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
关键词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应用
正文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建筑质量和工期的要求不断提高,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逐渐成为现代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热点话题。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是一种将构件在工厂内进行预制、加工和装配,然后再运至现场进行安装的建筑方法。相比传统的现场施工方式,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具有时间短、质量可控、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等优势,已经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得到广泛应用。
1.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特点
工期缩短:相比传统建筑施工方式,装配式建筑工程能够有效地缩短工期。因为装配式建筑采用模块化的组织形式,在制造过程中可以与现场工作同时进行,从而减少了施工时间。
质量可控:装配式建筑在工厂内进行制造,借助标准化的生产流程和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了产品的质量可控。相比于传统施工现场,装配式建筑可以避免一些常见的质量问题,如墙体不平整、结构不牢固等。
环境友好:装配式建筑工程在制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控制废料的产生,并通过循环利用和再利用的方式降低对环境的影响。此外,由于装配式建筑在施工现场的影响比较小,可以减少噪音、粉尘等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的干扰。
资源节约:装配式建筑采用预制构件,在制造过程中可以更好地利用原材料,减少浪费。此外,由于施工时间短,还能减少劳动力和设备的使用,进一步降低资源的消耗。
灵活性高:装配式建筑的模块化特点使得设计和组织更加灵活。可以根据项目需求,快速进行设计和生产,并且在施工过程中可以进行调整和改动。这种灵活性能够满足不同项目的各种需求[1]。
2.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优势
提高施工效率:装配式建筑采用预制构件,减少了现场施工时间,提高了施工效率。相比传统施工,可以缩短项目的总工期,加快建筑进度。
控制质量:装配式建筑在工厂进行预制加工,可以更好地控制构件的质量和精度,降低施工中的人为失误。同时,提前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保证了施工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降低成本:装配式建筑可以实现工程标准化生产,减少了资源的浪费和材料的使用,降低了人工成本和劳动力需求。此外,因为施工周期缩短,也减少了项目的利息成本。
提供更安全的施工环境:装配式建筑将施工活动转移到工厂内进行,减少了施工现场的高空作业、危险操作等风险,提供了更安全的工作环境,减少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实现可持续发展:装配式建筑采用了更加节能、环保的材料和工艺,减少了对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同时,由于施工过程中减少了噪音、粉尘等污染物的产生,也提高了建筑使用阶段的舒适度和环境质量。
3.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问题
技术难题: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相较于传统的施工方式具有更高的技术要求,需要使用专业的设备和工具进行结构件的预制和安装。如果管理团队对于装配式施工技术不熟悉或缺乏经验,可能会在施工过程中遇到技术难题,导致应用问题的出现。
材料品质问题:装配式建筑中使用的结构件需要经过预制和运输等环节,如果在材料采购和仓储阶段存在质量控制不严谨的问题,可能会导致结构件在预制或运输过程中出现损坏或变形等质量问题,进而影响装配式施工的质量和进度。
施工环境和外部因素:装配式建筑施工需要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如恶劣天气、施工现场局限等。这些外部因素往往会对装配式建筑施工的进度和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需要通过合理的计划和措施进行应对[2]。
4.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4.1结构件预制管理
材料采购和仓储:结构件预制管理需要负责材料的采购工作,确保采购到合适的材料供应商,并进行材料性能的检测和验收。此外,还需要合理规划材料的仓储和保管,避免损坏和浪费。
加工与装配:结构件预制管理需要组织生产车间或工厂进行结构件的加工和装配工作。这包括切割、焊接、钻孔、涂装等工艺操作,确保每个构件的精度和质量达到要求。
质量控制:在结构件预制管理中,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通过检验、测试等手段,对结构件进行质量把关,确保符合设计要求并达到相应标准。
运输与安装:完成结构件的预制后,需要进行运输和现场安装。预制管理需要统筹安排运输方式,确保结构件的安全运送,并组织专业人员进行现场的装配、拼接和固定。
文档管理:结构件预制管理还需要负责相关文档的管理工作,包括结构件加工记录、检测报告、操作手册等。这些文件记录关键信息,为施工过程提供依据,并作为后续维护和管理的参考。
4.2预制构件施工管理
设计和计划管理:在设计阶段,要充分考虑预制构件的制造工艺和施工方式,与相关设计单位进行紧密配合,确保预制构件图纸和规范符合工程实际要求。同时,制定详细的预制构件施工计划,明确材料采购、生产制造、运输、安装等各个环节的时间节点和责任人,确保施工进度的可控性。
材料品质控制:严格按照规范要求选择、采购预制构件所需的材料,确保材料的品质符合设计和施工要求。在材料进场时进行验收、鉴定,并建立相应的材料追溯和记录系统,确保材料的质量可追溯和可控。
工厂生产管理:预制构件的生产需要在工厂内进行,因此工厂生产管理非常关键。通过建立生产计划、设备维护和保养、质量控制等一系列管理措施,确保预制构件的制造过程符合设计要求、质量可控、生产高效。
运输和安装管理:在预制构件运输和安装阶段,需要建立专业的运输和安装队伍,并制定详细的运输和安装方案。在运输过程中,应确保运输工具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避免材料破损或变形。在安装过程中,需要进行准确定位、精准调整和连接,确保每个预制构件的正确组装和稳固性[3]。
4.3预制件固定管理
固定方案设计:预制件固定管理需要根据设计要求和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固定方案。这包括确定使用的固定设备、材料和方法,以及确定固定位置、数量和间距等。
固定设备准备:根据固定方案,预制件固定管理需要负责准备所需的固定设备。这可能包括螺栓、膨胀锚栓、焊接设备、吊装设备等。确保设备的购买、检验和维护工作得到妥善处理。
固定现场管理:预制件固定管理需要组织和协调固定作业现场。包括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整洁、有序,合理安排施工进度,监督并协调施工人员的工作,保证固定工作按计划顺利进行。
文件记录与维护:预制件固定管理需要进行相关文件记录和维护工作。这包括固定施工记录、检测报告、固定设备维护记录等文件的管理,以及设计变更和问题处理的记录。这些记录是追溯和后续维护管理的重要依据。
结语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和潜力。通过提前制备和装配建筑构件,可以减少现场施工周期,提高施工效率。同时,借助工厂化生产的优势,可以更好地控制质量,减少工程质量问题的出现。此外,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还能够提供更安全的工作环境,减少施工现场的风险。应该积极推动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促进建筑行业的创新和进步。
参考文献
[1]李斌斌.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陶瓷,2023(07):158-160.
[2]韦来盛.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3(18):169-171.
[3]段怡慧.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23(08):102-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