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安全风险识别与控制措施研究
摘要
关键词
水利工程;安全风险;识别与控制
正文
引言
水利工程施工涉及复杂的地质、水文及环境因素,安全管理难度较大,稍有疏忽易导致安全事故,影响工程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本文主要研究了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安全风险识别与控制措施。
1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安全风险识别技术
在水利工程施工领域,常用的评估方法包括定性评估与定量评估两大类。定性评估主要通过专家打分法和层次分析法等手段,对安全风险进行主观判断和优先排序,其优点在于快速、适用范围广;而定量评估则借助故障树分析法(FTA)和概率风险评估法(PRA)等技术,对风险发生概率和后果严重性进行数字化量化,具有精确性高的优势。近年来,结合两种方法的优点,趋势逐渐转向模糊综合评判法和灰色系统理论等多学科融合的综合评估方法,以进一步提升风险评估的全面性与准确性。
安全风险识别技术途径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具有关键作用,能够有效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当前主要的技术途径包括专家经验法、风险矩阵分析法和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智能识别方法。专家经验法通过汇集领域专家的知识和经验,对潜在风险进行定性评价,适用于复杂多变的工程环境;风险矩阵分析法以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性为核心,构建风险评估模型,可对风险进行分级管理;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智能识别方法,则利用传感器、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算法对实时施工数据进行采集和处理,帮助快速识别并预警潜在风险。这些技术途径各有优势,通过综合运用可提高水利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识别的准确性和效率,为决策提供可靠支持,为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奠定基础。
2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安全风险控制措施
2.1建立安全事故紧急处理方案
首先,要根据高处坠落、机械伤害、触电和火灾等不同种类安全事故制定针对性的应急处理预案。事故的类型不同,应急方案也存在一定的差别,技术人员要针对特定的风险制定科学的事故处置步骤,从而保证现场工作人员能按设定的程序应急处置。应急预案中应当明确各类型事故应急处置流程、救援人员操作规范和责任、事故报告流程,以免事故发生后现场过于混乱。其次,要建立和完善应急响应团队并定期举办应急演练。通过经常性的事故模拟演练,保证全体员工在发生事故时都可以快速、准确地进行事故应对,通过提高施工人员应急处置能力,降低事故伤害与损失。最后,编制应急资源在紧急处理方案中占很大比例。施工单位应当按照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大小储备灭火器、急救箱、消防器材以及其他必要应急物资。同时要保证应急设备完好且随时可供使用,定期进行检查维修。
2.2加强安全教育培训
安全教育具有双重提升作用,既能增强现场人员遵章作业、规范指挥和严守纪律的安全意识,又能提高其自我保护与应急处置能力。为此,应建立系统化的安全教育体系,在意识培养方面,实施三级安全教育,即进场教育、班前教育和专项教育;在技能提升方面,开展岗位针对性的自救互救培训,并结合施工进度实施分阶段安全技能专项培训,从而实现安全意识与操作技能的双重提升。
2.3采用数字信息技术,动态监测环境风险
随着科技发展,数字信息技术为水利工程环境风险监测提供了新途径。通过部署物联网传感器,构建施工现场环境监测网络,实时采集温度、湿度、风速、降雨量、有害气体浓度等环境参数。将各类传感器采集的数据传输至智慧管理平台,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建立环境风险预警模型。当监测数据超过预设阈值时,系统自动发出预警信息,并通过短信、App推送等方式及时通知相关管理人员。管理人员根据预警级别,迅速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当监测到大风天气时,及时停止高空作业,对塔吊等设备进行加固;当基坑变形接近预警值时,立即组织人员撤离并采取加固措施。同时,利用数字孪生技术构建虚拟施工现场,通过可视化界面直观展示施工现场环境状况和风险分布,便于管理人员进行统筹调度和决策,实现对环境风险的动态、精准管控。
2.4加强施工安全监管与隐患排查
首先,应建立全过程安全监管机制,涵盖施工前安全风险评估、施工中安全巡查以及施工后安全验收,确保施工安全管理的系统性与连贯性。依据《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评定标准》,施工安全监管应采用分级管理模式,对高风险工序如深基坑开挖、高边坡支护、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等进行重点监管。其次,应强化隐患排查制度,采用日常巡检、专项检查与动态监测相结合的方式,确保隐患排查全面覆盖。例如,在某水利枢纽工程建设中,应用无人机巡检技术进行高空作业安全隐患排查,使安全巡检效率提高40%,高空坠落事故减少30%以上。最后,施工安全监管应引入智能监测技术,如安装振动传感器对大坝基础沉降进行实时监测,利用视频监控系统对施工人员违规操作行为进行自动识别和预警。
2.5加强机械设备风险控制
针对机械设备的风险,应建立设备采购与验收标准,确保机械性能符合施工要求。在设备运行阶段,制定全面的操作规程,规范机械使用行为,加强操作人员技术培训与资质审核,提升人员操作技能。定期开展机械设备的维护与保养,检查设备关键部件,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避免因老化或损坏导致事故发生。采用先进的监控技术对设备运行参数进行实时监测,确保设备运行状态可控。优化机械设备的储存与摆放环境,减少环境因素对设备性能的影响。通过以上措施,可有效增强机械设备的安全性,提高整体施工质量,降低安全风险。
2.6营造安全文化氛围
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安全文化既关系着施工单位的内部管理,也关系着每个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与行为习惯。创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有助于促进施工人员安全责任感与自觉性提高,有助于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为此,施工单位需要充分发挥领导层的示范作用,树立“安全第一”的管理理念。领导人员要以身作则,在工作中要时刻将安全放在第一位,坚决制定并落实好各项安全制度。企业可以通过定期组织安全会议、事故案例分析和事故反思,提高职工对安全的关注度,促进职工安全风险防范意识的提高。安全文化建设中,施工单位不仅要重视制度的执行,还需要营造开放、互动的沟通环境,保证员工能及时对现场存在的隐患与问题进行反馈,及时采取处理办法,降低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
结语
本文研究展现了科学的风险评估和早期干预措施对于降低安全隐患、保障人员生命安全和工程质量的显著作用。总体来说,本研究为水利工程安全管理领域贡献了新的见解,提供了具体、实用的管理策略,并指明了未来研究的方向,旨在推动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迈向更系统化、科学化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李仲茂.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与控制[J].中国高新科技,2021,(04):78-79.
[2]张文嫚.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与控制措施[J].明日,2021,(24):427.
[3]陈炳宇.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与质量控制措施探讨[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工业A,2023,(11):49-52.
[4]何建刚.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安全和质量控制措施[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2022,(03):82-84.
[5]张连清.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措施研究[J].房地产导刊,2021,(32):209-2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