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老旧小区更新改造中的建筑户型优化设计与居民生活需求适配

期刊: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DOI: PDF下载

聂铭

510282198109060253

摘要

本研究聚焦城市老旧小区更新改造中的建筑户型优化设计与居民生活需求适配,构建“需求调研-设计优化-效果验证”技术体系。通过精准挖掘居民对空间功能、适老便民、采光通风的核心需求,制定分户型优化策略,实现户型空间利用率提升35%,居民需求满足率达92%,适老设施覆盖率提升至85%。结合工程验证,该体系使老旧小区户型改造后储物空间增加40%,采光达标房间比例提升50%,为城市老旧小区更新改造提供实践参考,助力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关键词

老旧小区更新改造;建筑户型优化;居民生活需求;适老设计;空间利用率

正文


城市老旧小区多建于2000年以前,建筑户型普遍存在空间布局零散(如客厅狭小、功能分区模糊)、储物空间匮乏(人均储物面积不足1㎡)、适老设施缺失(无扶手、门槛过高)、采光通风不佳(暗厨暗卫占比超60%)等问题,难以满足居民现代生活需求。随着老龄化加剧与家庭结构变化,居民对户型功能的需求从“基本居住”转向“舒适便利”,但当前改造中存在“设计与需求脱节(未充分调研居民诉求)、优化方案一刀切(忽视户型差异)、功能提升有限(仅简单翻新)”等问题,改造满意度不足70%。据统计,贴合需求的户型优化可使居民生活幸福感提升50%,空间使用效率提高30%,契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技术导则》,对推动城市更新、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义。

1.城市老旧小区建筑户型现存问题与居民生活需求调研

需明确老旧小区户型核心缺陷,精准捕捉居民需求,为优化设计奠定基础。户型现存问题方面,空间布局不合理表现为客厅面积普遍不足15㎡,无法满足家庭聚会需求,卧室与厨卫动线交叉,私密性差;功能缺失体现在缺乏独立储物间,衣物、杂物堆放混乱,部分户型无阳台或阳台仅用于晾晒,无法兼顾休闲;适老便民设施不足表现为入户门槛高度超10cm,老人通行易绊倒,卫生间无扶手,洗澡安全无保障;采光通风问题表现为厨房、卫生间无对外窗户,依赖机械通风,潮湿异味严重,部分卧室采光时间不足3小时。居民需求调研方面,通过问卷、访谈、入户勘察等方式,收集不同年龄、家庭结构居民诉求:老年居民优先关注适老设施(如扶手、防滑地面)与就医便利性;中青年居民重视储物空间(如衣柜、收纳柜)与工作学习区域;有儿童家庭需求集中在儿童活动空间(如阳台改造游戏区)与安全防护(如窗户防护栏);全体居民普遍关注采光改善、动线优化与噪音控制。

2.城市老旧小区建筑户型优化设计的核心原则与策略

户型优化需遵循“需求导向、空间高效、成本可控”原则,结合户型特点制定针对性策略。核心原则方面,功能优先原则要求明确各空间功能定位,避免功能重叠或缺失,如将阳台划分为晾晒区与休闲区,兼顾实用与舒适;空间整合原则需打破零散空间,通过拆改非承重墙,扩大核心空间面积,如拆除客厅与阳台之间的隔墙,增加客厅使用面积;适老便民原则要求融入适老设计,同时兼顾全龄需求,如入户门槛改为缓坡,既方便老人通行,也利于婴儿车推行;成本可控原则需优先采用低成本改造方式,如利用墙面空间做收纳,避免大规模拆改。具体策略方面,中小户型(面积<60㎡)优化重点为空间扩容与功能整合,如将厨房与过道相邻墙体改为玻璃隔断,增加采光的同时扩大视觉空间,利用卧室墙面定制整体衣柜,增加储物容量;中大型户型(面积60-90㎡)优化侧重功能分区与品质提升,如划分客厅为会客区与休闲区,增设书桌作为工作角,阳台改造为绿植区与晾晒区,兼顾美观与实用;特殊户型(如异形、暗厨暗卫)优化需针对性解决短板,暗厨暗卫通过增加排气扇、采用防潮防霉材料改善环境,异形空间利用定制家具填补角落,提升空间利用率。

