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景观效果优化研究

期刊: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DOI: PDF下载

李茁恩

华茗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 300400

摘要

本论文深入剖析小区园林景观设计里植物配置与景观效果优化的关键要点。开篇点明植物配置在营造宜人居住氛围、提升小区整体格调以及发挥生态调节功能等方面的重要价值,并阐述其应遵循生态适应性、美学、多样性和功能性原则。通过分析当前小区植物配置存在的缺乏整体规划、植物种类单一、忽视生态功能、养护管理不善等问题,从科学布局植物、丰富植物品类、强化生态功能组合以及提升养护水平等维度提出针对性优化策略,旨在打造兼具美观、舒适与生态价值的小区园林景观,契合居民对高品质居住环境的追求。


关键词

小区;园林景观设计;植物配置;景观效果

正文


一、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们对居住环境品质的要求愈发严苛。小区园林景观作为居民日常活动的重要户外空间,其设计优劣直接关乎居民的生活体验。植物配置作为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核心要素,不仅决定景观的视觉美感,更对生态平衡维护、居民身心健康促进有着深远意义。合理的植物配置能够营造出优美且宜人的景观氛围,为居民打造舒适的休闲空间,同时发挥净化空气、调节微气候等生态功效。然而,当下部分小区在园林景观植物配置上存在诸多弊端,致使景观效果大打折扣,未能充分彰显植物配置的优势,因此深入探究小区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景观效果优化极具现实意义[1]

二、小区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的重要性

(一)营造舒适居住环境

丰富且合理搭配的植物能够柔化建筑的硬朗线条,降低外界噪音干扰,有效调节小区内部的微气候。高大乔木在炎炎夏日可提供大面积遮荫,降低地面温度,减少居民对空调设备的依赖;而在寒冷冬季,落叶乔木又能让阳光充分洒入,增加室内温暖感。各类花卉与地被植物凭借色彩和形态的巧妙组合,营造出温馨、宁静的氛围,使居民身处小区便能深切感受自然之美,舒缓生活压力,为居民构建起舒适惬意的居住环境。例如,在某高端小区,于休闲广场周边种植高大的银杏树,夏季形成大片清凉树荫,居民可在此惬意乘凉、交流互动;广场边缘搭配色彩缤纷的四季花卉,像春季的郁金香娇艳绽放、夏季的矮牵牛生机勃勃、秋季的菊花绚丽多彩、冬季的三色堇装点寒冬,四季皆呈现出迷人景观,极大提升了居民的居住舒适度。

(二)提升小区整体品质

精心设计的植物配置能够显著提升小区的整体形象与品质。错落有致的植物群落、富有层次感的植物景观,赋予小区独特的吸引力。出色的植物景观还能增加小区的附加价值,吸引更多购房者,提升小区在房地产市场中的竞争力。例如,一些以园林景观闻名的小区,依靠精心打造的植物配置,如营造樱花大道,每逢春季樱花烂漫,吸引众多居民和游客驻足观赏;打造荷花池,夏季荷花亭亭玉立,成为小区一道亮丽风景线,这些特色景观区域使小区成为城市居住的典范,不仅提升了小区的知名度,还带动了周边房产的增值。

(三)发挥生态功能

植物在小区园林景观里肩负着极为关键的生态使命。在空气净化方面,它们堪称“绿色卫士”,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这类空气中的有害气体,都能被植物大量吸收,与此同时,源源不断地释放出清新的氧气,让小区的空气时刻保持洁净、宜人。植物的蒸腾作用也不容小觑,它如同一个天然的“加湿器”,可以有效调节空气湿度,降低空气中扬尘的出现频率。而且,经过精心、合理配置的植物,还能摇身一变成为鸟类、昆虫等众多生物温暖的栖息家园,极大地促进了生物多样性的发展,为维护生态平衡贡献力量。就拿在小区内种植油菜花、薰衣草等蜜源植物来说,它们不仅能吸引蜜蜂等昆虫纷至沓来,给小区增添蓬勃的生机与活力,还能在无形中助力植物的授粉繁殖,推动生态系统形成良性循环[2]

三、小区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的原则

(一)生态适应性原则

植物配置必须充分考量当地的气候、土壤、光照等自然条件,优先选择适宜本地生长的植物品种。本地植物历经长期自然选择,对当地环境具备较强适应性,能够更好地生长发育,降低养护成本。同时,还需关注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避免出现相互抑制生长的状况。比如,在北方寒冷地区,适宜选择耐寒的松柏类植物、杨树、柳树等作为主要树种;在南方湿热地区,则多选用榕树、棕榈科植物等。对于土壤贫瘠区域,可挑选构树、沙棘等耐瘠薄植物,确保植物在当地环境中茁壮成长。

