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路桥工程施工之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期刊: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DOI: PDF下载

陈延安

安徽建工路港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市 230001

摘要

本论文针对市政路桥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进行了研究和探讨。软土地基作为一种特殊的地基类型,常常给工程施工带来挑战。本研究旨在提供对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综述和分析,为工程施工单位和设计提供技术指导和参考。首先,论文介绍了软土地基的特点和形成机制,并指出软土地基在施工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接下来,论文详细介绍软土地基的处理技术,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植被处理等方面。针对每种处理技术,论文进行了分析和比较,评估了其适用性、效果和经济性。通过对现有工程案例的分析和实验室试验的验证,论文得出了一些处理技术的最佳实践和应用建议。最后,论文总结了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未来研究方向,提出了解决方案和创新点。通过本研究,期望能够为市政路桥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提供科学有效的技术支持,促进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关键词

市政路桥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土壤改良;土基加固

正文


一、引言

1.1背景介绍

市政路桥工程是现代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便利,促进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然而,在许多地区,这些工程常常遭遇软土地基的挑战。软土地基具有极低的承载力、较大的变形性和灵敏度,给工程施工和运营带来了严重的不利影响。因此,有效处理软土地基成为确保市政路桥工程质量和安全的重要任务。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研究的目的是深入研究和探索软土地基处理技术,为市政路桥工程施工单位提供科学有效的技术指导和建议。

二、软土地基的特点和问题

2.1软土地基的定义和形成机制

软土地基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土壤,具有高含水量和颗粒结构较松散的特点。它主要由细粒颗粒(如粘土、粉砂)和有机物质组成,缺乏足够的颗粒间摩擦力和粘聚力。软土地基的形成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地球物理过程中的沉积作用、水力过程中的水动力作用以及气候条件等因素会导致软土地基的形成和分布。这种地基类型常见于河流三角洲、湖泊沉积物区以及沿海和河口地区等。

2.2软土地基在施工中的主要问题

1)承载力不足:软土地基的承载力较低,无法满足结构物的设计要求。这意味着如果不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结构物可能会出现沉降、变形甚至破坏的情况。

2)不稳定性:由于软土地基的颗粒结构较松散和较高的含水量,容易发生较大的土体变形和剪切运动,这可能导致整个土体的沉降、滑动或失稳现象。而这样的不稳定性可能危及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渗透性差:软土地基的渗透性差,水分较难排除,导致排水困难和地下水位控制问题。这会对地下结构的稳定性和长期使用性产生不利影响。

4)胀缩:一些软土地基在干燥和湿润的变化过程中,容易发生膨胀和收缩现象。这种膨胀和收缩会对地基的稳定性和结构物的运行造成负面影响。

5)压缩性:软土地基通常具有较高的压缩性,即在应力作用下会发生较大的变形和沉降。这种压缩性不仅会导致结构物的沉降,还可能引起土体的不均匀沉降,导致地表出现裂缝和不平整。

6)流变性:软土地基常表现出较大的流变行为。在一定的荷载持续作用下,土变形随时间而增长的特性其长期强度远小于瞬时强度,这对边坡、堤岸、码头等稳定性很不利。

7施工困难:由于软土地基的物理性质(如流动性、压缩性),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泥浆流失、坍塌和泥浆涌流等问题。这给施工人员带来诸多挑战,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处理和控制。

这些问题使得软土地基成为市政路桥工程中的重点和难点。为了克服这些问题,需要针对软土地基的特点和问题采取相应的技术处理措施。下一部分将详细介绍不同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以提高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确保工程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三、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3.1物理处理技术

物理处理技术是一种常用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通常包括换填土、加固堆载预法。

换填土这是一种常见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通过挖软土层并填充较为稳定的土石料来增加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使原始地基成为更好的支撑层,减少结构物的沉降和变形。填筑材料可以是砂、碎石、无机集合料等。

