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裂缝检测及原因分析

期刊: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DOI: PDF下载

李俊华

广州市市政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广东省广州市510000

摘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行业发展的脚步逐渐加快,然而建筑工程中由于混凝土结构的开裂,会产生各类不良后果,包括建筑外观品质变差、防渗性减弱、耐久性下降、建筑质量损失等,甚至造成建筑结构坍塌,严重影响建筑的安全稳定性。因此,对于混凝土裂缝的成因进行深入的、全面的、细致的分析,尽早识别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施工措施。


关键词

混凝土;裂缝;措施

正文


引言

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是现代建筑的重要组成,甚至可以说是现代建筑的“骨骼”“血肉”,可见其重要性。混凝土自身质量问题、环境变化、化学反应、地基不均匀沉降等因素,都可能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影响整个工程的建设质量,需对混凝土裂缝防治工作予以高度重视。

1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类型

1.1温度裂缝

建筑工程都有着施工周期长、时间跨度大的特点,所以很多工程混凝土施工部分会经历不同的季节,这也就造成了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温度变化较大,温差也比较大,从而使得混凝土结构部分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温度裂缝。在不同的温度下,混凝土也会受到热胀冷缩的影响,如果在混凝土配比的时候忽视了其受热或者受冷之后对性能产生的影响,而没有对配比进方式进行调整或者也没有对混凝土施工部分做好后期的保养维护,那也必然会导致裂缝问题的出现。

1.2塑收缩裂缝

混凝土施工中,混凝土硬化过程中会出现一定的化学反应导致混凝土体积发生收缩现象,通常情况下都是由于受到了碳化作用,或者水化作用所造成的收缩问题比较普遍。一旦在混凝土体积缩小的过程中,发生了压缩不均的状况就会造成更大规模的塑性压缩裂纹的产生。浇筑工作完毕以后通常都会出现塑性收缩,而在这个过程汇总中会由于水分的挥发速率过快产生塑性收缩开裂问题。而形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因素在很多时候都是受到各种天气的影响,例如在浇筑过程中出现强风天气或是高温天气,使得混凝土中的水分迅速挥发而形成性塑收缩开裂;此外还有因为施工单位可没有及时对混凝土进行养护,在完成施工后没有进行定时洒水也只有对施工区域进行遮盖,从而导致混凝土尝长时间暴露在外界环境下,受到了外界因素的干扰最终形成了塑性收缩裂缝。

1.3微型裂缝

混凝土的微型裂缝是指通过肉眼难以发现的细微裂缝,这种裂缝一般都比较小,而且常出现在混凝土结构的内部。一般这种小的裂缝问题对建筑结构的影响不大,不会对其承载性以及整体质量产生影响。但是前提是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必须达到要求。在建筑工程中质量检测人员可以利用超声波探测仪来判断是否有细微裂缝的存在,并对其进行精准定位,必要的话可以在后期适当的进行修补。

2混凝土裂缝的成因

2.1温度应力对混凝土的影响

温度是影响混凝土性能的重要因素,也是混凝土裂缝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环境温度、混凝土内部的水分蒸发、混凝土内部化学反应产生的热等因素可能导致温度应力的产生。例如,高温环境下,混凝土的水分蒸发过快,可能导致表面过早硬化,而内部尚未完全硬化,从而在混凝土内部形成张拉应力,可能形成裂缝。反之,低温环境下,混凝土内部的水分凝固成冰,体积膨胀,也会对混凝土产生内部张力,从而引发裂缝。

2.2混凝土原材料选择不合理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选择适当的原材料至关重要。如果原材料的质量、种类和类型不符合规范要求,可能会导致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下降,甚至引发裂缝。例如,砂石粒度过大或过小可能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工作性能,导致混凝土产生空洞或裂缝;如果使用的水质不符合标准,可能会影响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和强度,从而导致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如使用不合格的外加剂也可能会降低混凝土的工作性和强度,进而导致混凝土裂缝产生。

