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理念下施工机械节能技术集成应用与效益分析
摘要
关键词
绿色建筑;施工机械;节能技术;集成应用;效益分析
正文
前言:绿色建筑已成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导向,其要求从设计、施工到运营全流程践行低碳节能理念。施工阶段作为建筑能耗密集期,施工机械(如挖掘机、起重机、混凝土泵车等)的高能耗、高排放问题尤为突出。数据显示,我国建筑施工机械年均耗油量超2000万吨,碳排放占建筑行业总碳排放的38%,且能源利用率仅为30%-40%,远低于国际先进水平。传统节能措施多为单一技术应用,如仅更换节能发动机,未形成系统集成方案,节能效果有限(通常不足15%)。随着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施工能耗要求的不断提高,亟需构建施工机械节能技术集成体系并量化其效益。因此,开展相关研究对推动建筑业绿色转型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施工机械节能现状及核心问题
当前施工机械节能工作存在技术碎片化、作业不协同、管控不到位等突出问题。技术层面,传统机械动力系统存在“大马拉小车”现象,柴油机怠速运转时能耗浪费达25%-30%;液压系统泄漏、管路阻力导致动力传输损耗超20%;部分老旧机械未配备节能装置,排放指标远超国六标准。作业层面,机械匹配不合理问题普遍,如小型挖掘机承担重型作业导致过载能耗,多机械交叉作业时存在等待闲置,怠速时间占比超作业总时长的35%;施工方案未结合机械节能需求优化,如土方工程未统筹挖掘机与运输车辆配比,导致运输效率低、空驶率高。管控层面,缺乏精准的能耗监测手段,仅依赖人工记录油耗,数据误差达15%以上;未建立节能考核机制,操作人员节能意识薄弱,野蛮操作加剧能耗浪费。某住宅项目调研显示,未采用集成节能技术时,施工机械单位工程量能耗达0.85kgce/m²,远超绿色建筑限值要求。
2.施工机械节能技术集成体系构建
基于绿色建筑理念,构建“三层级”节能技术集成体系,实现全流程节能降耗。第一层级为动力系统节能升级,针对不同机械类型定制改造方案:挖掘机、装载机采用“高压共轨柴油机+电动辅助动力”混合动力系统,怠速时切换电动模式,能耗降低30%以上;起重机采用变频调速电机替代传统电机,起升与变幅过程能耗降低25%;混凝土泵车优化液压系统,采用负载敏感泵减少无用功,动力传输效率提升至85%。第二层级为作业协同节能优化,通过施工方案统筹与机械调度优化实现节能:运用BIM技术模拟施工流程,如土方工程中精准计算挖掘机与运输车辆数量配比(1:3最佳配比),空驶率降低40%;推行“集群作业节能模式”,多台同类型机械同步作业时,通过负荷均衡分配避免单台过载;针对间歇作业机械(如塔吊),设置智能启停装置,闲置超5分钟自动停机。第三层级为智能管控节能赋能,搭建“物联网+节能管控平台”:在机械上安装油耗传感器、工况监测模块,实时采集能耗、转速、负载等数据,数据传输误差≤5%;平台具备能耗统计、故障预警、优化建议功能,如识别液压系统泄漏时自动报警;建立操作人员节能培训与考核机制,将节能指标与绩效挂钩,提升操作规范性。
3.节能技术集成应用效益评估体系
从经济、环境、社会三维度构建效益评估体系,量化节能技术集成应用价值。经济效益采用“直接收益+间接收益”核算:直接收益包括燃油节约(按当前油价6.5元/L计算,单台挖掘机年节油1.2万L,年收益7.8万元)、维修成本降低(节能改造后机械故障发生率降低40%,年维修费减少3万元/台);间接收益包括工期缩短(作业效率提升20%,工期缩短10%-15%)、绿色建筑评价加分带来的市场竞争力提升。环境效益采用“能耗降低+排放减少”双指标评估:能耗指标计算单位工程量能耗降低率,集成技术应用后可从0.85kgce/m²降至0.52kgce/m²,降低率达38.8%;排放指标核算CO₂、NOₓ等污染物减排量,单台柴油机械年减排CO₂约30吨、NOₓ约0.8吨。社会效益聚焦行业示范与人才培养:通过技术集成应用形成可复制的节能方案,推动行业施工机械节能水平提升;培养操作人员节能意识与技能,为绿色建筑施工储备专业人才。
4.工程案例验证与效益分析
以某绿色住宅项目为案例,该项目总建筑面积12万m²,施工机械包括挖掘机8台、起重机4台、混凝土泵车3台,采用节能技术集成体系实施改造。具体措施:将4台挖掘机改造为混合动力系统,起重机更换变频电机,泵车优化液压系统;运用BIM技术优化机械调度,搭建智能管控平台;开展操作人员节能培训。项目实施后数据显示:施工机械总能耗从改造前的102吨标准煤降至63吨,单位工程量能耗0.52kgce/m²,满足绿色建筑一星标准要求;年节约燃油9.6万L,直接经济收益62.4万元,维修成本减少28万元,投资回收期仅1.8年;环境效益显著,年减排CO₂288吨、NOₓ7.2吨;工期从原计划18个月缩短至16个月,提升了项目市场竞争力。对比周边未采用集成技术的同类项目,该项目机械能耗降低38.2%,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验证了技术集成应用的有效性。
结束语:绿色建筑理念下,施工机械节能技术集成应用是实现施工阶段低碳化的核心路径,本文构建的“动力升级-协同优化-智能管控”集成体系,突破了单一节能技术的局限,实现了能耗与排放的大幅降低。案例表明,该体系兼具显著的经济、环境与社会效益,投资回收期短,具备广泛推广价值。当前,建筑业绿色转型进入深水区,未来需进一步推动节能技术与数字化深度融合,如结合数字孪生技术实现机械作业精准模拟;研发新能源施工机械(如纯电动挖掘机),完善配套充电设施;建立行业统一的节能效益评估标准,推动施工机械节能从“被动执行”向“主动创新”转变,为建筑业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坚实支撑。
参考文献:
[1]屠轶飞.绿色公路工程施工中的节能减排技术集成与实践[J].绿色中国,2025,(09):151-153.
[2]王济东.高层建筑施工中的节能技术研究与应用分析[J].佛山陶瓷,2025,35(03):82-84.
[3]左文东.绿色建筑节能施工技术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17,44(03):156-1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