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与桥隧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研究
摘要
关键词
道路与桥隧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正文
前言
随着道路与桥隧工程的规模和数量不断增加施工过程中存在诸多安全隐患,这不仅威胁到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还可能导致工期延误和经济损失。因此,加强道路与桥隧工程的施工安全管理至关重要。施工企业必须强化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措施,并积极应用智能技术提升安全管理水平。通过多方面的综合管理,才能有效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确保工程顺利完成。
1道路与桥隧工程的主要安全风险
1.1高空坠落
在桥梁和高架道路施工中,高空作业是常态。如果防护措施不到位,工人容易发生高空坠落事故。
对策:必须设置安全网、护栏和安全带等防护设施,并对高空作业人员进行专项安全培训。
1.2坍塌事故
隧道和深基坑开挖过程中,如果支护不及时或不当,极易发生坍塌事故。
对策: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支护,并实时监测围岩或基坑的变化情况,及时采取加固措施。
1.3机械伤害
施工现场大量使用重型机械设备(如挖掘机、起重机、压路机等),如果操作不当或缺乏安全管理,容易造成机械伤害事故。
对策:设备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持证上岗,同时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
1.4爆破作业风险
隧道施工中常涉及爆破作业,若操作不当,可能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如爆炸、塌方等。
对策:严格按照爆破安全规程操作,爆破员必须具备相应资质,并做好爆破区域的警戒和防护。
1.5有害气体中毒
隧道施工中可能遇到有毒有害气体,特别是在地下掘进时,通风不良会导致有害气体积聚,威胁施工人员健康。
对策:必须配备气体检测仪,并加强隧道内的通风管理,确保空气质量符合安全标准。
2道路与桥隧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2.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2.1.1制定安全管理制度
根据国家和行业相关法规,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施工安全管理制度。
2.1.2安全生产责任制
明确项目经理、安全员、技术负责人及各班组组长的安全生产责任,确保各级人员的安全职责落到实处。
2.2加强安全教育与培训
2.2.1全员安全培训
所有参与施工的人员,特别是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接受安全教育和专项技术培训。
2.2.2专项安全教育
针对高风险作业(如高空作业、爆破作业、机械操作等)进行专项安全教育。
2.3强化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2.3.1安全防护设施
在施工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并在高风险区域(如洞口、基坑边缘、桥梁临边等)设置护栏、安全网等防护设施。
2.3.2施工现场巡查
安排专职安全员进行巡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特别是在爆破作业、高空作业、深基坑作业等高风险作业时,必须有专人进行现场监督。
2.4设备与设施安全管理
对施工中使用的机械设备(如挖掘机、起重机、压路机等)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对施工现场的安全设施(如安全网、护栏、警示标志等)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发现损坏或缺失的安全设施,必须及时修复或更换。
2.5隐患排查与应急管理
2.5.1安全隐患排查
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机制,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重点检查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是否符合安全要求。发现隐患后,立即制定整改措施并跟踪落实。
2.5.2应急管理
制定针对性强的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应急演练,确保在发生事故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置。特别是在爆破作业、高空作业、隧道掘进等高风险作业时,必须有应急预案和应急处置措施。
2.6技术创新助力安全管理
2.6.1智能监控与预警系统
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智能安全监控系统。通过安装传感器和摄像头,对施工现场的设备运行状态、人员操作情况及环境变化进行实时监控。
2.6.2BIM技术的应用
通过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对施工过程进行模拟和分析,提前识别和解决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优化施工方案,降低施工风险。
3技术创新助力施工安全
3.1智能监控与预警系统
3.1.1实时监控
技术手段:利用物联网(IoT)、传感器和摄像头等设备,构建智能监控系统,对施工现场的设备运行状态、人员操作情况及环境变化进行实时监控。
3.1.2自动预警
技术手段:智能监控系统可以设置自动预警功能,当监测到异常情况(如围岩变形、有害气体超标等)时,系统会自动发出警报,提醒现场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采取相应措施。
3.2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
3.2.1施工模拟与优化
技术手段:通过BIM技术,对施工过程进行三维模拟和分析,提前识别和解决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优化施工方案,降低施工风险。
3.2.2协同管理
技术手段:BIM技术可以实现各参与方(设计、施工、监理等)的信息共享和协同管理,确保施工过程中各方及时沟通,共同解决安全问题。
3.3无人机与机器人技术
3.3.1无人机巡检
技术手段:利用无人机进行施工现场的巡检和监测,特别是在高空作业、深基坑作业等高风险区域,无人机可以替代人工进行巡查,降低安全风险。
3.3.2机器人作业
技术手段:利用机器人进行高风险作业,如隧道掘进、桥梁检测等,可以有效减少人员暴露在危险环境中的时间,提升施工安全。
3.4虚拟现实(VR)与增强现实(AR)技术
3.4.1安全培训
技术手段:利用VR和AR技术进行安全培训,模拟不同的施工场景和危险情况,让施工人员通过虚拟体验增强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3.4.2现场指导
技术手段:利用AR技术,在施工现场进行实时指导,通过增强现实的方式,显示施工步骤和安全注意事项,帮助施工人员正确操作。
结束语
道路与桥隧工程的施工安全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制度建设、人员培训、现场管理、隐患排查、应急管理等多个方面。通过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人员培训、落实安全防护措施、引入智能技术等手段,可以有效提升施工安全管理水平,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杨柳.道路桥隧工程施工中难点与优化措施[J].中国储运,2024(9):100-101.
[2]李伟.道路桥隧工程施工中难点及改进措施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9):213-214,2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