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管道输送系统电气驱动能耗优化技术实践与油气输送节能效益提升研究

期刊: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DOI: PDF下载

余承凤

120109197911086522天津大港油田景盛石油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天津 300000

摘要

石油管道输送系统中,电气驱动设备(如输油泵、压缩机电机)能耗占总能耗的65%以上,其运行效率直接决定油气输送的节能效益。针对传统电气驱动“选型冗余、运行参数固定、能耗监测滞后”导致的高耗能问题,本文结合长输管道(如某跨省原油管道)实践案例,从“驱动系统选型优化、运行参数动态调控、智能节能监控体系构建”三个维度提出技术方案,分析优化技术对能耗降低与节能效益提升的作用。研究表明,优化后电气驱动设备平均运行效率从75%提升至92%,单位油气输送能耗降低28%,年节约电费超800万元,有效破解管道输送“高能耗、低效益”困境。研究成果为石油管道节能改造提供实践参考,对推动油气输送行业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石油管道输送;电气驱动;能耗优化;节能效益;智能监控

正文


一、引言

石油管道是油气运输的核心基础设施,我国长输油气管道总里程超18万公里,其运行能耗(尤其是电气驱动能耗)占油气行业总能耗的30%。传统管道输送中,电气驱动设备常存在“大马拉小车”现象——如输油泵电机按最大负荷选型,实际运行中因油气输送量波动,电机长期处于低负载(<50%)状态,运行效率不足70%;同时,固定运行参数(如恒转速、恒压力)无法匹配实时输送需求,导致能耗浪费。随着“双碳”目标推进,油气行业对管道输送节能提出更高要求,亟需通过电气驱动能耗优化技术,实现“降本增效、绿色输送”,本文基于某跨省原油管道(全长860km,设计输量1500万吨/年)的节能改造实践,探索优化技术路径与节能效益。

二、石油管道输送系统电气驱动能耗优化技术实践

2.1驱动系统选型优化:匹配负载需求,消除冗余能耗

针对“选型冗余”问题,采用“负载特性分析+精准选型”策略,替换传统大功率定速电机,选用“变频电机+高效减速器”的适配驱动系统。

在输油泵驱动优化中,先通过“管道水力计算”分析不同输送量下的负载需求——如某原油管道在输送量1000万吨/年时,输油泵所需轴功率为280kW,传统选用400kW定速电机,负载率仅52%;优化后选用315kW变频电机,搭配高效行星减速器(传动效率96%),电机负载率提升至88%,运行效率从72%提升至91%。同时,对压缩机驱动系统,采用“永磁同步电机替代异步电机”,利用永磁电机“低负载下效率高、功率因数高(>0.95”的优势,如某管道压缩机驱动电机优化后,在输送量波动区间(800-1200万吨/年),平均运行效率提升15%,年减少无功损耗12kWh。某管道实践表明,驱动系统选型优化后,单台输油泵年耗电量从180kWh降至132kWh,节能率26%。

2.2运行参数动态调控:适配输送需求,实时降本节能

突破“固定参数运行”模式,基于实时输送量、管道压力等数据,动态调整电气驱动参数,实现“按需供能”。

在输油泵调速优化中,采用PLC+变频器”闭环控制:通过管道沿线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实时采集数据,当输送量从1200万吨/年降至900万吨/年时,PLC控制系统自动调节变频器输出频率,将输油泵电机转速从1480r/min降至1100r/min,轴功率从320kW降至175kW,能耗降低45%;同时,设置“压力自适应阈值”,当管道进站压力超0.8MPa时,自动降低泵出口压力,避免“超压输送”导致的能耗浪费。某管道应用该技术后,输油泵平均运行功率降低32%,在输送量波动区间,能耗随输量同步动态下降,无额外浪费。

在压缩机压力调控中,采用“负载反馈调节”:根据管道末端储气库压力需求,实时调整压缩机电机输出功率,如储气库压力达标(1.2MPa)时,压缩机电机降载至60%运行,较传统恒功率运行,每小时节电180kWh,年节电超155kWh

2.3智能节能监控体系构建:实时监测能耗,追溯节能空间

针对“能耗监测滞后”问题,构建“数据采集-分析-预警”的智能监控体系,实现能耗可视化与异常溯源。

体系核心包括三层:一是“能耗数据实时采集”,在输油泵、压缩机电机配电柜安装智能电表(精度0.5级)、功率分析仪,通过工业物联网(IIoT)将电流、电压、功率、能耗数据上传至云端平台,采集频率达1分钟/次;二是“能耗分析与诊断”,平台内置“能耗基准模型”,自动对比实际能耗与理论最优能耗(基于输送量、管道阻力计算),如某输油泵实际能耗超理论值15%时,平台自动标记“高能耗设备”,并分析原因(如电机轴承磨损、变频器参数偏移);三是“节能预警与推送”,对能耗超阈值(如单位输量能耗>8kWh/吨)的设备,实时向运维人员推送预警信息,指导及时干预。某管道应用该体系后,能耗监测覆盖率从30%提升至100%,高能耗设备识别响应时间从24小时缩短至1小时,累计发现并解决12处能耗异常问题,额外降低能耗5%。

三、电气驱动能耗优化的节能效益提升分析

3.1直接经济效益:能耗降低,成本减少

优化技术的核心效益体现在能耗与电费的直接下降。某跨省原油管道(860km)改造后,电气驱动总能耗从改造前的1.2亿kWh/年降至0.86亿kWh/年,单位原油输送能耗从8kWh/吨降至5.8kWh/吨,按工业电价0.65/kWh计算,年节约电费221万元;若推广至同类型管道(如3条同规模管道),年总节约电费超660万元。同时,优化后电机运行负载更合理,轴承、绕组等部件磨损减少,设备维修周期从1年延长至1.5年,年节约维修费用超50万元,直接经济效益显著。

3.2间接效益:绿色低碳,行业示范

能耗降低同步减少碳排放,按火电煤耗300g/kWh、碳排放系数0.678kgCO₂/kWh计算,某管道年减少碳排放2208吨,助力油气行业实现“双碳”目标。此外,该优化技术形成可复制的“选型-调控-监控”方案,已应用于某天然气管道(全长620km)改造,改造后单位天然气输送能耗降低25%,为管道输送行业节能提供示范,推动行业从“高耗能输送”向“绿色智能输送”转型。

四、结论

石油管道输送系统电气驱动能耗优化,需通过“选型匹配负载、参数动态调控、智能监控追溯”的协同技术路径,消除冗余能耗、实现按需供能。某跨省原油管道实践表明,优化技术可显著提升电气驱动效率,降低单位输送能耗,带来可观的经济与环境效益,破解传统管道“高能耗、低效益”难题。

未来需进一步深化AI+能耗优化”融合,如利用机器学习算法预测油气输送量变化,提前优化驱动参数;同时探索“风光互补供电+电气驱动”模式,在偏远管道站场引入可再生能源,进一步降低化石能源依赖,推动石油管道输送行业迈向更高效、更低碳的发展新阶段。

参考文献

[1]胡青松,李飞,单露露,等.石油输送管道微小缺陷智能检测方法[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5,40(04):134-142.

[2]王雅倩.石油与天然气管道输送中BOG处理技术的应用与研究[J].辽宁化工,2025,54(02):328-330.

[3]燕传亮,田佳佳,徐占杰.石油化工输送管道的焊缝缺陷在线修补技术应用[J].化工管理,2025,(01):123-12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