(二)美学原则

植物配置需遵循美学原理,着重关注植物的色彩、形态、质感和季相变化的搭配。通过不同植物的巧妙组合,营造出丰富多样、层次分明且和谐统一的景观效果。色彩方面,可运用对比色和调和色搭配,如红色花卉与绿色叶子相互映衬,营造出热烈活泼的氛围;形态上,将高大挺拔的乔木与低矮圆润的灌木相结合,增强景观的立体感;质感层面,柔软的草坪与粗糙的树皮形成鲜明对比,丰富视觉感受;季相变化使小区景观在不同季节展现出各异风貌,春季繁花似锦、夏季绿树成荫、秋季色彩斑斓、冬季银装素裹。

(三)多样性原则

为增强小区园林景观的稳定性与生态功能,应大力增加植物种类的多样性。丰富的植物种类能够构建复杂的生态系统,提升植物群落的抗病虫害能力,同时为居民带来更丰富的视觉体验。在植物配置时,不仅要兼顾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的搭配,还要注重不同科属植物的选择。例如,在某小区绿地中,除常见的樟树、桂花树等乔木外,还引入珍稀的珙桐、观赏价值高的蓝花楹等特色植物,以及鸢尾、麦冬等多种地被植物,极大丰富了小区的植物景观,提升了景观的丰富度与层次感。

(四)功能性原则

植物配置要切实满足小区居民的使用功能需求。在休闲活动区域,应挑选枝叶繁茂、遮荫效果佳的植物,为居民提供舒适的休息空间;在儿童游乐区,要避免选择有刺、有毒植物,保障儿童安全;在小区周边道路旁,可种植夹竹桃、海桐等抗污染能力强的植物,减轻汽车尾气对小区环境的影响。例如,在小区健身广场周围种植高大的悬铃木,夏季为居民健身提供充足遮荫;在儿童游乐区周边种植无刺的紫薇和柔软的狗尾巴草地被,确保儿童玩耍时的安全无虞。

四、当前小区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整体规划

部分小区在植物配置时欠缺整体规划,未充分考量小区的整体风格、建筑布局以及居民需求。植物种植随意性大,缺乏层次感与协调性,导致景观效果杂乱无章。例如,一些小区在楼前屋后随意栽种树木,未考虑树木的生长空间以及对居民采光的影响,部分高大乔木距离居民楼过近,不仅遮挡阳光,在大风天气还可能对居民安全构成威胁,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与居住体验[3]

(二)植物种类单一

许多小区为降低成本、便于养护,植物种类选择较为单一。常见绿化树种集中在少数几种,如香樟、桂花等,缺乏特色与多样性。植物种类单一会降低景观的美观度,削弱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容易引发病虫害大规模爆发。例如,某小区大面积种植香樟树,一旦遭遇樟巢螟等病虫害侵袭,整个小区的绿化都会受到严重影响,且因缺乏其他植物的缓冲与替代,景观恢复难度极大,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三)忽视生态功能

在植物配置过程中,部分设计人员过度侧重景观的视觉效果,忽视了植物的生态功能。未充分考虑植物的生态习性和相互关系,导致植物生长不良,生态功能无法有效发挥。例如,一些小区在湿地景观设计中,未选择适宜水生环境的植物,而是种植普通陆地植物,结果植物大量死亡,无法实现净化水质、调节气候等生态功能,造成资源浪费与景观效果的缺失。

(四)植物养护不到位

小区园林景观植物的养护管理至关重要,但目前部分小区存在养护投入不足、养护技术落后等问题。植物修剪不及时,致使植株生长杂乱,影响美观;病虫害防治不及时,导致植物受损甚至死亡;浇水、施肥不合理,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例如,一些小区的草坪长期缺乏修剪和施肥,杂草丛生,逐渐退化,失去了原本应有的景观效果,降低了小区的整体品质与形象。

