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课程《建筑材料》教学实践及探索

期刊: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DOI: PDF下载

周若云

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410131

摘要

高职教育是职业教育类型化发展的引领者,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肩负着优化人力资源供给、推动社会发展的时代重任,对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教育强国、人才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以高职课程《建筑材料》为例,以“学科跟着产业走、专业围着需求转”为指引,立足学情,从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方面对教学实践路径进行了探索,意在切实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建筑行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关键词

《建筑材料》;高职课程;教学实践

正文


前言:《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指出:高职教育要立足于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基于自身发展实际与现实诉求,以提升质量为核心、以专业群建设为抓手,多维度提升高职教育发展质量。下面,本文将着眼于高素质人才培养、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探讨《建筑材料》的教学实践路径。

1.高职课程《建筑材料》分析

《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技术、建筑设计技术、工程监理、工程造价等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工程监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要求教师在落实教育教学活动时,能始终坚持以职业能力要求为根本、以学生为主体、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保证学生能在掌握材料种类、标准要求的基础上,可以有效提升材料质量判别技能、材料质量鉴定技能等,进而帮助学生实现学历和技能的“双提升”。

2.高职课程《建筑材料》教学实践路径

2.1学情分析

《建筑材料》具有知识覆盖面广、理论内容多、应用实践性强特点,因此,教师若依旧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有可能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大多高职院校学生还具有自我效能感不高学习意志力待提升(学习自觉性差、学习自制力弱、学习坚韧度低)、对实操训练专注度高于理论课堂等特点因此在例如《建筑材料》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学习中,教学效果的大幅提升往往是教师们努力的方向。所以,高职教师积极探索《建筑材料》教学实践路径具备重要意义

 

2.1理论教学

对于学生而言,理论教学相对枯燥, 所以不能轻易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学习效率也因此不能有明显提升[1]。故此,在理论教学中,教师要围绕课程内容和学生实际学习需要,加强对案例教学法、演示教学法的应用。

2.1.1案例教学法

引入实际案例的教学方式可以实现枯燥内容生动化,有利于激发学生在学习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绪论——什么是建筑材料?”为例。为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建筑材料性能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向利用PPT,以视频的形式向学生讲述“湖南省长沙市上河国际商业广场模板坍塌事故”,并对学生进行提问并通过引出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1)通过观看视频,请同学们分析出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2)应当如何避免此种安全事故的发生 经过仔细观看视频、认真分析新闻报道,学生发现,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为:天井顶盖模板支撑系统搭设材料不符合要求通过自主分析得到的结果,学生不仅充分认识到了建筑材料的重要性,还对“建筑工程对材料的基本要求”进行了主动了解和学习,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同时,,据抽样检测,钢管壁厚不合格率为55%,钢管力学性能试验合格率只有22%,直角扣件力学性能合格率只有19.2%,对接扣件抗拉性能合格率70%。此外,通过带领学生分析实际案例,还可以实现对学生思政品质的隐性教育,即在真实案例的引领下,学生可以

还可以进一步使学生认识到增长自身专业素养、成为优秀专业人才的重要性,形成工匠意识踏实、专注、精准了解到相关产业对人才的要求,这不仅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还可以使学生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在实际案例的剖析中,课程思政教育无声融入结合专业知识的深度应用,对学生全面培养的目的能更好达成

2.1.2演示教学法

演示教学法既可以提升课堂教学的丰富性和生动性,也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具有逻辑性,从而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水泥”为例,在学习该部分内容时,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水泥的概念、水泥的分类,促使学生主动探索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体积安定性、胶砂强度的概念,并掌握硅酸盐水泥的应用,熟悉普通硅酸盐水泥与硅酸盐水泥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教师可以表格(如表1)、流程图(如图1)、图片的形式向学生对比总结相关学习内容,在课本繁杂的知识单一阐述上升级,梳理整合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以促进学生形成系统性的关联理解,同时加深印象。在此基础上,还可以翻转课堂,让学生用同样的思路不同的形式自行形成知识图表等。表格和流程图相较于纯文字教学,更加清晰明了,能帮助学生快速了解各组分之间关系、掌握硅酸盐水泥生产工艺流程,提升了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质量相较于“说教”的教学模式,该种教学模式不仅可以让知识一目了然,还可以帮助学生深刻认知、掌握知识点,有助于学生专业素质的快速提升。

