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边坡开挖与支护施工技术研究

期刊: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DOI: PDF下载

高正昊

安徽水安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省合肥市 230000

摘要

水利水电工程中,边坡开挖与支护施工技术是非常重要的一项研究内容。边坡的开挖和支护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直接影响着工程的安全和稳定性。目前,我国水利水电工程边坡开挖与支护施工技术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有必要进行深入的研究,提出更有效的施工技术和方法,以提高工程的建设质量和经济效益。本文旨在对水利水电工程边坡开挖与支护施工技术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探讨,为相关工程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关键词

水利水电工程;边坡开挖;支护施工技术

正文


水利水电工程边坡开挖与支护施工技术的研究是为了解决开挖过程中的安全和稳定性问题,保障工程的可持续发展。该研究主要包括地质勘察预测、合理开挖方法和支护措施的选择、施工规范和要求的执行、环境保护等内容。通过科学实施这些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边坡开挖引起的灾害风险,提高工程质量和使用寿命。此外,加强施工人员的技能培训和安全意识教育,对于推动边坡开挖与支护施工技术的创新和进步也具有重要意义。

1.边坡开挖施工技术

1.1安全监测技术

水利水电工程边坡开挖施工过程中,安全监测技术起着重要的作用。安全监测技术能够及时、准确地掌握边坡开挖过程中的变化情况,提供实时的监测数据和预警信息,为工程施工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常用的安全监测技术包括:

地面变形监测:通过设置边坡顶部、坡面和脚部的测点,利用全站仪、GNSS等定位测量仪器对地面的变形进行监测,分析边坡的稳定性和滑动趋势。

压力监测:对边坡内部的水压力进行监测,通过设置孔压计和压力传感器等装置,实时获取边坡内部水压力的变化情况,判断边坡是否存在渗流和渗漏问题。

应力监测:通过埋设应变计和倾斜仪等设备,监测边坡表面和深部的应力分布情况,了解边坡的变形和应力状态,判断边坡的稳定性[1]

1.2边坡清理技术

边坡清理技术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确保边坡的稳定性和施工安全性,并为后续的开挖和支护工作提供有利条件。边坡清理技术的主要步骤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清理表土层:首先需要清理掉边坡表面的杂物、植被以及浮土等,以便能够清晰地观察边坡的实际情况。

清理滑坡体、崩塌体等不稳定部分:如果边坡存在滑坡体、崩塌体等不稳定部分,需要将其清理干净,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如加固、填筑等,以确保边坡的稳定性。

清理渣土和碎石:在开挖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大量的渣土和碎石,需要将其清理掉,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1.3土质边坡及覆盖层开挖技术

水利水电工程中,土质边坡的开挖施工技术是确保边坡在施工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的重要措施。具体的土质边坡开挖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地质勘察与分析:在进行土质边坡开挖前,必须进行充分的地质勘察与分析,了解土质情况、地下水位以及周围环境等信息。这可以帮助确定合理的开挖深度和方法,提前预测潜在的地质问题。

开挖顺序与阶段控制:为了保证边坡的稳定性,在实际开挖过程中,通常采用分段、逐级开挖的方法。先对边坡进行宽、浅部分的开挖,再逐渐深化,并及时进行支护措施。这样可以有效控制开挖的变形和滑动,并减小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坡面处理与防护:开挖后的土质边坡需要进行坡面处理与防护,以减少土壤侵蚀和边坡的风化裂缝。常见的方法包括种植草坪、搭设护坡网、喷涂保护层等。这些措施能够增加边坡的抗冲刷能力和稳定性。

土体回填与压实:开挖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土体回填与压实工作。在回填过程中,应采用合适的回填材料,并进行适当的压实,以增强边坡整体的稳定性[2]

2.边坡支护施工技术

2.1喷射混凝土技术

喷射混凝土技术是水利水电工程中常用的一种支护施工技术,主要用于加固和保护洞室、边坡、隧道等工程结构。以下是喷射混凝土技术的基本流程:

