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筑工程定额动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途径

期刊: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DOI: PDF下载

吕彬 李相峰 朱从茂

济南市城乡建设发展服务中心 山东省济南市 250014

摘要

建筑工程定额动态管理存在问题,包括定额更新滞后、定额编制不透明和定额使用执行缺乏监督评估。为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优化途径,如建立健全的定额管理机制、加强定额编制的科学性和透明度、加强对定额执行的监督评估以及与相关机构和专家的合作交流。通过实施这些优化措施,可以提升建筑工程定额动态管理水平,提高定额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公正性,推动建筑行业创新发展和工程建设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建筑工程;定额动态管理;存在问题;优化途径

正文


建筑工程定额动态管理是确保建筑工程质量和成本控制的重要手段,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有一些问题。首先,由于建筑行业发展迅速,定额无法及时跟进、更新,导致与实际情况相对脱节。其次,定额编制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对称、人为干预等问题,缺乏科学性和公正性。针对这些问题,需要寻求优化途径,以提升建筑工程定额动态管理的效能和公信力。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优化途径,以期为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1.建筑工程定额动态管理的意义

优化资源配置:建筑工程定额动态管理可以对工程项目中的劳动力、材料和机械设备等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确保资源的高效利用。通过对定额的动态管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使资源的使用与实际需求相匹配,避免资源的过度浪费或不足。

提高工程质量:通过建筑工程定额动态管理,可以及时修订和更新工程定额,将新的技术、标准和规范纳入到工程定额中,使其更加符合实际情况和行业要求。这样可以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减少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和隐患,并提升项目整体竞争力。

推动技术创新:建筑工程定额动态管理可以促进技术创新和进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相关的材料、设备和施工方法等也在不断更新换代。通过对定额的动态管理,可以及时反映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情况,鼓励施工方面探索和采用新的技术手段,推动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规范工程验收:建筑工程定额动态管理可以提供一个统一的标准和指导,用于评估工程质量和验收。在动态管理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订,确保定额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这样可以使工程验收更为规范和公正,避免人为主观因素的干扰,从而提高工程验收的可靠性和公信力[1]

2.建筑工程定额动态管理面临的问题

2.1查阅定额中的问题

定额过多且庞杂:建筑工程涉及的各个专业领域较多,对应的定额也相对较多,尤其是在大型项目中更加庞杂。查阅这么多的定额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容易导致查阅困难和疏漏。

定额信息不统一:由于建筑工程定额通常是由不同的部门或单位编制,因此可能存在信息不统一的情况。不同版本的定额中可能存在差异,甚至有时候会出现冲突或重复的内容,给使用者造成了困惑和不确定性。

定额更新滞后: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行业的不断演进,建筑工程相关的材料、设备和施工方法等都在不断更新。但定额的更新往往滞后于实际的发展和变化,导致定额中的信息不够及时和准确。这就要求用户需要额外查询最新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增加了查阅的难度和复杂度。

定额编制与使用的规范性问题:定额编制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并且需要按照一定的规范和标准进行编写。然而,由于编制人员的差异和水平不一,有时候可能存在定额编制的规范性问题,如信息不完整、计算公式不准确等。这就给用户在查阅的过程中带来了困惑和不确定性。

2.2咨询定额中的问题

定额内容复杂:建筑工程定额通常包含了大量的技术要求、工艺规范和工程计量标准等,涉及面广且内容复杂。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理解和应用这些定额可能存在困难,容易产生疑问。

不同定额之间的差异:建筑工程涉及的不同专业领域都有相应的定额,而这些定额往往是由不同的部门或单位编制的。由于编制的角度、侧重点和标准可能不同,导致不同定额之间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性使得在咨询定额时,可能会出现对应哪个定额更适用的疑惑。

定额更新滞后:建筑工程行业发展迅速,不断涌现出新的技术、新的材料和新的方法。然而,定额的更新跟不上行业的发展速度,导致定额内容滞后。当用户咨询定额时,可能会发现相关的最新技术或方法在定额中没有得到体现,从而产生疑虑。

2.3编制定额中的问题

技术标准不统一:建筑工程涉及多个专业领域,各个领域的技术标准可能存在差异。在编制定额时,可能由于技术标准不统一,导致定额内容不一致或冲突,给使用者带来困扰和疑惑。

数据不准确或过时:定额的编制需要依赖大量的数据支持,包括工程量、材料性能、人工工时等。如果这些数据不准确或过时,编制出的定额可能不符合实际情况,给后续的工程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成本增加。

缺乏代表性案例:定额编制过程中,需要参考和借鉴实际工程案例,以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然而,由于缺乏充足的代表性案例,可能导致定额编制过程中的判断和决策不够准确和科学,降低了编制定额的质量和可靠性。

不适应行业发展需要:建筑工程行业发展迅速,新的技术和工艺不断涌现,但定额的编制更新速度较慢。这样就导致编制的定额无法及时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造成了定额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滞后或不适用的情况[2]

3.建筑工程定额动态管理的优化途径

3.1完善建筑工程定额动态管理系统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建筑工程的定额管理需要依赖大量的数据和信息。建立一个信息共享平台,方便各个单位和专业人员之间的交流和分享。通过信息共享平台,可以及时获取最新的定额信息、专业案例和技术标准,促进建筑工程定额管理的协同和高效。

建立质量监控机制:为了确保定额的质量和准确性,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监控机制是必要的。可以通过定期抽查、核验和审查等方式,对编制的定额进行质量检查。对于存在问题的定额,及时进行修订和改进,以提升定额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加强政策引导和监管:政府在建筑工程定额管理中起到重要的引导和监管作用。加强政策支持,鼓励企业和机构参与定额的编制和更新工作。同时,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加强对定额编制单位和使用单位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定额管理的规范和有效性。

3.2完善建筑工程定额相应的法律法规

建立定额编制的法律法规:制定具有法律效力的建筑工程定额编制法律法规,明确定额编制的基本原则、程序和责任。该法律法规应涵盖定额编制的透明度、公正性和科学性等方面的要求,确保定额制度的权威性和可行性。

设立定额管理机构:建立专门的定额管理机构,负责定额的制定、修订和管理工作。该机构应具备专业的技术人才和丰富的经验,在定额管理领域具有权威性和专业性。

加强执法监督力度:加强对定额的执法监督,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和处罚制度,对于违规制定或使用不当的定额,进行惩处和追责。同时,加大对虚报、暗箱操作等行为的查处力度,保证定额的真实性和可靠性[3]

结语

建筑工程定额动态管理中的问题不容忽视,但也有着一系列的优化途径可以采取。通过建立健全的定额管理机制,可以及时更新定额,确保其与实际情况相符。建筑工程定额动态管理的优化需要全行业共同努力,需要政府、企事业单位、专家学者等多方参与。只有通过各方的合作与努力,才能建立起科学、公正、有效的定额管理体系,推动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钦. 房屋建筑工程自主定额管理系统设计[D].兰州交通大学,2022.

[2]罗炽发.浅析建筑工程定额动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途径[J].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2021,14(02):40-43.

[3]杨淑萍.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相关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1(04):144-14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