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系列教练员职业倦怠现状及干预策略研究

期刊: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DOI: PDF下载

汪敬君

34252419740724661X

摘要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以江苏省运动训练学硕士研究生为研究对象,对江苏省体育系列教练员职业倦怠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得出结论如下:体育系列教练员的职业倦怠状况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情绪衰竭、去个性化以及低成就感;影响因素主要有:1.个人因素包括动机水平、人格特征以及应对方式等;2.工作因素:工作负荷、工作时间以及运动成绩;3.组织因素:组织管理、组织文化、组织结构等。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干预策略,帮助教练员缓解职业倦怠,提高工作效率,使其保持身心健康。


关键词

体育系列;教练员职业;倦怠现状;干预策略

正文

引言:体育系列教练员是指在从事体育教学、训练工作中,具有相同的工作经历、培训背景、兴趣爱好和人生经历等因素的不同体育教师群体。他们拥有相似的职业背景,但在工作性质、职业特点等方面却存在差异。虽然他们都是从事体育教育工作,但他们却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现象。教练员职业倦怠会对教练员自身发展和学生运动员的成长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体育系列教练员职业倦怠的特点

体育系列教练员的职业倦怠是指在工作压力下,体育系列教练员对自身工作所产生的情感衰竭、去个性化以及低成就感的情绪状态。在调查研究中发现,体育系列教练员的职业倦怠在情感衰竭、去个性化以及低成就感这三个维度上,得分均较高,说明他们存在着严重的职业倦怠。在不同性别、学历、教龄以及专业背景的体育系列教练员中,其职业倦怠各维度得分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但从总体上来看,体育系列教练员的职业倦怠在三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即情绪衰竭、去个性化以及低成就感三个维度得分均较高,且均在不同性别、学历、教龄以及专业背景的体育系列教练员中存在着显著差异。

二、影响体育系列教练员职业倦怠的因素

调查显示,在对体育系列教练员职业倦怠影响因素的研究中,认为动机水平、人格特征以及应对方式是最重要的3个因素。体育系列教练员普遍认为动机水平、人格特征以及应对方式会对职业倦怠产生影响,尤其是应对方式对职业倦怠的影响最大。其中,处理问题的态度是个体行为和心理反应的一个重要指标,积极、健康地处理问题态度会减少职业倦怠,消极、不健康的处理问题态度则会增加职业倦怠。人格特征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心理特点,也是个体心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应对方式中,自我评价是指对自己当前行为方式和情感状态的评估,这种评估会对行为产生影响。

三、体育系列教练员职业倦怠的影响

3.1对教练员个人的影响

职业倦怠对教练员个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心理和生理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教练员长期处于高压的工作状态,导致他们的心理问题不断加剧,严重影响了教练员的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由于他们在工作中处于不利地位,导致其身体素质、思想观念等方面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进而阻碍了他们的自我发展。调查研究发现,绝大多数教练员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这些心理问题,势必会对其身体素质和思想观念造成不良影响。

3.2对教练员工作表现的影响

职业倦怠的出现,对教练员的工作表现有着较大的影响。当教练员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职业倦怠时,其表现为个人成就感下降、自我效能感降低、缺乏自信心、对工作热情下降。而这些在很大程度上会直接导致教练员在执教过程中,出现精力不集中、训练不到位,或者在训练中无法合理安排训练计划等问题。同时,随着教练员的职业倦怠感的逐渐加剧,教练员将会对自己的执教能力产生质疑,不利于自身职业发展。

3.3对学生运动员的影响

职业倦怠对学生运动员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练员自身的不良情绪和行为方式对学生运动员造成消极影响;二是学生运动员在遇到困难时没有得到应有的关心和帮助,其心理和身体健康也受到一定影响。在对体育系列教练员进行问卷调查时,有71.1%的教练员表示自己存在一定程度的情绪不稳定,有33.7%的教练员认为自己存在明显的去人性化倾向。可见,体育系列教练员普遍存在职业倦怠现象,且职业倦怠程度较高。对此,有必要引起社会各界及体育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帮助体育系列教练员摆脱职业倦怠状态,从而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率。

四、体育系列教练员职业倦怠干预策略

4.1心理干预策略

1)社会和政府职能部门要为教练员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为教练员提供各种培训和交流的机会,搭建平台,创造条件。(2)教练员应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摆正个人与集体的关系。(3)教练员要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4)教练员应提高心理承受力,培养自己的抗挫折能力。(5)教练员要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知识水平。(6)教练员要有“自我调节”意识,主动学习心理调适方面的知识,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和应对能力。

4.2职业生涯规划

教练员的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对自身的职业进行合理的分析、设计和确定,并以此作为今后进行工作和生活的指南。教练员应当在对自己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职业目标,并通过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监控等方式,使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都有一个合理的规划。教练员要结合自身特点和具体情况,制订个人发展计划,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修改完善。同时,教练员还应积极参加培训、进修等学习活动,提高自身素质。

4.3培训与发展计划

1)帮助教练员制定合理的职业发展规划,鼓励他们对自身的发展进行反思和总结,在反思和总结中不断完善自我。(2)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教练员走出家门,积极参加各种培训活动,让教练员开阔眼界,了解更多的信息。(3)帮助教练员制定个人的学习计划,并与各方面人员建立良好的关系。(4)增加体育系列教练员的培训机会,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参加培训和学习。(5)根据不同教练员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培训内容。例如:心理健康培训、管理方面培训、提高理论水平和科学研究能力方面培训、岗位能力提升等。

结语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和改革,以及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体育系列教练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体育系列教练员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职业倦怠状况必然会对自身健康、学生运动员的成长产生影响。所以,我们应该给予体育系列教练员足够的关注和支持,使他们保持良好的情绪和精神状态,从而使他们在执教过程中更加高效。同时,我们还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策略,帮助他们缓解职业倦怠,提高工作效率,保持身心健康。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我国体育事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运亮.我国田径教练员职业劳动特征及其绩效考评研究[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412:129.

[2]袁小康.多部门将推系列举措挖潜体育消费[N].经济参考报,2025-09-10(002).

[3]马晓婷,马晓月.9月份青岛文体商旅“消费地图”亮相[N].青岛日报,2025-08-23(002).

[4]2025年深圳市“龙华杯”青少年体育系列赛三人篮球精英赛暨龙华区后备人才选拔赛[J].体育风尚,2025,(13):7-9.

[5]胡香球.浙江省“学—练—评”一致性学校体育新样态成果推广系列活动(第三站)在浙江永康举行[J].中国学校体育,2025,44(06):9-1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