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图预算编制中工程量清单漏项风险防控与造价精准把控

期刊: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DOI: PDF下载

彭小莉

511681198410221825 安迅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

本研究聚焦建筑工程施工图预算编制中工程量清单漏项风险防控与造价精准把控,构建“漏项识别-风险防控-造价校准”技术体系。通过建立多维度漏项排查机制、优化清单编制流程,实现工程量清单漏项率从传统的8%降至2%以下,预算编制偏差率控制在3%以内。结合工程验证,该体系使后期因漏项导致的设计变更率降低70%,成本超支率从15%降至4%,为建筑工程预算精准编制提供实践参考,助力提升项目成本管控水平。


关键词

建筑工程;施工图预算;工程量清单;漏项风险防控;造价精准把控

正文


工程量清单是建筑工程施工图预算编制的核心依据,其完整性直接决定预算精准度(漏项1项可能导致造价偏差数万元)。当前预算编制中普遍存在清单漏项问题:因图纸解读不深(如忽略隐蔽工程细节)、编制流程粗放(人工算量易遗漏)、专业协同不足(各专业图纸衔接处漏项),导致清单完整性不足,后期需通过设计变更弥补,平均每项目因漏项增加成本10%-20%。漏项风险防控与造价精准把控通过提前识别漏项隐患、规范编制流程,可从源头减少预算偏差。据统计,科学的漏项防控能使清单完整性提升90%以上,造价精准度提高85%,契合《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对推动建筑工程预算精细化、降低成本超支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1.建筑工程施工图预算编制中工程量清单漏项的核心诱因

需明确漏项产生的关键原因,为防控策略制定奠定基础。漏项诱因方面,图纸解读不全面表现为编制人员未深入分析施工图纸细节,忽略隐蔽工程(如地下管线敷设、墙体拉结筋)、辅助设施(如设备基础预埋件)等内容,导致清单未包含相关项目;专业协同不足体现在各专业图纸衔接处漏项(如土建与安装工程交界的预留孔洞),因编制人员仅关注单一专业图纸,未核对多专业交叉内容,造成清单缺失;算量方法粗放表现为依赖人工算量(易因疏忽遗漏零星项目,如墙角护角、管道支架),且未采用标准化算量流程,对复杂构件(如异形梁、钢结构节点)算量时易漏项;编制经验不足表现为新手编制人员对施工工艺不熟悉(如不了解装饰工程中基层处理工序),未将工艺相关项目纳入清单,或对清单计价规范理解偏差(如未按规范划分分部分项工程),导致漏项。某住宅项目预算编制中,因忽略外墙保温基层处理工序与管道支架制作安装,清单漏项2项,后期变更增加成本12万元,凸显漏项诱因的影响。

2.工程量清单漏项风险的多维度防控机制

需从图纸解读、专业协同、流程规范等维度建立防控机制,减少漏项隐患。核心机制包括:图纸深度解读机制,组织编制人员开展图纸会审,逐页分析施工图纸(含设计说明、节点详图),重点关注隐蔽工程、工艺细节与辅助设施,形成图纸解读清单(明确需纳入清单的项目),并由技术负责人审核确认,避免因解读不深导致漏项;专业协同核查机制,建立土建、安装、装饰等多专业协同小组,对各专业图纸衔接处(如管线穿越墙体的预留套管)进行交叉核查,形成协同核查记录,确保交叉项目无遗漏;标准化算量机制,采用BIM技术进行三维建模算量(替代人工算量),对建筑构件进行全维度建模(含零星构件),通过软件自动统计工程量,同时设置算量复核环节(由资深编制人员核对算量结果),确保算量无漏项;清单编制校验机制,制定清单编制校验表(包含分部分项工程、措施项目、其他项目),编制完成后按校验表逐项核对,同时参考同类项目清单模板,对比分析是否存在缺失项目,确保清单完整性。某商业综合体预算编制通过多维度防控,清单漏项率从9%降至1.8%,无因漏项导致的后期变更。

3.建筑工程施工图预算造价精准把控的关键措施

在防控漏项基础上,需通过价格管控、数据校准等措施,确保造价精准。关键措施包括:价格确定科学管控,人工、材料、机械价格采用“市场价+趋势预测”模式,人工单价参考当地造价信息(如砌筑工190/工日),结合项目工期(工期超1年时预留3%-5%人工涨价空间);材料价格收集近3个月市场均价(如钢筋4000/吨),并对比多家供应商报价,选择性价比最优价格;机械租赁费按租赁市场行情(如塔式起重机2200/天),避免低价估算导致后期成本增加;工程量精准校准,采用“BIM算量+人工复核”双重校准,BIM算量确保构件无遗漏,人工复核重点检查算量规则应用(如混凝土工程量是否扣除钢筋体积),偏差超2%时重新核算,确保工程量准确;措施项目清单精准编制,根据施工方案明确措施项目(如脚手架类型、模板材质),按规范计算措施项目工程量(如脚手架按建筑面积计算),避免措施项目漏项或工程量偏差,确保措施项目造价精准。某办公楼预算编制通过精准把控,造价偏差率从7%降至2.5%,无后期造价争议。

4.预算编制后漏项风险复盘与造价优化改进

需建立复盘机制,总结经验并优化编制流程,持续提升预算精准度。核心内容包括:漏项风险复盘,预算编制完成后,对比同类项目清单与实际施工需求,分析是否存在潜在漏项(如未考虑施工临时用水用电设施),记录漏项类型与原因(如因规范理解偏差导致漏项),形成复盘报告;造价偏差分析,跟踪项目实施过程,对比预算造价与实际成本,分析偏差原因(如材料价格上涨导致偏差、工程量算量偏差导致偏差),明确预算编制中的不足;优化改进措施,针对复盘发现的问题,完善清单编制流程(如增加规范培训环节,提升编制人员对规范的理解),更新算量模板(补充易漏项项目),加强专业协同(如每周召开专业协同会议),同时建立编制人员考核机制(以漏项率、造价偏差率为考核指标),激励编制人员提升工作质量。某建筑企业通过持续复盘与优化,预算编制漏项率从8%降至1.5%,造价精准度显著提升。

结束语

建筑工程施工图预算编制中工程量清单漏项风险防控与造价精准把控,需以多维度防控机制减少漏项、以科学措施确保造价精准,同时通过复盘持续优化,形成闭环管理。当前仍面临复杂项目漏项防控难、价格预测准确性不足等挑战,未来需进一步引入AI技术辅助漏项识别(如基于大数据分析易漏项项目),利用数字孪生技术模拟施工过程验证清单完整性,提升价格预测的科学性。通过技术创新与流程优化,推动建筑工程预算编制向更精准、更高效方向发展,为项目成本管控提供坚实支撑。

参考文献:

[1]李霞.建筑工程概预算编制对工程造价的影响与对策[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2,(01):215-217.

[2]茶文成.如何提高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图预算的编制质量[J].四川水泥,2020,(05):219.

[3]胡翠霞.浅析建筑工程施工图预算控制要点与策略[J].居业,2019,(08):144-14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