加固与堆载预压这种方法旨在增加软土地基的密实度和抗剪强度,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是挤土排水固结法,即利用机械设备将砂砾料压入软土中,形成柱状体,起到挤密土体和排水作用,使土体加速固结,增加土体的抗剪强度。另一种方法是堆载预压法,即在软土地基堆载压重使土体排水固结,从而增加地基的承载力。堆载预压法与塑料排水板、砂桩、袋装沙井联合使用,效果更佳。

3.2化学处理技术

化学处理就是在土壤中加入改良剂,可以改善软土地基的工程性质。常见的土壤改良剂包括水泥、石灰、粉煤灰、矿渣等。改良剂与土壤固结,改变土壤的颗粒间作用力,提高土壤的抗剪强度和稳定性。

常见的化学处理方法包括深层搅拌法高压喷射注浆法

深层搅拌法深层搅拌法加固软土地基是利用固化材料浆液作为固化剂,通过特种深层搅拌机械,将软土和固化浆液强制搅拌结合,使其具有较好的整体性、水稳定性,又能满足强度要求的土体。施工中,可根据加固土体的含水量,加入适量的外加剂,掺量通过试验确定。

高压喷射注浆法高压喷射注浆法是将带有特殊喷射注浆管至于土层中,以高压喷射流使固化剂与土体结合,凝固硬化加固土体的方法。有旋喷,固化体为圆柱状、定喷,固化土体为壁状、摆喷,固化土体为扇状。

3.3植被处理技术

植被处理技术通过植物的根系固定土壤,防止土体溜塌和水土流失,植物根系能够穿透土壤,将土壤和根系紧密结合,形成稳定的土壤结构,增强了土体的抗冲刷力和稳定性。

为了实现植物根系的固结效果,需要选择适合生长环境的植物,并合理布置植物。常见的适用于软土地基的植物包括柳树、芦苇、莎草等。在施工过程中,可以将这些植物种植在软土地基上,并按照一定密度进行排布,以最大程度地发挥植物根系的固结作用。

植物根系与土壤结合不仅提高了软土地基的抗冲刷能力和稳定性,而且具有较高环境效益,增加生态功能,并防止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等问题。因此,植被处理技术是软土坡面处理措施中一个可行且可持续的选择。

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等方法。具体选择哪种方法取决于软土地基的特性、施工要求、经济性以及环境因素等。在实际应用中,常常采用多种方法的组合,以达到最佳的软土地基处理效果。

四处理技术的分析和比较

4.1技术的适用性评估

在选择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时,需要评估不同技术的适用性。这包括考虑软土地基的特性、工程要求、治理效果以及施工条件等因素。例如,物理处理技术适用于较浅层的软土地基,而化学处理技术适用于改善土壤性质和提高地基稳定性的情况。植被处理技术适用于需要环保和可持续性解决方案的地区。综合考虑这些因素,选择最适合的处理技术。

4.2效果和经济性的评估

对比不同处理技术的效果和经济性是非常重要的。需要评估每种技术在改善软土地基性质、提高承载能力和稳定性方面的效果。同时,考虑处理技术的施工难度、耗时以及维护成本等方面,综合评估技术的经济性。选择能够实现预期工程要求且经济可行的处理技术是关键。

4.3现有工程案例分析和实验室试验验证

了解现有的软土地基处理工程案例以及进行实验室试验验证是评估处理技术可行性的重要途径。通过分析和总结实际工程案例,可以了解不同处理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和问题,从而提供经验和参考。此外,通过实验室试验,可以模拟和验证不同处理技术在软土地基上的效果和行为,评估其可行性和有效性。

可以得出不同处理技术的优缺点和适用性。在软土地基工程中,常常采用组合应用多种处理技术的方式,以优势互补的方式解决地基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和工程要求,选择最佳的处理技术组合,并加以综合评估和验证,从而确保软土地基的稳定性、承载力和工程质量。

