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空间优化与视觉引导研究

期刊: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DOI: PDF下载

王旭旭

正定县房地产管理所,河北 石家庄 050800

摘要

本论文聚焦建筑工程环境艺术设计领域,深入探讨空间优化与视觉引导的理论、方法与实践应用。通过分析空间优化与视觉引导的概念、设计原则,结合实际案例阐述其在不同建筑类型中的应用策略,并评估实施效果,旨在为建筑工程环境艺术设计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以提升建筑空间的功能性、美观性和使用者的体验感,实现空间与视觉表达的有机融合。


关键词

建筑工程;环境艺术设计;空间优化;视觉引导

正文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活水平提升,人们对建筑工程环境艺术设计的要求,不再局限于基本使用功能,更看重空间舒适性、美观性与视觉感受。空间优化与视觉引导是该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建筑空间品质、引导使用者行为、增强空间体验至关重要。合理空间优化能提高利用率、满足多样功能需求;有效视觉引导可助使用者快速识别信息,提升空间导向性与安全性。但部分工程存在空间布局不合理、视觉引导不清晰等问题,故深入研究二者有现实意义。

二、建筑工程环境艺术设计中空间优化与视觉引导的理论概述

空间优化的概念与内涵

空间优化是建筑工程环境艺术设计中的重要环节,指依据建筑使用功能、使用者需求及场地条件,对空间合理规划、组织与调整,以高效利用空间资源、提升空间品质。它涵盖多方面,如空间布局合理性、尺度舒适性、流线顺畅性等。以商业建筑为例,合理规划业态分布、优化顾客购物动线,可提高运营效率与消费体验;在居住建筑中,优化户型设计,合理安排各功能空间位置和面积,能提升居民居住舒适度。

视觉引导的概念与作用

视觉引导是利用视觉元素,如色彩、线条、图形、标识等,对使用者的视线和行为进行引导,使其在建筑空间中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取信息,顺利到达目的地。视觉引导在建筑空间中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它能够提高空间的导向性,减少使用者在空间中的迷失感,例如在大型交通枢纽中,清晰的标识系统可以帮助旅客快速找到登机口、出站口等;另一方面,视觉引导还能增强空间的艺术感染力,通过独特的视觉设计,营造出富有特色的空间氛围,提升空间的美学价值。

空间优化与视觉引导的关系

空间优化与视觉引导在建筑工程环境艺术设计中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空间优化是视觉引导的基础,合理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为视觉引导设计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而视觉引导则是空间优化的补充和完善,通过有效的视觉设计,可以进一步突出空间的功能特点,强化空间的秩序感和识别性。例如,在博物馆的设计中,合理的展厅布局(空间优化)为参观者提供了流畅的参观路线,而精心设计的展品陈列、导视标识(视觉引导)则能够更好地引导参观者欣赏展品,理解展览主题,两者共同作用,提升参观者的体验感。

三、建筑工程环境艺术设计中空间优化与视觉引导的设计原则

功能性原则是空间优化与视觉引导设计的关键准则。建筑空间设计需以使用者功能需求为导向,空间布局与视觉元素运用皆围绕功能展开。以医院建筑为例,空间布局要契合医疗流程,保障患者挂号、就诊、检查、治疗等环节高效便捷;视觉引导设计需清晰标注科室、紧急出口等信息,助力人员快速定位。

人性化原则强调设计要充分考虑人的需求与感受。空间优化应运用人体工程学,合理规划空间尺度,为使用者打造舒适便捷的环境;视觉引导设计要契合人的认知与视觉心理,采用简洁易懂的视觉元素,避免信息冗余误导。在老年公寓设计中,空间布局要贴合老年人行动特点,配备无障碍通道、扶手等;视觉引导标识采用大字体、高对比度颜色,方便老人识别。

艺术性原则要求在设计中融入艺术元素,提升建筑空间美学价值。通过巧妙的空间组合、独特的造型设计与富有创意的视觉呈现,营造富有艺术感染力的氛围。文化艺术中心设计便是典型,利用不规则空间形态、独特灯光,搭配艺术感视觉标识,打造充满艺术气息的环境,吸引参观者并激发其艺术感悟。

可持续性原则倡导设计注重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空间优化要关注空间的灵活性与可变性,以适应未来功能变化;视觉引导设计要选用环保材料,减少环境影响。办公建筑设计中,开放式空间布局便于根据企业发展调整办公区域;视觉引导标识采用可回收材料,彰显环保理念。

这四大原则相互关联、相辅相成,共同为建筑空间设计提供指引,助力打造既实用又美观、环保且人性化的建筑空间。

四、建筑工程环境艺术设计中空间优化与视觉引导的方法与策略

空间优化的方法

1.1功能分区优化

在进行建筑设计时,需依据建筑的实际使用功能,科学地将内部空间划分成不同功能区域,并精心规划各区域的位置布局与面积大小。以学校建筑为例,要把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等清晰区分开来,防止不同区域活动相互影响。此外,还要充分考虑师生的日常使用频率和实际需求,通过合理调研与分析,精准确定各区域面积的占比,以实现空间的高效利用。

