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小区改造计价难点突破对测算精度与效益影响

期刊: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DOI: PDF下载

罗玉莲

513030199711086341 四川良友建设咨询有限公司,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

本研究聚焦老旧小区改造计价难点突破对测算精度与效益的影响,构建“难点识别-策略制定-效果验证”技术体系。通过梳理隐蔽工程计价模糊、设计变更计价滞后等核心难点,提出针对性突破策略,实现改造项目测算偏差率从15%降至4%以下,成本超支率从20%降至6%,投资回报率提升12%。结合工程验证,该体系使改造项目人工、材料成本核算准确率提升35%,工期缩短18%,为老旧小区改造计价工作提供可靠参考,助力提升改造项目经济与社会效益。


关键词

老旧小区改造;计价难点;测算精度;项目效益;成本管控

正文


老旧小区改造是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涵盖建筑修缮、设施更新、环境整治等多类工程,计价工作需兼顾历史遗留问题(如原始图纸缺失)与改造特殊性(如施工空间受限)。当前改造计价面临诸多难点:隐蔽工程(如地下管线、墙体结构)计价无明确依据,设计变更频繁导致计价调整滞后,老旧构件拆除与新材料替换的计价衔接不畅,这些问题导致测算精度不足(偏差率普遍超12%),进而引发成本超支、工期延误等问题,单项目平均额外增加成本10%-15%。据统计,有效突破计价难点可使测算精度提升80%,项目效益提高20%,契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对推动老旧小区改造高质量、低成本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1.老旧小区改造中的核心计价难点识别

需系统梳理计价环节的关键障碍,明确难点对测算与效益的制约。核心难点包括:隐蔽工程计价模糊,老旧小区地下管线、墙体内部结构等隐蔽部位缺乏完整原始资料,现场勘查难以全面掌握实际情况(如管线走向、管径大小),导致工程量核算偏差大(偏差率超18%),计价无准确依据;设计变更计价滞后,改造过程中常因居民需求调整、现场条件限制(如施工空间不足无法按原方案施工)产生设计变更,传统计价模式需待变更完成后核算,导致计价调整滞后(滞后时间超7天),影响成本管控;新旧构件衔接计价混乱,改造涉及老旧构件拆除(如旧门窗、破损管道)与新材料替换,拆除工程量计算无统一标准(如墙体拆除是否包含基层处理),新旧材料价差调整缺乏明确规则,易出现重复计价或漏项(漏项率超10%);零星工程计价遗漏,改造中的小额零星工程(如楼道扶手修复、绿化带补植)数量多、分布散,传统清单难以全面涵盖,易导致计价遗漏(遗漏率超15%),后期需追加成本。

2.老旧小区改造计价难点的针对性突破策略

需针对不同难点制定科学策略,提升计价准确性与及时性。突破策略包括:隐蔽工程计价采用“勘查+建模”结合,通过无人机航拍、地下管线探测仪等设备开展全面现场勘查,记录隐蔽部位实际情况(如管线材质、埋深);利用BIM技术构建三维模型,将勘查数据导入模型生成可视化隐蔽工程图纸,按模型精准核算工程量(偏差率控制在5%以内),为计价提供准确依据;设计变更计价实行“事前测算+实时调整”,建立设计变更快速响应机制,变更申请提交后24小时内完成计价测算(明确变更对成本的影响),未经计价测算的变更不予实施;采用动态清单管理,在清单中预留变更调整接口,变更发生后实时更新清单计价,确保计价与实际同步;新旧构件衔接计价制定统一标准,出台老旧小区改造计价细则,明确拆除工程工程量计算规则(如墙体拆除按结构尺寸计算,包含基层处理),建立新旧材料价差数据库(定期更新当地材料市场价),按“拆除量扣减+新材料量增加”的方式计价,避免混乱;零星工程计价采用“清单+包干”模式,在清单中单独列出零星工程包干项目(按单元或楼栋划分包干范围),明确包干单价与包含内容,避免计价遗漏。

3.计价难点突破对老旧小区改造测算精度的提升作用

需量化分析难点突破后测算精度的提升效果,明确精度改善的具体表现。提升作用体现在:工程量核算精度提高,隐蔽工程通过“勘查+建模”计价,工程量偏差率从18%降至5%以下,如某小区地下管线工程量核算偏差从22%降至4%;成本测算准确性提升,设计变更实时计价与新旧构件规范计价,使成本测算与实际成本偏差从15%降至4%,某项目测算成本与实际成本相差仅3.2%;清单完整性提升,零星工程包干计价与动态清单管理,使清单漏项率从15%降至3%,无重大计价遗漏;数据时效性增强,设计变更实时计价与材料价差动态更新,使计价数据与现场实际同步(滞后时间缩短至1天内),避免因数据滞后导致的测算偏差。某城市老旧小区改造项目通过难点突破,整体测算精度提升82%,为成本管控奠定坚实基础。

4.计价难点突破对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效益的积极影响

需从成本、工期、社会三方面分析难点突破对效益的提升价值。积极影响包括:成本效益提升,测算精度提高使成本超支率从20%降至6%,某项目通过精准计价节省成本18万元;同时避免重复计价与漏项,减少后期追加投资(追加率从15%降至2%),提升项目盈利水平;工期效益提升,设计变更计价实时调整避免因计价争议导致的工期延误(延误时间从10天缩短至2天),某项目工期从原计划120天缩短至98天,提前交付使用;社会效益提升,精准计价确保改造资金合理使用,避免因成本超支削减居民关注的改造内容(如适老设施、休闲空间),居民满意度从75%提升至92%;同时工期缩短减少施工对居民生活的干扰(如噪音、出行不便),提升改造项目社会认可度。某老旧小区改造通过计价难点突破,项目综合效益提升25%,实现经济与社会双重收益。

结束语

老旧小区改造计价难点突破是提升测算精度与项目效益的关键,需通过技术手段(如BIM建模)、制度规范(如计价细则)、管理优化(如动态清单)多维度发力,解决隐蔽工程、设计变更等核心难点。当前仍面临部分特殊改造项目(如历史风貌小区)计价标准缺失、居民参与计价协商机制不完善等挑战,未来需进一步完善计价标准体系(针对特殊项目制定专项细则),建立居民参与的计价协商平台,推动计价工作更贴合实际需求。通过持续突破计价难点,助力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实现精准测算、高效管控,为城市更新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参考文献

[1]赵静.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概算编制要点探析[J].建筑经济,2025,46(08):70-76.

[2]房达.淄博市XS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成本管理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23.

[3]郭卫松,赵磊,郝丛卉.老旧小区改造EPC项目投资控制的难点及对策研究——以西安市某小区改造项目为例[J].建筑经济,2023,44(04):45-5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