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策略探究
摘要
关键词
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策略
正文
现在社会经济发展速度非常快,建筑业也不例外,已经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相关技术不断趋于完善,而建筑工程规模也逐渐扩大,促使建筑工程时间大大缩短。因此,在造价管理过程中,要加强对许多要素的考虑,包括人员、材料以及设备等方面,都要对这些要素展开综合的科学评估,因为一旦单个要素发生变化,就会对整体建筑工程造价产生影响。所以,相关人员必须了解市场情况,明确项目设计的关键因素,使造价管理符合当前建筑项目要求。
一、建筑工程造价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不重视建筑成本
很多工程在开展的过程中,只注重工程的进度和质量,不会关注建筑工程在开展过程中的成本成本问题,导致成本在输出过程中没有加强预算和合理安排,因此经常会出现过度消耗的情况。此外,一些工程管理人员为了获取成本中的利益,会在成本支出的过程中设置虚假账目,从而导致施工成本虚高,给企业的经营带来了更大的经济负担[1]。要想有效地解决该问题,首先要重视工程造价成本问题,了解建筑工程在执行过程中的相关情况,通过加强预算,防止成本在支出过程中出现浪费。
(二)造价依据繁杂
虽然我国建筑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建筑行业工程造价管理体系在运行过程中并不完善,存在着很多问题。在工程造价管理体系中,关于工程定额的相关内容的制定并不全面,因此在应用时也不具有管理权限,难以起到重要的管理作用。工程定额包含的内容很多,能够贯穿整个工程实施过程,因此会造成成本依据比较复杂,影响管理效果[2]。比如,工程定额包括行业定额、企业定额、补充定额等,由于涉及的方面较多,因此在执行各自管理权限时会出现一些复杂的问题,使使用单位在使用过程中难以做出抉择,会在错综复杂的情况下影响工程造价管理的水平和能力。
(三)缺乏监督机制
监督机制在运行的过程中,能够合理地监督工程造价相关内容,如果在监督过程中发现不合理的现象,则可以及时地解决。然而,很多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缺少监督机制,而且监督机制在运行过程中也不完善,因此很难发挥监督机制在应用过程中的价值和影响力,造成项目成本管理效果不佳。此外,如果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缺少监督机制,就会导致工程实施过程中很多内容的执行不合理,经常出现管理者通过不正当手段从造价费用中获取利益的现象,导致工程造价在管理过程中成本过高或浪费严重,这不仅会影响到建筑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整体实力,还会给社会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四)造价管理各个环节分离
项目造价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过程,它包含了很多方面,比如项目建设、项目开发等。因此,在进行管理的时候,要加强对造价内容的重视。在建筑造价管理中,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环节,对于不同环节中的各个影响因素,都需要加强对其内容的重视,各个相关部门之间需要加强联系,确保造价工作可以正常开展。但是,在实际的过程中,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不够及时,联系不够紧密,导致造价管理工作经常出现问题[3]。此外,各部门处于独立的状态,使建设过程中经常出现问题。
二、建筑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策略
(一)重视工程造价管理
要想有效地提高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水平,首先要使建筑企业重视工程造价管理方法,这样才能了解建筑企业工程造价管理的有关内容,并根据实际情况全面地加强管理措施,以提高工程造价管理水平和能力,降低工程造价管理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使企业在运行过程中更加健康[4]。比如,企业相关的管理人员,可以利用参与培训的方式,明白在当前的时代发展背景下,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意义,让他们认识到工程造价管理方法对企业产生的积极作用,能够学习到一些管理方法,并把这些方法应用到企业的管理过程中,从而加强对工程造价管理的力度,这对于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非常有利。
(二)统一造价管理依据
由于工程造价管理依据较杂,工程定额相关内容较复杂,可通过强化统一各项内容,明确工程定额管理方向,这样既可强化管理重点部位,又可以此提高管理水平,使管理措施更明确、更规范,保证工程的每个环节都能得到有效管理。比如,可根据实际情况完善工程造价管理机制,统一工程定额的相关内容,从而在加强管理的过程中确定管理方向,合理设定工程定额管理内容,使工程定额的接受管理过程中得到合理的约束与管控,提高造价管理水平。
(三)不断完善监督机制
监督机制能够在运行过程中控制工程造价管理不合理的现象,确保工程造价管理在执行过程中发挥更多的积极作用。比如,建筑企业可以在加强工程造价管理的过程中,设立监督部门或监督人员,让专业的监督人员可以全面地开展监督工作,在监督的过程中,不断地与工程造价管理人员进行沟通,这样不仅能够使施工环节的各项内容得到更好的执行,还能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以此来提高工程在运行过程中的整体质量,确保项目造价成本。此外,如果可以加强工程在运行过程中的监管机制,也可以避免后期返工现象的发生,因为后期返工现象不仅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还会使大量的造价成本遭受损失,给企业发展带来严重的打击[5]。因此,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要加强对监管机制的完善,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地调整和优化监管机制的内容。
(四)项目成本动态管理
在进行造价管理时,应对全过程进行动态管理,从开工再到竣工验收和结算,每一个阶段都要进行精细化、动态化的造价管理。在这种情况下,施工企业必须对工程项目成本进行全过程的动态分析与管理。比如,在组织结构方面,可以将决策者分为不同层次,每一种责任结构都需要明确责任主体,并对各级责任内容进行规范,为动态造价管理提供前提条件。此外,还应考虑精细化成本管理,并采取多种方式改进,结合不同任务职责,对全过程成本进行评估与管理,避免出现超预算,从而提高成本管理的效率与水平[6]。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造价管理的过程中,要提高对造价工程造价的重视程度,明确工程造价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在实际工作中,要与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相结合,对项目成本实行动态管理。同时,也要进一步提高相关专业人员的知识水平,完善施工控制,实现全过程的动态管理,以期推动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马德慧. 新型绿色建筑工程造价预算与成本控制问题探究[J]. 陶瓷,2023(2):167-169.
[2]穆琼. 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与建筑施工成本管理探究[J]. 建筑与预算,2023(1):28-31.
[3]巨严贝. 动态成本控制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J]. 财经界,2023(2):48-50.
[4]魏灵. 分析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与控制[J]. 建材发展导向,2023,21(4):48-50.
[5]王嘉葳. 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和措施研究[J]. 建材发展导向,2023,21(4):103-105.
[6]崔玉佩. 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相关问题及对策[J]. 大众标准化,2023(7):75-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