分配,以及风险和变更的预留。预算计划应该合理、准确,并与项目目标相一致。根据项目需求和预算计划,合理配置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通过科学的资源管理和优化,最大程度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避免浪费和不必要的成本增加。建立有效的成本监控体系,及时跟踪和评估项目成本的实际情况。进行实际支出和预算之间的比较分析,发现和解决成本偏差,确保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注重工程质量控制,避免返工和修复等额外成本的发生。确保施工过程中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避免因质量问题导致的额外成本支出。对可能出现的设计变更、施工变更和合同变更等进行严格管理[3]。确保变更的申请、审批和实施程序规范,避免无效或不必要的变更导致成本增加。与供应商和承包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协调和优化供应链中各个环节。通过供应链管理的有效控制,降低材料采购和施工成本,并提高项目的执行效率。定期向项目方、政府和投资方报告项目成本的情况。同时,进行成本评估和分析,发现和解决成本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预算计划和成本控制策略。

(四)风险监控与预警

PPP模式下的水利工程项目中,风险监控与预警是确保造价管理的重要环节。建立一个系统化的风险监控体系,包括设定风险指标、制定监控计划、明确责任人等。通过定期收集、分析和报告风险数据,及时了解项目的风险情况。持续进行风险评估和识别,及时更新和调整风险清单。通过对项目各个阶段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识别潜在的风险。设定关键的风险指标,如成本超支、进度延误等,用于监控项目的风险状况。通过实时或定期监测这些指标的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和识别风险的发生和演变。建立预警机制,设定触发风险预警的阈值。一旦风险指标超过或接近预先设定的阈值,触发预警机制,并及时通知相关责任人和决策者。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确保风险信息的及时传递。定期向项目方、政府和投资方等相关利益方报告风险情况,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措施。在风险监控过程中,根据风险的发展状况和影响程度,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方案。包括规避、减轻、转移或接受等不同的风险管理策略,并明确实施的步骤、责任人和时间表。定期回顾和评估风险监控和预警工作,总结经验和教训,并不断改进监控和预警方法。通过持续改进和学习,提高对风险的识别、评估和管理能力,为未来类似项目提供参考和指导。

结语:

PPP模式下,水利工程造价管理面临一定的风险,但通过合理的控制方法可以降低这些风险。同时,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完善PPP模式下的水利工程造价管理体系,提高项目的质量和效益。

参考文献:

[1]朱学军,王勇.PPP模式下的水利工程造价管理风险分析与控制[J].四川水利,2022(S2):40-42.

[2]韩爱芳,胡国杰.PPP模式下水利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策略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2,12(30):112-116.

[3]李强祖.PPP模式下水利工程造价风险因素分析[J].价值工程,2020,39(07):37-3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