3混凝土结构裂缝改善措施

3.1优化混凝土选料和配料控制

虽然现阶段在混凝土施工材料方面已经得到较高程度的质量保证,但还是不能够忽视混凝土材料的选择与材料配比工作。如在选料过程中,应该就水泥水化热量值、粗骨料表层粗细、质地坚硬程度、碱性反应是否强烈以及各种杂质是否超标等问题进行严格控制,对于细骨料颗粒大小、间隙大小、外加剂质量性能等也应该予以严格地控制。在材料配比过程中,应该明确其与混凝土结构强度密切相关。在配合比计算过程中,应依据混凝土强度要求,合理控制水灰比、用水量、水泥用量等,以最大限度保证降低裂缝产生的可能。如利用强制式搅拌机配置混凝土材料,对配置结果进行有效测试,保证其满足混凝土施工要求,才能够最终落实混凝土材料配比工作。还要注意依据水胶比、水泥混凝土强度曲线关系等,调整水泥混凝土用量,使材料配比达到最佳,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同时,最大限度保证施工质量。

3.2严格规范施工操作

施工工艺运用的合理性也取决于操作水准。因此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该注意保证混凝土施工的合理性。如在模板加工过程中,应该保证模板构造、模板强度等均符合国家相关方面的规定、要求。对拆模作业过程进行严格控制,以避免模板强度不足导致裂缝问题出现。在混凝土浇筑作业中,还需保证作业的连续性,避免由于停顿时间过长影响混凝土结构强度。同时考虑充分振捣作业,最大限度避免由于内部结构不均匀造成裂缝问题。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对搅拌的时间、料仓的配备以及配料的计算等进行严格控制,保证相应的操作符合混凝土搅拌标准要求,保证搅拌质量。在温度控制方面,通过更加精密的水化热计算以及开展相应的保温工作等,最大限度避免因温度等问题导致裂缝出现的情况。

3.3做好混凝土养护工作

在混凝土施工中和施工后期做好混凝土养护工作是非常必要的,这也是防治裂缝问题的一个有效措施。比如为了预防混凝土的冷缩现象,混凝土进行养护预防,一方面要对温度进行检测,避免混凝土受到高温影响产生裂缝。其次,在混凝土施工完成之后,也同样需要进行养护管理,因为混凝土施工之后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可以完全固化凝结,这期间施工人员必须随时对混凝土的固化情况进行查看,在这期间还需要在混凝土表面进行洒水,避免出现收缩性裂缝问题。在加强对混凝土工程的养护可以有效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不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在混凝土凝结时要做好相应的保温工作,避免表层水分蒸发影响了混凝土的强度。要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温度、湿度等情况进行实施科学合理的养护技术。最后就是在混凝土拆模后,也同样需要在表面洒水,这也是为了防止混凝土出现水热化的问题。

3.4加强施工过程的监管

强化混凝土施工环节的监管。混凝土施工时应注意每一个细节操作,规范混凝土施工时限,合理选用混凝土运送途径,减少运送距离;同时做好模板安装和混凝土渗漏管理。在混凝土浇筑中,为增加混凝土的强度,可于终凝前进行二次加压抹灰,并铺上钢管脚手架板,以保证混凝土扩散内部应力的均匀性。同时应坚持连续性原则,以防止混凝土出现裂缝。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问题对整个工程建设质量有着非常不利的影响,如影响业主的居住、办公应用体验等,严重的甚至会造成一定的生命安全威胁。因此,从造成裂缝的原因入手,从源头予以有效预防和处理,强化对混凝土裂缝的治理,是最大限度地避免裂缝问题发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史超鹏.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成因及防治[J].居业,2018(10):96+99.

[2]安斌斌.土建工程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J].城市建筑,2019(12):65.

[3]曾剑波.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及防治措施[J].散装水泥,2018(5):93-9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