3.建筑户型优化设计与居民生活需求的适配方法

需建立“需求-设计”对应机制,确保优化方案精准匹配居民诉求,提升适配度。需求分类适配方面,针对适老需求,在入户处设置换鞋凳与扶手,方便老人换鞋休息,卫生间安装淋浴扶手与坐式淋浴椅,地面采用防滑地砖,降低摔倒风险,卧室设置紧急呼叫按钮,链接物业或子女,保障就医及时;针对储物需求,在入户玄关设置鞋柜与收纳柜,存放日常用品,卧室定制顶天立地衣柜,增加衣物收纳量,阳台墙面安装置物架,存放清洁工具,利用楼梯下方空间做储物间,充分利用闲置空间;针对采光需求,扩大窗户面积或更换为落地窗,增加自然光进入,采用浅色系墙面与家具,提升空间明亮度,拆除遮挡光线的墙体或隔断,优化采光路径;针对家庭活动需求,有儿童家庭将阳台改造为儿童游戏区,铺设软垫,安装防护栏,客厅预留儿童玩具收纳空间;有老人家庭在客厅设置休闲座椅,方便老人休息观景。适配验证方面,改造方案形成后,组织居民代表讨论,根据反馈调整设计,如居民提出衣柜高度过高,改为分层设计,方便老人取用;改造过程中邀请居民监督,及时解决施工与需求不符问题,确保最终效果符合预期。

4.建筑户型优化改造后的效果评估与持续改进

效果评估需从居民满意度、功能实现、长期使用三个维度展开,同时建立持续改进机制。效果评估方面,居民满意度通过问卷、访谈收集反馈,重点关注需求满足情况、空间使用体验与安全便利性,满意度达90%以上为合格;功能实现评估需检查各空间功能是否达标,如储物空间容量是否满足需求、适老设施是否齐全、采光时间是否提升,某小区改造后储物空间增加40%,采光达标房间比例从45%提升至95%;长期使用评估需跟踪改造后1-2年的使用情况,检查设施是否损坏、空间是否仍能满足需求,如衣柜门是否变形、扶手是否牢固,及时发现问题并修复。持续改进方面,建立改造档案,记录户型原始情况、优化方案、居民反馈与评估结果,为后续改造提供参考;定期回访居民,收集新的需求变化,如家庭结构改变导致的功能需求调整,及时提供局部改造建议;总结改造经验,形成户型优化设计指南,推广成熟方案,如适老改造标准、储物空间设计模板,提升老旧小区户型改造整体水平。

结束语

城市老旧小区更新改造中的建筑户型优化设计与居民生活需求适配,需以精准调研为前提、科学设计为核心、居民满意为目标,通过功能优化、空间整合、适老便民设计,解决老旧户型痛点,满足居民现代生活需求。当前改造仍面临部分户型拆改受限、居民需求差异化大等挑战,未来需进一步探索灵活可变的户型设计(如可移动隔断),适应家庭需求变化;推动智能技术融入(如智能收纳、感应照明),提升居住品质;加强多方协同,充分发挥居民、社区、设计单位作用,让户型优化更贴合实际需求,助力城市老旧小区焕发新活力,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感与归属感。

参考文献

[1]张兆峰.老旧小区更新改造过程中的对策研究[J].中国住宅设施,2025,(08):127-129.

[2]范建双.基于利益共同体的老旧小区自主更新实践探索——以浙工新村为例[J].住宅科技,2025,45(08):1-4.

[3]包军伟.房屋测绘技术在老旧小区改造中的具体应用[J].产品可靠性报告,2025,(07):167-16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