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材料质量检测新方法研究

期刊: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DOI: PDF下载

曾婕

赣州市南康区康建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江西 赣州 341400

摘要

建设工程材料质量是建设项目的根本,而科学和精确的材料质量检测方法则是保证施工材料质量的核心。文章就围绕建筑工程材料质量检测新方法展开深入探究,以期为建筑工程材料质量检测工作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技术借鉴,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建筑工程;材料质量;检测方法;研究技术

正文


1引言

建筑工程质量好坏事关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发展。建筑材料是构成建筑实体的基本元素,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所以,严格精确的材料质量检测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系统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2无损检测技术

2.1超声波检测技术

超声波检测是基于超声传播速度、衰减、反射、折射等特征的无损检测技术。超声检测应用于新型的混凝土质量检测,可以有效地探测混凝土的质量缺陷,如强度,内部空洞,裂缝,分层等。其基本原理将超声探头置于混凝土表面,将超声辐射至混凝土内部,当超声传播至缺陷与混凝土等多个界面时,超声将产生反射或折射,通过对其进行时间、幅值、频率等参数进行分析,从而确定缺陷的位置、大小及性质。

2.2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

红外热成像检测是利用目标本身发出的红外光辐射,将被测物表面的温度场转换成可视化的热像,并利用热像的温度差,对被测物体的内外表面有无损伤进行检测。在建筑材料质量检测方面,可应用于建筑物外保温层、屋面防水层渗漏、混凝土结构内部开裂及钢筋腐蚀等检测中建筑材料存在缺陷,缺陷区域与正常区域的热传导特性会有不同程度的差别,造成外部环境温度的改变或内热源的影响,使其表面的温度分布发生不正常现象。红外热成像技术可以将温差记录下来,并将其形象地直观表现出来。比如,在对建筑物外保温层进行检测时,发现存在空鼓现象,空鼓处的空气热传导系数比被隔离物的热传导系数要小得多,在日光下,空鼓处的温度要比周围的普通隔热层高很多,利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个温度异常区,进而判断空鼓的位置及范围。红外热成像检测具有检测速度快、检测范围广、非接触检测等优势,可实现对建筑材料质量的快速检测,且不会对建筑结构的正常使用造成干扰,特别适合于大型建筑物的外墙、屋顶等部位的质量检测。

2.3雷达检测技术

雷达检测是基于电磁波在建筑材料中传输的特性,实现对材料内部结构及缺陷的探测。是一种高分辨率、高穿透性、检测速度快的检测方法,可广泛应用于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位置、数量、直径,混凝土内部孔洞、裂缝、密实度,埋地管道的位置与方向等检测。雷达检测技术利用雷达天线将高频率的电磁波辐射到建筑材料内部,在传输过程中遭遇钢筋、孔洞、裂隙等多种介质时,反射回来,再由接收天线进行信号处理与分析,从而得到一幅雷达图象。从雷达图象中提取出目标物的位置,形状,属性等信息。如,利用雷达探测技术,可实现对钢筋间距、排数、直径等的快速精确测量,较传统的电磁感应方法可实现钢筋在混凝土中的精确定位,同时也能反映钢筋在混凝土内部的分布状况,从而为混凝土结构的质量评价提供更为详尽的信息。

3智能化检测技术

3.1基于物联网的实时检测技术

物联网实时监测是指通过将施工现场的多种传感器数据采集终端和远程监测平台进行数据采集、传输、分析与预警。它能对建筑材料在生产、运输、贮存、施工等各个阶段的质量变化情况进行全过程的监测,以便能及时地检测出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比如,在混凝土浇筑阶段,在混凝土拌合站内设置传感器,对混凝土的配合比、拌和时间、坍落度等相关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并将相关数据传送至远程监测平台;同时,采用温度、应力等传感技术,对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的温度及结构受力进行实时监测。监测平台对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实时的分析与处理,出现情况都会发出及时发出警告讯号,让工作人员作出适当的调整与处理,以保证混凝土的品质达到要求。

3.2基于人工智能的图像识别检测技术

以人工智能为基础的图像识别检测技术,采用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对建筑材料图像信息的分析与处理,实现对建筑材料表面缺陷、纹理、色泽等特征的自动识别,进而判定材质的优劣。该技术可以利用高清摄像机获取被测物体的表面图像,并将其输入到已训练好的深度学习模型中,实现对缺陷的自动识别,实现缺陷的种类、位置及大小的精确判定。

3.3大数据分析在检测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在对建筑材料进行质量检测时,会产生大量的测试数据,这些测试数据包括物性参数、化学成分参数、测试时间、测试环境等。传统的数据处理方式以手工整理、分析为主,不但效率低,还很难从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出现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手段。通过建立建筑工程材料质量检测大数据平台,可以集成并存储分布于各检测机构、施工企业、生产企业的检测数据,运用大数据分析算法,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与分析,可以实现建筑材料质量发展趋势预测,通过对历史检测数据的分析,找出建筑材料品质的变化规律,并对其今后的质量进行预测,从而为建筑材料的采购及质量监控提供参考。

4环保型检测技术

4.1无溶剂型化学检测技术

常规的化学分析手段在检测建筑材料甲醛、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有毒有害物质时,往往要用到较多的有机溶剂,而有机溶剂易挥发,不仅影响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而且还会引起环境污染。无溶剂型化学检测技术是一种以水或其它环境友好的有机溶剂代替常规的有机溶剂,可以极大地降低有毒气体的排放量,减轻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威胁。在测定木质板材中甲醛的含量时,通常采用烘干法或气箱法,需消耗大量蒸馏水及有机溶剂。无溶剂型甲醛检测技术采用固相微萃取技术无需添加任何有机溶剂直接插在木质材料释放出的废气中,对其进行吸附后再进行气相色谱分析的方法。该法操作简便,检测周期短,无危险废物排放,对环境无污染,同时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重复性也能满足国家标准的要求。

4.2循环利用型检测设备与技术

循环利用型检测设备与技术,主要是通过对检测仪器结构的优化,在检测过程中,达到试剂、样本或能量回收的目的,降低资源浪费,降低废物的产生。如,在建材机械特性测试方面,部分先进的测试仪器已引入能量回馈系统,对测试时所释放的剩余能量(如水压能等)进行回收与循环使用,以减少设备的能源消耗。将流动注射法应用于化学分析检测,可通过对试剂及试样流速的准确控制,达到微量用量及回收再利用,降低化学药品用量及废物排放。另外,部分检验单位已建立了检验样本循环再使用的机制,对检验后的样本进行归类、再循环使用。比如,对经检验的钢筋和水泥试样,若其各项性能指数仍满足有关规范的规定,则可再用在制造小零件或其它非承载结构上;对不能直接使用的试样,采用分类回收的方法,降低其填埋数量,达到资源再利用的目的。

5结语

总之,建筑材料质量检测与品质控制的最新方法探讨,不仅可以提高建筑物的质量和安全性,还可以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为此,相关部门和企业应加大对建筑材料质量检测与品质控制方法研究的投入,为建筑工程提供更多优质建筑材料。

参考文献;

[1]王亮亮.建筑材料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及质量控制措施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13):53-54.

[2]苗翠,刘建林,李明,等.关于质量检测与评估的研究.[J].质量技术监督研究,2024,(03):57-62.

[3]冯洪良,孟鹤立,王强,等.大型公共建筑和高层建筑质量评估的新方法研究.[J].建筑学报,2022,(04):25-3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