1.2空间流线优化

优化空间流线是提升空间使用体验与效率的关键举措。需确保使用者在空间内的活动路线顺畅无阻、便捷高效。这要求我们深入剖析人流、物流的走向轨迹与流量大小,以此为基础,科学合理地规划通道的宽窄、走向以及出入口的数量与位置。通过精心设计,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与物品的迂回和交叉。以商场设计为例,巧妙设置环形或放射状购物动线,能引导顾客自然地穿梭于更多商铺,有效提高商业效益。

1.3空间形态优化

在建筑设计领域,依据建筑的功能定位与设计理念,精准挑选适宜的空间形态至关重要。常见的空间形态有开放式、封闭式、流动式等,它们各具特色,能营造出截然不同的空间氛围与使用感受。就拿创意办公空间来说,选用开放式空间设计,打破隔阂,能让员工随时交流想法、碰撞思维,极大促进合作;而会议室这类需要静谧氛围的空间,封闭式设计则能隔绝外界干扰,保障会议高效进行。

视觉引导的策略

2.1色彩引导

在视觉设计中,巧妙利用色彩特性能够发挥强大的视觉引导作用。要知道,不同色彩有着独特的心理效应与视觉吸引力,像红色往往给人醒目、紧迫之感,蓝色则传递出冷静、清晰的信号。设计者可以借助色彩对比、渐变等手法,突出重点区域,引导使用者的视线移动。比如在地铁站里,用醒目的红色标识紧急出口,用冷静的蓝色标识指示牌,助力乘客迅速识别关键信息。

2.2线条引导

在视觉引导的巧妙运用里,线条的方向性和连续性是不容忽视的关键要素。直线给人简洁、直接之感,曲线灵动且富有韵律,折线则充满变化与动感,不同线条形式能传达各异信息,精准引导使用者的行动方向。以城市广场设计为例,设计师巧妙利用地面铺设的线条图案,或蜿蜒或笔直,或曲折有致,将行人的视线与脚步自然地引向特定的景观区域或热闹的活动场所。

2.3图形与标识引导

在空间信息传达领域,设计清晰简洁的图形和标识至关重要。图形和标识需兼具强识别性与通用性,如此才能跨越文化差异,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使用者都能轻松理解。就像在机场、车站这类公共交通场所,设计者精心采用国际通用的标识符号,像直观的箭头指示方向,简洁的人形图标代表人员行动或功能区域,凭借这些简洁有力的符号,引导旅客在复杂环境中顺利通行。

五、建筑工程环境艺术设计中空间优化与视觉引导的实践应用与效果分析

实践应用案例

1.1商业综合体案例

以某大型商业综合体为例,在空间优化方面,采用分层分区的功能布局方式,将零售、餐饮、娱乐等功能区域合理分布在不同楼层,并设置中庭空间,增强各区域之间的联系和空间的通透感;优化垂直交通和水平交通流线,设置多部自动扶梯和楼梯,确保顾客能够便捷地到达各个区域。在视觉引导方面,运用鲜明的色彩区分不同的业态区域,如用暖色调标识餐饮区,用冷色调标识服装区;地面采用不同图案的地砖引导顾客行走路线;同时,设置大型的导视标识牌和电子显示屏,实时提供店铺信息和活动资讯。

1.2文化场馆案例

某文化场馆在设计中,空间优化上采用模块化的展厅布局,便于根据不同展览主题进行灵活调整;设置合理的参观流线,避免参观者走回头路。视觉引导方面,利用灯光设计突出展品,通过光影变化引导参观者的视线;墙面采用简洁的图形和文字说明,介绍展品背景知识;在通道交汇处设置大型的主题标识,增强空间的识别性。

效果分析

通过对上述案例的分析发现,合理的空间优化与视觉引导设计显著提升了建筑空间的使用效率和使用者的体验感。在商业综合体中,优化后的空间布局和视觉引导系统使得顾客的平均停留时间延长,消费转化率提高;在文化场馆中,清晰的参观流线和有效的视觉引导,让参观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展览内容,提升了文化传播效果。同时,空间优化与视觉引导设计也增强了建筑的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六、结论

建筑工程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空间优化与视觉引导是提升建筑空间品质的重要手段。通过遵循功能性、人性化、艺术性和可持续性等设计原则,运用功能分区优化、色彩引导等方法与策略,能够实现空间与视觉表达的有机融合,满足使用者的多样化需求。在未来的建筑工程环境艺术设计中,应进一步加强对空间优化与视觉引导的研究与实践,不断创新设计理念和方法,以创造出更加优质、舒适、美观的建筑空间环境。

参考文献:

[1]石涛铭,黄禹铭.浅析环境艺术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建材发展导向,2025,23(07):22-24.

[2]逄钧辰,徐景刚.环境艺术设计中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J].中国住宅设施,2025,(02):65-67.

[3]王齐.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的建筑环境艺术设计探微[N].中华建筑报,2025-01-07(01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