1 通用硅酸盐水泥组分指标(质量百分数,%

品种

组分(质量分数)

代号

熟料+石膏

粒化高炉矿渣

火山灰质混合材料

粉煤灰

石灰石

硅酸盐水泥

P·Ⅰ

100

P·Ⅱ

95

5

95

5

普通硅酸盐水泥

P·0

80且<95

520a

 图片6.png

1 硅酸盐水泥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增加利用实物或模型进行演示教学的频次。例如,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让学生自行区分不同种类的水泥实物,以了解其物理性质的区别。通过增加学生感性认知的方式,可以增强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同时加深学生的理解。

2.2实验教学

试验教学是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教学手段[2]。故此,教师要重视实验教学的有效落实,包括基本性质实验、砂实验、水泥实验、混凝土实验、沥青实验等。

2.2.1优化实验内容

一直来,本课程的常规实验都是高职院校主要实验内容,较为固定,培养出的学生不能完全满足当下行业、企业对人才灵活性、创新性的要求。故此,教师要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建筑材料产业发展趋势,以“岗课赛证”标准融入教学为目的,合理地优化实验内容,并设计一些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

“水泥实验”为例,水泥实验的主要实验内容包括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实验、水泥凝结时间检验、水泥安定性检验、水泥胶砂强度检验,而为增加实验的实用性,实现对学生实践技能、创新能力的有效培养,教师可在原有实验的基础上加强校企交流,建设“课后工坊”,为学生的搭建学生多层次高水平发展的“桥梁”和“高速路”。依托于“课后工坊”,学生可在校外工程师的带领和校内教师的指导下承担实际项目任务,其专业素养、行业认识、适应企业工作能力可提高,有助于学生成为“能工巧匠”。与此同时,“课后工坊”的教学中,劳模精神、工匠精神自如融入实践过程中,在实际工作中能更好地锻造学生的工匠品质。,科学增加凝结时间等实验。同时,该实验的增加还可以让学生真切认识到初始凝结时间、终凝时间对建筑工程的意义:(1)水泥的初凝时间不宜过早,以便施工时有充分的时间开展搅拌、运输、浇捣和砌筑等操作;(2)终凝时间不宜过迟,以便施工完毕后更快硬化到一定的强度,并利于下一步施工工艺的进行。

2.2.2拓展创新性实验

当前材料行业更加重视拥有良好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的人才,因此,以人才培养需要为导向,教师也要拓展创新性实验[3]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实验为例。为促使学生可以自行探索单位体积内各项材料用量的比值、掌握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基本原理(绝对体积法: + +0.01、重量法:=)、了解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步骤,教师只为学生提供必备的实验材料、实验设备即可,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操作环节,并整理实验数据。实验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遇到的困惑,给予针对性指导,辅助学生顺利开展实验。这种以学生为主,以教师为辅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充分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

2.2.3开放实验室

良好的学习空间、学习条件,可以推动学生成为高素质人才。故此,高职院校要主动开放实验室,确保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需要,自主选择时间完成综合性试验。这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有助于学生综合水平的提高。

结束语:职业教育深化改革背景下,高职教师针对《建筑材料》课程要主动基于人才发展需要、社会发展需求,探索教学实践路径,以充分满足学生对学历和技能“双提升”的强烈诉求,为学生日后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晓玲. 高职院校基于岗位能力培养的《建筑材料》课程教学研究[J]. 教育现代化,2021,8(21):108-111.

[2] 陈良,李天予. 科研育人"四融入":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课程教学路径——以《建筑材料》课程为例[J]. 河北职业教育,2021,5(3):34-38.

[3] 刘丘林. "三教"改革背景下高职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改革探讨[J]. 现代物业,2021(5):8-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