五、处理技术的最佳实践和应用建议

5.1分析得出的最佳实践

通过综合分析和比较不同的处理技术,可以得出一些最佳实践,以指导软土地基处理的实际应用。

综合应用多种技术,由于软土地基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单一的处理技术可能无法完全满足要求。因此,综合应用多种技术的组合可以更好地解决软土地基的问题,如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植被处理等。

针对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技术,考虑软土地基的特性、工程要求和经济性等因素,选择最适合的处理技术。例如,对于具有较高水分含量和压缩性的软土地基,可以考虑采用化学处理技术,如土壤固化,来改善稳定性。

结合实验室验证和现有案例经验,在选择和应用处理技术时,可以参考相关的实验室试验验证和现有工程案例经验。这些可以提供对特定技术的性能和效果的了解,帮助更准确地评估和应用处理技术。

5.2应用建议

1)在施工前进行全面的地质调查和土壤检测,以了解土壤的物理和工程特性。这将有助于选择最适合的处理技术和确定处理方案。

2)综合考虑工程要求、经济性和环境因素,选择最佳的处理技术组合。可能需要进行经济性分析和效果评估,以确保选择的处理技术与预期的工程要求相符。

3)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执行,确保处理技术的正确实施和有效性。

4)进行后续监测和维护,以评估处理技术的长期有效性和工程性能。定期巡检和监测软土地基的变形和位移,及时采取必要的维护措施。

5)在应用任何处理技术之前,与专业的工程师和地质家进行充分的讨论和咨询,以获得专业的建议和指导。

通过分析最佳实践和提供应用建议,可以帮助选择适合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并保证其有效性和可持续性。软土地基处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处理方案。

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未来研究方向

6.1发展趋势的总结

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改进空间。综合治理方法,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更加注重综合治理方法,结合物理、化学和植被处理技术,以充分发挥不同处理技术的优势互补作用,提高处理效果和工程质量。环保可持续性,随着环境意识的增强,未来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将趋向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方向。例如,发展更多的植被处理技术、利用可再生材料进行土壤改良等,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数字化技术的应用,随着数字技术和工程智能化的迅速发展,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将更多地应用数据分析、模拟仿真和智能监测等技术,提高处理方案的准确性和效率。

6.2潜在的解决方案和创新点建议:

新型改良材料的研究,探索和开发新型的土壤改良材料,如可降解材料、纳米材料等,以提高土壤的稳定性和抗剪强度。智能化施工技术的研究,将人工智能、机器施工和自动化技术应用于软土地基处理的施工过程中,以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例如,利用无人机进行地基勘察和监测,使用自动化设备进行处理材料的搅拌和混合等。智能监测和维护系统的研发,开发创新的软土地基监测和维护系统,利用传感器、无线通信和数据分析技术,实时监测和评估软土地基的变形和位移,并及时采取维护措施。

七、结论

本研究对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并提供了适用性评估、效果和经济性评估以及现有工程案例分析和实验室试验验证等方面的内容。通过综合分析得出了最佳实践和应用建议,同时探讨了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

本研究的贡献在于对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提供了决策者和工程师们在软土地基处理过程中的有效指导和参考。通过评估技术的适用性、效果和经济性,可以帮助选择最佳的处理方案,并提供最佳实践和应用建议。此外,探讨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未来研究方向,促进了该领域的持续创新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席尔瓦, 赵忠华. (2015). 软土地基处理与加固技术研究进展. 岩土工程学报, 37(2): 341-352.

[2] 陈志强, 李加林, 陈波. (2016). 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长江科学院院报, 33(4): 103-108.

[3] 彭玉林, 张洪达, 李华斌. (2016). 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12(1): 167-171.

[4] 张勇, 欧阳耀初, 吴广剑. (2018). 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土木工程学报, 51(9): 38-47.

[5] 朱敏, 谢继才, 杨洪生. (2019). 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研究进展及应用. 岩土力学, 40(11): 4104-411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