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管理;质量控制;优化策略
正文
引言
市政道路作为城市交通网络的“骨架”,是连接城市功能分区、保障居民出行、支撑社会经济运转的基础性设施,其建设质量与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城市运行效率与民生福祉。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加速,市政道路工程向“智慧化、绿色化、精细化”方向发展,传统“重施工轻管理、重结果轻过程”的模式已难以适配新时代工程要求。因此,系统研究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管理的核心逻辑,明确质量控制的关键节点,针对性破解现存问题,既是保障道路工程功能实现的现实需求,也是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1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管理的核心内容
1.1施工进度管理
施工进度管理是保障工程按期交付的关键,需以施工组织设计为依据,结合工程规模、工序特点及外部环境制定科学的进度计划。首先,进行详细的工序分解,明确路基开挖、路基压实、基层铺设、面层施工、排水管道安装、附属设施施工等各工序的先后逻辑与衔接时间,采用网络计划技术标注关键工序与非关键工序,确保关键线路工期可控;其次,合理配置人力、机械、材料等资源,根据进度计划动态调整资源投入,避免因资源不足导致工期延误,同时防止资源闲置造成成本浪费;最后,建立进度动态监测与调整机制,定期对比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的偏差,分析偏差原因,及时采取纠偏措施,确保工程按计划推进。
1.2施工成本管理
施工成本管理需贯穿工程全周期,以“成本预控、过程管控、竣工核算”为核心,实现成本最优与效益最大化。成本预控阶段,依据施工图纸、工程量清单及市场价格,编制详细的成本预算,明确人工、材料、机械、管理等各项费用的控制指标;过程管控阶段,严格执行成本预算,建立材料采购验收制度,通过集中采购、比价采购降低材料成本,同时优化施工方案,减少人工与机械的无效消耗,推行限额领料、机械台班核算等制度,实时监控成本支出与预算的偏差;竣工核算阶段,及时整理施工过程中的成本资料,对比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分析成本超支或节约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为后续工程成本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1.3施工安全管理
施工安全管理是市政道路工程的底线要求,需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构建全员参与、全过程覆盖的安全管理体系。首先,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明确项目负责人、安全员、施工班组的安全职责,制定安全操作规程与应急预案;其次,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对所有施工人员进行岗前安全培训与考核,重点强化高空作业、机械操作、临时用电等高危工序的安全交底,提升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与操作技能;最后,强化现场安全管控,设置标准化的安全防护设施,定期开展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整改,严禁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确保施工过程零安全事故。
2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现存问题
2.1施工管理协同性不足
施工管理涉及的进度、成本、安全、协调等环节缺乏有效协同,存在的现象。部分项目为赶工期压缩关键工序时间,导致质量隐患;成本管理与安全管理脱节,为降低成本削减安全投入,引发安全风险;各管理部门间信息沟通不畅,进度计划与资源配置不同步,导致施工混乱。
2.2质量控制体系不健全
部分项目质量管控流于形式,未建立“事前预控、事中控制、事后验收”的完整体系。事前未进行详细的质量策划,对关键工序的质量标准不明确;事中缺乏有效的过程检验,对原材料进场、工序施工的质量检测不严格,存在的现象;事后验收不规范,未按规范要求进行检测,导致不合格工序进入下道施工,影响整体质量。
2.3施工技术水平滞后
部分施工单位仍采用传统施工工艺与管理方式,缺乏对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的应用。如路基压实依赖经验操作,未采用智能压实监测技术,导致压实度不均;面层施工未采用数字化摊铺与碾压监控,平整度与压实度控制精度不足;施工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操作人员缺乏专业培训,违规操作现象时有发生,影响工序质量。
2.4现场安全管理不到位
安全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部分项目安全交底不充分、安全检查不深入,安全隐患排查流于表面;施工现场安全防护设施不规范,临时用电、机械操作等环节违章作业普遍;施工人员安全意识薄弱,未按要求佩戴安全防护用品,易引发安全事故。
3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优化策略
3.1强化施工管理协同,构建一体化管理体系
建立“进度-成本-安全-质量”协同管理机制,将各管理目标纳入统一的项目管理体系,明确各环节的协同责任与衔接流程。采用项目管理软件整合进度、成本、质量数据,实现各管理环节信息共享与动态联动,确保进度计划与成本预算、质量标准相匹配;推行项目经理负责制,明确项目经理为管理协同第一责任人,定期召开协调会议,解决管理中的矛盾与问题,实现各管理目标的平衡统一。
3.2完善质量控制体系,实现全流程精准管控
构建“事前预控-事中管控-事后验收”的全流程质量控制体系。事前制定详细的质量策划,明确各工序的质量标准、检验方法与责任人,编制关键工序质量控制方案;事中强化过程检验,建立“三检制”,对原材料进场、工序施工进行全程检测,引入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抽样检测,确保检测结果客观公正;事后严格竣工验收,对照设计与规范要求,对路基、基层、面层、排水、附属设施进行全面检测,未达标工序必须整改合格后方可验收。
3.3推动施工技术升级,提升质量控制精度
积极推广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在市政道路工程中的应用。路基施工采用智能压实监测系统,实时监控压实度与压实轨迹,确保路基压实均匀;基层与面层施工采用数字化摊铺与碾压监控技术,通过传感器实时采集施工数据,实现施工过程可视化与精准化;推广高性能路面材料,提升道路面层的耐久性与功能性;加强施工人员技术培训,定期组织新技术、新工艺培训考核,提升操作人员专业水平。
3.4强化现场安全管理,筑牢安全防线
健全安全管理责任体系,将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个岗位、每个人员,签订安全责任书;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定期开展安全演练,重点强化高危工序的安全交底,提升施工人员安全意识与应急处置能力;规范现场安全防护,按标准设置围挡、警示标识、防护栏杆,确保临时用电、机械操作等环节符合安全规范;建立安全隐患闭环管理机制,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对发现的隐患及时整改并复查,杜绝安全事故发生。
结束语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是一项系统性工程,直接关系城市基础设施的运行安全与民生福祉。随着城市发展对市政道路工程的质量、效率、安全要求不断提升,需突破传统管理模式的局限,实现施工管理的精细化与质量控制的精准化。未来,还需进一步推动智能化技术在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中的深度应用,构建“数字化、智能化、协同化”的管理体系,全面提升市政道路工程建设质量与综合效益,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设施保障。
参考文献
[1]郭龙辉.市政工程道路施工的质量控制与管理[J].中国住宅设施,2024(9):145-147.
[2]任美法.市政道路工程路基施工质量控制技术问题探究[J].居业,2024(11):70-72.
[3]李雯献.市政道路工程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研究[J].交通世界,2024(35):78-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