五、小区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与景观效果优化策略

(一)科学规划植物布局

在开展小区园林景观设计前期工作时,全方位调研小区的各项要素是根基。深入考察小区的地形地貌,明确地势起伏、坡度走向,这有助于合理布局植物,顺应自然地形营造特色景观。仔细研究建筑风格,使植物配置与之协调统一,彰显小区整体美感。同时,积极倾听居民需求,了解他们对休闲、美观等方面的期望。基于这些调研结果,制定科学合理的植物配置规划。依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精准筛选植物品种与确定种植方式。以小区中心景观区为例,旨在打造视觉焦点,构建以观赏为主的植物群落。运用高大乔木作为背景框架,中层花灌木增添丰富色彩与层次,下层地被植物填充细节,共同营造出层次丰富、色彩艳丽的景观效果。在小区道路两旁,为满足行人日常出行需求,选择树形优美、遮荫效果好的乔木,搭配低矮灌木和花卉,既美化道路环境,又为行人撑起夏日绿荫。而在居民楼周边,充分考虑居民采光与活动空间,挑选较为低矮、不遮挡采光的小型灌木和地被植物,同时预留足够空地,满足居民日常休闲活动需求[4]

(二)丰富植物种类

增加植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提升小区园林景观效果的关键举措。在选择植物时,除考虑常见的乡土植物外,可适当引入具有特色的外来植物,但务必确保其生态安全性。同时,注重植物的季相变化,合理搭配不同季节开花、结果、变色的植物,使小区景观四季有景。例如,春季种植樱花、桃花、杏花等开花植物,营造繁花盛开的浪漫氛围;夏季搭配紫薇、木槿、荷花等,展现夏日的生机与活力;秋季选择银杏、红枫、乌桕等变色树种,呈现色彩斑斓的秋日美景;冬季保留松柏类常绿植物,并种植腊梅等冬季开花植物,为寒冬增添一抹亮色。此外,还可增加具有药用价值、食用价值或科普价值的植物,如薄荷、紫苏、向日葵等,丰富小区植物景观的内涵,为居民带来更多的知识与体验。

(三)注重生态功能搭配

在小区园林景观植物配置进程中,务必充分重视植物的生态功能,致力于构建生态和谐的植物群落。深入研究植物生态习性,是合理搭配不同植物种类的关键。比如,巧妙将具有固氮作用的豆科植物与其他植物组合种植,豆科植物能把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可吸收的形式,有效提升土壤肥力,为周边植物生长提供良好土壤基础;把喜阴植物与喜阳植物科学搭配,充分利用空间层次和不同时段光照资源,让各类植物都能各得其所。同时,高度关注植物对环境的净化作用,夹竹桃、海桐、吊兰等抗污染能力强的植物,是小区周边道路旁以及工厂附近的理想选择,它们能大量吸附有害气体、粉尘等,显著减少环境污染。此外,精心营造小型湿地、生态岛等特色景观,为鸟类、昆虫、两栖动物等生物打造栖息家园,有力促进生物多样性,进而构建起更加稳定、健康的生态系统。

(四)加强植物养护管理

建立健全小区园林景观植物养护管理制度,是打造宜人居住环境的重要一环。首先要加大养护投入,积极引入先进设备与优质资源,提升养护技术水平。定期对植物开展细致的修剪、整形工作,精心雕琢植株形态,不仅能维持美观,更能保障植物良好的生长态势。面对病虫害威胁,及时采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手段,精准施策,将病虫害对植物的危害降至最低。在日常养护中,需依据植物生长需求与季节变化,合理浇水、施肥。像夏季高温干旱时,适时增加浇水频率,确保植物水分供给;在植物生长旺盛期,适当加大施肥量,为其提供充足养分。与此同时,积极开展对居民的宣传教育,通过举办专业讲座、发放详实宣传资料等形式,提升居民植物保护意识,鼓励居民踊跃参与小区园林景观维护,共同营造和谐美好的社区氛围[5]

结束语

小区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配置对于打造高品质居住环境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遵循生态适应性、美学、多样性和功能性原则,科学规划植物布局,丰富植物种类,注重生态功能搭配,并加强植物养护管理,能够切实优化小区园林景观效果,为居民提供美观、舒适、生态的居住空间。在未来的小区园林景观设计中,应持续探索和创新植物配置方法,充分挖掘植物的潜在价值,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环境的需求,推动城市居住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让小区园林景观成为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居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空间。

参考文献

[1]李淑苗.基于城市小区园林景观设计和植物合理配置的有效性探究[J].中华建设,2021,(08):72-73.

[2]方欣怡,谢雅欣.城市小区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研究[J].新农业,2021,(12):7.

[3]汪应桃.城市小区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探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1,(10):20-22.

[4]陈俊屹.城市小区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探析[J].智能城市,2020,6(24):34-35.

[5]刘艳秋,李佰林.城市小区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探究[J].南方农业,2020,14(20):44-4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