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测绘地理信息与自然资源管理深度融合
摘要
关键词
测绘地理信息;自然资源管理;深度融合
正文
新时期,测绘地理信息与自然资源管理深度融合势在必行。随着科技的发展,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可以提供全面准确的地理数据,为自然资源管理提供数据支持;同时,自然资源管理应用需求也推动了测绘地理信息的发展和创新。深度融合将实现数据共享、信息交流和决策协同,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优化利用提供重要支撑。
1.测绘地理信息工作全面融入自然资源管理整体业务
1.1加强顶层设计
要实现测绘地理信息工作全面融入自然资源管理整体业务,需要加强顶层设计。首先,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或委员会,负责协调和指导测绘地理信息工作与自然资源管理之间的融合。该机构应由多个相关部门和专家组成,以确保全面性和专业性。
其次,出台相关政策法规,明确测绘地理信息在自然资源管理中的应用范围、标准和流程。政策法规应重点强调数据共享与协同、技术标准与规范、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等方面,为测绘地理信息工作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还应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具备测绘地理信息和自然资源管理知识背景的复合型人才。通过开展培训、引进优秀人才、建立高校科研与实践基地等方式,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最后,加强技术创新和应用推广,推动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与自然资源管理相互融合。鼓励开展科研项目、技术示范和应用案例,推动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提高测绘地理信息在自然资源管理中的实际效益和应用水平[1]。
1.2统一地理空间基底
要实现测绘地理信息工作全面融入自然资源管理整体业务,统一地理空间基底是非常重要的。统一地理空间基底是指在地理信息系统中建立一个一致性高、精度好的地理数据基础,作为各部门和行业共享的标准基准。
首先,建立统一的地理坐标系统和地理数据模型。地理坐标系统是对地球表面进行坐标定位的基础,应该使用国际通用的坐标系统,确保各部门和行业之间数据的兼容性与互操作性。同时,建立统一的地理数据模型,规范地理要素的分类、属性和关系,使各种地理数据能够无缝整合。
其次,进行地理数据库的集成与共享。各部门和行业应将各自收集的地理数据纳入一个统一的数据库中,并建立数据共享机制。通过数据共享,不仅能提高数据的获取和利用效率,还能促进不同部门之间的合作与协调。
最后,建立地理信息共享平台和服务体系。通过建立统一的地理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数据共享和资源互通。同时,提供丰富的地理信息查询、分析和应用服务,促进地理信息的有效利用和价值发挥。
通过统一地理空间基底,可以实现测绘地理信息工作与自然资源管理业务的无缝对接和协同发展,提高业务的整体水平和效能。
2.自然资源管理视角下测绘地理信息的运用路径
2.1数据采集与处理
在自然资源管理视角下,测绘地理信息的数据采集与处理是非常重要的步骤。以下是关于数据采集与处理的几个关键步骤:
确定采集目标与范围:首先需要确定采集的目标和研究范围,明确所需的地理信息数据类型和精度要求。根据自然资源管理的需求,确定需要采集的地理要素,比如地形、土地利用类型、植被覆盖等。
选择合适的数据采集方法:根据采集目标和研究范围,选择适合的数据采集方法。常用的数据采集方法包括现场测量调查、遥感影像解译、卫星定位技术等。选择的方法应该能够满足数据需求并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进行实地调查与测量:根据数据采集方法的选择,进行实地调查和测量工作。这可能包括现场采集样点数据、调查问卷调研、测量地形高程等操作。在实地调查中应严格按照采集要求进行操作,并记录详细的数据信息。
利用遥感影像解译:遥感影像可以提供大范围、多时相的地理信息数据。通过遥感影像的解译和分类,可以获取土地利用类型、植被覆盖等信息。利用遥感技术还可以进行地形测绘、土地变化监测等工作[2]。
2.2数据整合与管理
在自然资源管理视角下,数据整合与管理是测绘地理信息运用路径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以下是相关内容的详细说明:
数据整合:将采集到的各类地理信息数据进行整合。这些数据可能来自不同的来源和部门,包括测绘数据、遥感数据、环境监测数据等。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数据平台或数据库,将这些数据整合到一起。这样可以方便数据的管理和共享,避免重复采集和冗余数据。同时,采用标准的数据格式和编码体系,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互操作性。
数据分类与编码:为了便于管理和使用,对整合的数据进行分类和编码。可以根据数据的类型、用途或空间范围等进行分类。对每个分类建立相应的编码系统,便于数据的检索和查询。此外,还可以确定统一的属性字段和元数据,对数据进行统一的描述和标识,方便用户理解和使用。
数据标准化: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规范,对数据进行统一的处理和格式化。统一数据的单位、坐标系统、数据精度等,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可比性。标准化还包括数据的质量控制和数据更新的频率等方面,在数据整合和管理的过程中,要对数据进行质量审核和检查。
数据备份与存储:对整合的地理信息数据进行备份和存储,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可以采用云存储、硬盘存储、镜像备份等方式,将数据进行定期或实时备份。同时,建立相应的数据恢复机制,以便在数据丢失或损坏时能够及时恢复数据。
2.3决策支持与应用
在自然资源管理视角下,测绘地理信息的决策支持与应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资源管理规划:基于测绘地理信息的数据和分析结果,制定资源管理规划和政策。通过对资源分布、可利用性和可持续开发潜力的评估,确定合理的资源利用方向和措施。
环境敏感区划:利用测绘地理信息和空间分析技术,确定环境敏感区域。根据环境敏感性和资源敏感性的评估,划定环境保护区、生态补偿区、限制开发区等不同类型的区划,以确保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3]。
风险评估与应急管理:利用测绘地理信息进行自然灾害风险评估和应急管理。通过分析灾害易发区、灾害脆弱区和灾害风险等数据,对自然灾害的潜在影响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和应急预案。
决策支持系统建设:建设专门的决策支持系统,集成测绘地理信息和其他相关数据。通过数据共享和分析,为决策者提供可视化的资源管理信息和模拟决策结果,辅助决策制定和决策评估。
结语
在新时期,测绘地理信息与自然资源管理的深度融合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将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与自然资源管理相互结合,可以实现更精确、全面的数据支持和决策支持。这种深度融合将进一步提升自然资源管理的科学性和效率,为实现可持续发展、优化资源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提供有力支撑。在未来的发展中,应不断推动测绘地理信息和自然资源管理的深度融合,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1]陈熙,刘芳.大部制背景下自然资源管理对测绘地理信息的需求分析[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22,45(11):174-177.
[2]林洁.测绘地理信息助力自然资源管理[J].中国信息界,2022(03):82-83.
[3]高琼.自然资源管理中测绘地理信息技术运用分析[J].冶金管理,2022(05):159-1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