喷射混凝土技术基本流程:(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根据工程的需求,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包括水灰比、骨料比例、添加剂等。(2) 衬砌准备工作:清理和处理施工面,确保施工面的平整、干燥,同时进行必要的前期支护措施。(3) 薄喷底层施工:首先进行一层较薄的喷射混凝土施工,作为基础层,以增强与衬砌面的粘结性。(4) 喷射混凝土施工:采用喷射机械将混凝土喷射到施工面上,形成一定厚度的喷混层。喷射时要从低部开始,逐渐向高部推进,确保均匀覆盖,并对关键部位进行重点处理。(5) 控制缝隙和裂缝:喷射混凝土施工完成后,应及时对出现的缝隙和裂缝进行修补和处理,确保混凝土的完整性和承载能力。

2.2锚杆支护技术

水利水电工程中,锚杆支护技术通过锚杆的固定作用,将边坡或岩体与锚杆连接在一起,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以下是锚杆支护技术的主要内容:

锚杆类型选择:根据不同的施工对象和工程要求,选择合适的锚杆类型。常用的锚杆类型包括短锚杆、长锚杆、自锚杆等。需要根据工程特点、地质条件和荷载要求等因素进行评估和选择。

成孔与注浆:首先进行成孔作业,采用合适的方法和设备对岩体或边坡进行钻孔。然后,在孔内进行注浆作业,将混凝土浆液或聚合物注入钻孔中,使其充实并与岩体或边坡形成紧密结合。注浆材料的选择应根据工程要求和地质条件进行合理配比。

安装锚杆:在注浆完毕后,立即安装锚杆。锚杆一端通过螺纹或其他连接方式与注浆孔内的固化材料相连接,另一端固定在边坡、岩体或挡土墙等需要支护的结构上。安装过程中应确保锚杆的正确位置和固定牢固性。

锚杆压力监测:安装完锚杆后,需要进行锚杆压力的监测工作。通过布置合适的压力浸润计或应变计等设备,实时监测锚杆的受力状况,以便及时调整施工措施和解决问题。

2.3钢筋网铺设技术

钢筋网是水利水电工程中常用的支护材料,其铺设技术对于保障工程施工质量和边坡的稳定性非常重要。以下是钢筋网铺设技术的基本步骤:

钢筋网尺寸确认:根据设计要求和工程需求,确定所需的钢筋网尺寸,包括长度、宽度和网孔大小等参数。

钢筋网预处理:在铺设钢筋网之前,需要对钢筋网进行预处理。这包括对钢筋网进行防锈处理,通常采用喷涂或浸泡等方式,确保钢筋网表面光滑、无锈蚀。

固定方法选择:选择合适的固定方法将钢筋网固定在边坡上。常用的固定方法有焊接、打夹子和钢钉固定等。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固定方法,并确保固定牢固可靠。

钢筋网铺设:根据设计要求和边坡的实际情况,将处理好的钢筋网逐段铺设在边坡表面上。铺设时需保证钢筋网的紧密贴合且平整[3]

接头处理:在铺设钢筋网过程中,如果存在多段钢筋网的拼接,需要对接头进行处理,以提高连接的牢固性。常见的接头处理方法有焊接、绑扎或使用特殊连接件等。

边缘处理:钢筋网铺设完成后,需要进行边缘处理,即将钢筋网的边缘折叠、固定在边坡表面,以确保边缘部分与边坡完全结合,并防止钢筋网松动。

结语

水利水电工程边坡开挖与支护施工技术的研究对于保障工程安全和延长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深入探索和实践,充分认识到合理设计、科学施工和精细管理的重要性。在边坡开挖过程中,应根据地质条件进行勘察预测,采取适当的开挖方法和合理的支护措施。合理选择材料,并严格执行施工规范和要求,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总之,边坡开挖与支护施工技术的研究将为水利水电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参考文献

[1]李敏.水利水电工程边坡开挖与支护施工技术研究[J].四川水泥,2023(08):143-145.

[2]李滋超.水利水电施工工程中边坡开挖支护技术分析[J].建筑与预算,2022(06):59-61.

[3]肖敏,关晓琦.水利水电工程边坡开挖支护施工技术优化策略[J].陕西水利,2022(02):136-13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