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EPC模式的建筑造价全过程管理模式研究
摘要
关键词
EPC总承包模式;建筑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
正文
引言
针对EPC模式而言,其是指受业主方委托,依据承包合同中的约定和内容,对施工全过程进行业务承包。基于EPC模式的帮助下,不但能够减少业主方的管理内容,同时还可以显著降低各方的协调难度,进而进一步提升管理质量。但是,由于该模式在我国发展起步时间较短,在实际应用中尚且存在一定不足,在此情况下,为充分发挥出其真正价值,则需要相关单位不断加强对于工程总承包项目的全过程造价管理,以避免成本的无辜支出,进而使各参见单位通过项目建设而获取最大化经济效益。
1、EPC总承包模式全过程造价管理相关概述
在目前的建筑工程领域中,对造价管理的重视度大幅增加,但随着EPC模式应用与普及,让造价管理与控制工作的开展难度得到了明显提升。与常规造价管理模式有所不同,EPC模式需要对造价进行全过程管理与控制。由于其包含了设计、施工、采购等多项工作内容,因此造价管理工作的覆盖范围也就变得更广,如果其中某一环节出现了管理缺失,则会对整体造价管控产生不利影响。同时,在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下,以往的造价管理模式也不再适用,为此,需要将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作为主要管理方法,以确保各方权责清晰,使工程建设管理过程得到更多保障,最终切实满足各方的利益需求。
2、EPC总承包模式下建筑造价全过程管理的有效策略研究
2.1前期管理
EPC模式在前期管理阶段,首先,需要加强招投标过程的管控力度。造价管理人员需要做好商务报价及审核工作,确保每个投标人都可以获得公平的参与机会,同时,价格竞争必须做到合规、合理[1]。而决策管理人员也要对每个投标方进行价格对比与风险评估,其中的主要风险因素有股东风险、资金风险以及政策风险等,在招投标过程中,应对这些重要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考量;其次,如果发现某项因素影响比重相对较高,有极大几率使建筑工程实施过程中出现不可控风险,则要提前进行说明,以避免某方或多方单位受到严重的风险损失。但针对低风险因素,仅将其作为把控项或评分项即可,优先选择风险处理能力较强的单位进行合作。并且,对于可行性研究报告、预算编制文件等也要进行详细了解,而后再结合实际施工情况,来分析造价是否可以得到科学把控,在此期间,一旦发现存有问题的清单、工程量数据,可以进行书面提出与解答,以便于各单位之间有效的沟通与解决,保证各方经济利益不受损害。
2.2设计阶段
在全过程造价管理工作中,设计阶段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控制工作:其一,项目负责人需要对设计模式进行全面优化,如采用额度设计控制方法,严格依据项目的整体预算费用来优化设计环节的资金投入,以保证各项造价管理工作均可得到科学开展;其二,项目负责人还要在此阶段限制投资范围,需要优先保证设计文件符合规范要求,避免出现无效设计问题,借此降低非必要成本支出比重,保证实际设计成本不会超出预算成本;其三,管理者还应将配额设计的核心转移到溶解投资和操纵工程量方面,究其根源,主要是只有确保配额设计的规范、标准,才能为后续造价管理与控制提供有利条件,从而进一步提升实际投资成本控制的整体效果[2]。
2.3EPC模式的建筑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
2.3.1严格按照合同施工
在EPC模式进入施工阶段后,需要严格依据合同要求进行施工,以保证达到理想的造价管理效果。具体来说,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项目成本的管控效果,造价管理人员需要先对合同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审查合同中的各项条款与投标文件是否一致,如果发现存在差异问题,则要及时确定其是否会对造价管理工作产生不利影响,以便于及时进行沟通解决,避免后续给工程整体造价控制提升难度[3]。同时,管理人员还要认真分析合同中是否存在违法、违规行为,一旦发现必须在第一时间内进行调整,额外签订补充协议,对违规内容进行更改、说明。此外,在合同履行环节,还要做好监督与调查,阶段性分析工程造价管理效果是否与合同一致,在此阶段,倘若发现不一致问题,应及时进行纠偏调整,积极维护合同要求,确保项目造价管理真正达到合同要求的水准。
2.3.2优化施工组织设计
在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编制环节,需要综合考虑各项造价成本管控因素。其中,在技术选择方面,除了要满足设计需求以外,还要分析技术的经济性与适用性,优先选择对造价控制有利的施工方案[4]。而在施工方案确定之后,各部门可进行集中分析,尤其是成本、采购等负责人员,必须确定方案是否会造成不利的造价影响。与此同时,在项目实施环节,也要对施工方案进行阶段性审核,倘若发现方案实施效果较差,会对成本造成不良影响,应及时对其进行优化,找出最佳的施工方法。并且,施工组织设计中还包括进度计划内容,为此,项目的成本控制与进度控制应协调一致,在此情况下,需将整体施工进度计划为时间轴,在轴线重要节点对施工质量、进度、造价进行同步审查,以确保项目造价管理工作可以得到综合性管理,显著提升全过程造价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例如,根据项目施工阶段的资金年度、季度或月度使用计划,来分析实际投资值和目标值在施工期间的差异,以保证此阶段的造价管理目标得到有效把控。
2.4竣工结算的造价控制
在进入到竣工阶段后,若想全面体现出EPC模式的真正价值,应进一步加强此阶段的造价控制力度,以便为最终的造价指标控制,提供有力支持。通常来讲,由于此阶段的施工工作已经基本完成,所要进行的工作多为已完工程的的审核与验收,针对现场施工内容来说,不仅要在此阶段确保其质量与功能符合要求,还要对其造价信息进行复核与审查,以确保计算数值与实际内容切实相符。同时,竣工结算阶段的造价管理工作属于最终阶段,因此还要保证计算与审核的精确性与准确性,针对工程的主要预算、结算文件,必须进行反复验算、论证,以确保其不会出现计算失误问题。另外,工程竣工阶段工作完毕后,还要对整体造价管理效果进行评估,形成系统的评估报告,进而为后续其他EPC模式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提供宝贵经验。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目前的建筑工程建设中,EPC模式的应用越发广泛,在此先进模式的大力支持下,不仅可以保证施工质量、缩短施工周期,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提升造价管控水平,将建设资金落实到实处。为此,相关单位应深刻意识到该模式的重要价值,以此为基础,全面开展建筑造价全过程管理工作,以保证建筑工程施工的顺利、有序进行,避免成本的不必要支出,进而为建筑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赵进城.基于EPC模式的水环境治理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策略[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5,24(17):196-198.
[2]张弓,石宏娇.基于EPC模式下全过程造价管理的建筑工程造价控制探讨[J].价值工程,2025,44(11):42-45.
[3]楚晶莹.EPC模式下建筑项目前期全过程造价咨询工作研究[J].砖瓦,2025,(01):100-102+106.
[4]帅兴科.EPC模式下建设全过程造价咨询管理探究——基于采用模拟工程量清单招标的EPC项目[J].建设监理,2024,(06):64-66+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