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内涝治理与雨污分流改造措施
摘要
关键词
城市;内涝治理;雨污分流;改造措施
正文
引言:城市内涝治理与雨污分流是当今社会中的热门话题,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在极端气候频繁出现的情况下,内涝治理和雨水分流是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完善的防洪防涝和雨污处理体系可以巩固城市的稳态结构,在面对恶劣天气时,其能够最大化减少造成的经济损失、环境污染和生命安全问题。政府有关部门要在内涝治理和雨污分流中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及时采取改造措施,强化城市的基础功能,改善人居环境,实现城市的稳定发展。
一、改造雨污分流系统
雨污分流系统的分布范围大致分为居民住所、公共区域和商业建筑群体三个部分,三个区域需要相互连通,并拥有统一的雨污分流系统,将不同区域的污水合理驱散,减小局部污水处理的压力。雨水与污水需要错开分流,不同的水体性质其具备的价值也不同,完善的分流系统是水源再利用与水源净化的关键。此外,雨污分流系统需要依据城镇所在地域、降水量、居住人口等因素,合理确定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标准。改造雨污分流系统需要考虑到系统最大的承载上限,以安徽省城市排水设施建设标准为例,雨污分流系统要保证在暴雨等恶劣天气中,道路积水深度不超过15cm,积水时间不超过1小时,积水范围不超过到道路路线上50m。各城市之间可以将此作为良性竞争的项目之一,以此提高城市管理者对雨污分流系统的重视。
例如,对于居民住所,相关工作人员需要从雨污水管上游开始检查,消除雨污混用同一水管的现象,新建雨水、污水独立处理系统,实现雨污分流。在公共区域需要增设污水井与雨水井,先完善地下的储水设施,再将建筑原有的水管改为废水管,并堵住顶端雨水入口,地下支管接到污水井,接着设立新的雨水管,并将其接到雨水井。商业建筑群体产生的污水比例远远大于其他建筑群体,因此,可以将原有的水管全部改为污水管,这样可以大大减少污水排泄和处理的压力,并在建筑顶端设立几根雨水管,根据当地降水量更换水管口径与数量。此外,对于污水和雨水都需要统一排放到污水处理厂中进行集中处理,在水质达到国家标准后再将其排放到蓄水池或自然河流之中,避免对城市环境与自然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二、落实城市海绵工程
城市海绵工程是一项综合化、系统化的处理系统,其需要建立在城市的雨污分流处理系统之上,才能发挥出更大的能力。实施建筑小区海绵化改造要充分考虑改造场地竖向高程、径流路径、排水通道、绿化率以及地下“渗、排”条件[1]。城市海绵工程针对的是暴雨、洪涝等灾害,其在宏观上的作用是强化雨水对城市表面的渗透,发挥渗水、储水、净水的作用,并实现水资源的再利用。城市海绵体一方面包括自然环境对水流的储存、净化效果,另一方面指城市的雨水散排与收集系统,两者相互结合,才能实现城市海绵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在新业态下,落实海绵工程是推动低碳生活发展、构建智慧城市的重要步骤,通过设立跨区域、跨尺度的水生态基础设施,减轻城市雨水、污水处理压力,使城市如同海绵一样,具有良好的弹性抗压能力。
例如,海绵工程包括地下管网系统、先进的雨水综合利用技术和规划合理的城市绿地建设。传统的城市建设大多以硬化路面为主,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设施实现城市排水,这种建设模式的抗压能力较低,在遇到洪涝与暴雨等情况,会出现旱涝急转现象。为改善城市路面的硬化现象,要在城市中设置雨落管断接,将雨水散排至泥土、河湖之中,利用自然生态系统实现对雨水的存储和净化。接着,在城市建筑和道路中设立溢流式雨水口,在建筑与道路的雨水处理系统超负荷时,将溢出的雨水直接排放到蓄水池,在净化过后,将其排放至绿化灌溉、河湖补水等地方,实现水资源最大化利用。城市的绿地建设也是海绵工程的重要部分,增加绿化面积可以有效提高城市的抗洪能力,提高城市环境的承受上限。
三、优化系统后期维护
在《国务院令第641号》中提到负责对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的相关人员需要增加日常巡频率,提高维护与养护的质量,保证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无论是防洪排涝设施还是雨污分流系统都是保障城市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只有保障防洪排水设施的质量,使其随时达到基本标准,才能在恶劣的天气环境中,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减少洪涝与污水对城市的危害。通过对原有管道的技术利用改造,可以在技术上降低对雨污水引水改造的难度,总体上可以使地下排水管道系统建设项目更加经济合理[2]。这样一来,改造、维护和建设的成本会大大降低,维护人员也能提高改造质量,全方位提高防洪排涝与雨污分流系统的抗压能力与处理能力。
维护问题主要以管网老化、管网堵塞、维护记录缺失等,且部分地域的维护人员专业水平较低,经验不足,在面对突发情况时,采取的应对措施效果不大。城市的每个区域都需要有基层维护人员,并采取区域轮换机制,增加人员流动性,维护人员不仅需要定期对排水与污水处理系统进行检查,还要统一接受培训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维护人员主要有以下日常维护工作:定期清理、井盖检查、监测水位、细节修复与系统改造,通过科学的维护管理方法,可以有效提高管网的运行效率,保证城市排水系统的稳定运行。城镇的排水与污水设施维护单位需要建立公开、标准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以统一标准维护城市内涝排水和雨污分流系统,对于不符合基本标准的管网、排水井、集水设施、净化系统需要及时进行整改。
结束语:综上所述,改造城市内涝治理与雨污分流体系是发展城市经济、维护城市生态的重要措施,城市要拥有基本的抗风险能力,才能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实现经济与生态的稳定发展。城市的内涝治理和雨污分流系统可以实现有机结合,这会使城市的排水防涝工程体系更加牢固,进一步提高城市对雨涝灾害的抵御能力,避免出现“城市看海”的现象。迅速落实内涝治理与雨污分流措施,这是解决城市水质问题与内涝问题的关键,也是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吴金娜,李秀荣.中心城区雨污分流改造及内涝治理技术措施探讨[J].四川建材,2025,51(01):235-237.
[2]成庆荣.城市内涝治理与雨污分流改造措施探讨[J].大众标准化,2021,(20):23-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