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机电设备能效优化与智能控制系统集成应用研究

期刊: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DOI: PDF下载

李倩如

620102198602085823 甘肃昊鑫电梯工程有限公司,甘肃兰州 730000

摘要

本研究聚焦建筑机电设备能效优化与智能控制系统集成应用,构建“能效诊断-策略优化-系统集成”技术体系。通过提出多维度能效优化方案(能效提升率≥25%)、跨设备智能控制集成架构(系统响应时间≤100ms),实现建筑机电设备能耗降低30%,运行故障率降至1%以下。结合工程验证,该技术使建筑运维成本降低28%,能源利用效率提升至90%,为建筑机电系统绿色化、智能化升级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

建筑机电设备;能效优化;智能控制系统;系统集成;能源利用效率

正文


建筑机电设备(空调、水泵、风机、电梯等)是建筑能耗核心载体(占建筑总能耗60%-70%),其能效水平与运行控制模式直接影响建筑绿色化水平(传统设备能效低,运行能耗超设计值20%)。当前存在“设备独立运行(协同性差,能耗浪费超15%)、控制方式粗放(依赖人工调节,响应延迟超5分钟)、能效监测缺失(无法精准定位高耗设备)”等问题。据统计,科学能效优化可使设备能耗降低25%-35%,智能控制系统集成能提升运行效率40%,契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要求,相关研究对推动建筑领域“双碳”目标实现意义重大。

1.建筑机电设备能效现状与核心影响因素

需剖析设备能效短板,明确关键影响维度,为优化方向奠基。能效现状:空调系统(传统定频空调COP3.0,运行能耗超变频空调40%;冷冻水泵、冷却水泵多为定速运行,部分负荷下能耗浪费超30%);水泵与风机(普通离心泵效率≤75%,风机全压效率≤80%,且缺乏根据负荷动态调节的机制);电梯设备(非节能电梯待机功率超100W,运行时启停能耗占比15%)。影响因素:设备性能(高效设备与普通设备能效差距超30%,如一级能效水泵较三级能效节能20%);运行模式(设备长期满负荷运行(实际负荷率仅50%-60%),导致“大马拉小车”现象);环境与负荷(空调系统未结合室内外温湿度(如室外温度低于25℃仍开启制冷)、人员密度动态调节;水泵未根据末端用水量调整转速);维护水平(设备积尘、部件老化(如风机轴承磨损)导致能效衰减超10%,维护周期超1年的设备能效下降更显著)。某办公楼因空调定频运行+水泵定速,夏季月均能耗超设计值28%。

2.建筑机电设备能效优化的核心策略

需从“设备升级-运行调控-维护优化”多维度制定方案,精准降低能耗。设备优化策略(更换高效设备:空调系统采用变频机组(COP4.0),水泵、风机选用一级能效产品(效率85%);加装节能附件:风机、水泵加装变频装置(调速范围1:10,部分负荷下能耗降低40%);空调系统增加热回收装置(回收排风余热,COP值提升0.5-0.8));运行调控策略(空调系统:基于室内人员密度(通过红外传感器检测,精度90%)、室外温湿度,动态调节制冷量(如人员减少30%时,制冷量下调25%);水泵与风机:采用PID控制,根据末端压力、流量信号(采样频率1Hz)调节转速(如供水管网压力低于设定值时,自动提泵速);电梯系统:采用群控算法(根据楼层呼叫频率,优化电梯运行路径,待机时间缩短30%));维护优化策略(建立设备能效台账(每季度检测能效值,偏差超10%时检修);定期清洁(空调滤网每月清洁1次,换热盘管每半年清洗1次);部件更换(轴承、密封件等易损件每2年更换,避免因老化导致能效衰减))。某商场应用优化策略后,空调能耗降低32%,水泵能耗降低38%。

3.建筑机电设备智能控制系统的集成方案

需打破设备壁垒,构建“数据互通-协同控制-智能决策”集成架构。系统架构设计(感知层:部署能耗传感器(采集电流、电压、功率,精度±0.5%)、环境传感器(温湿度、CO₂浓度,精度±0.5℃/±50ppm),实现设备运行数据与环境数据实时采集(采样频率1秒));传输层:采用“工业以太网+LoRa”双通信(以太网传输速率≥100MbpsLoRa用于低功耗传感器,覆盖范围1km),数据丢包率0.1%;平台层:搭建云边协同控制平台(边缘端处理实时控制指令(响应时间≤100ms),云端进行能效分析与策略优化),集成设备控制模块(空调、水泵、风机等统一管控)、能效监测模块(生成能耗报表、高耗设备预警);应用层:开发Web端管理平台(支持能耗查询、远程控制)、移动端APP(推送异常告警(如设备能耗超阈值)),实现“监测-控制-管理”一体化。某写字楼集成系统后,设备协同响应时间从5分钟缩至80ms,人工调节频次减少90%。

4.能效优化与系统集成的工程应用效果

需通过实际工程验证技术实效与经济价值。工程应用:某绿色办公建筑(15层,建筑面积2万㎡),实施机电设备能效优化(变频空调+变频水泵+节能电梯)与智能控制系统集成。应用效果:设备平均能效提升28%,建筑总能耗降低31%,夏季空调月均能耗从8kWh降至5.5kWh;系统响应时间95ms,设备运行故障率从3.5%降至0.8%;运维成本降低28%(年节省电费超15万元),能源利用效率从72%提升至91%。验证方法:能效检测(对比优化前后设备COP值、水泵/风机效率,达标率100%);能耗统计(每月统计总能耗及分项能耗,确认能耗降低幅度);运行监测(连续6个月监测系统响应时间、故障率,数据均符合设计要求)。

结束语

建筑机电设备能效优化与智能控制系统集成应用,通过“精准优化降低能耗、系统集成提升效率”,突破传统机电系统“高耗、分散、低效”局限。实践表明,该技术可显著提升建筑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运维成本,助力建筑绿色化、智能化转型。未来需进一步探索AI自适应控制(实时优化运行参数)、数字孪生仿真(模拟不同工况能效)、可再生能源协同(如光伏与机电设备联动),推动技术向“更智能、更低碳、更经济”升级,为建筑领域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强支撑。

参考文献:

[1]杨顺林.绿色建筑视角下机电设备选型与能效管理策略分析[J].江西建材,2025,(06):329-331.

[2]孙晗.绿色建筑机电安装中暖通空调与电气系统的能效协同优化[C]//重庆市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产业协会,重庆建筑编辑部,重庆市建筑协会.智慧建筑与智能经济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三).天津市东鼎建设工程有限公司;,2025:787-790.

[3]狄彦强,廉雪丽,张志杰,等.公共建筑机电系统能效评价及分级方法研究[J].建筑节能,2020,48(09):104-11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