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井口电气控制系统故障诊断技术优化与采油效率保障研究
摘要
关键词
油田井口;电气控制系统;故障诊断技术;采油效率;智能算法;多传感监测
正文
一、引言
油田井口电气控制系统承担着抽油机启停控制、井口压力与温度调节、电机负载监控等关键功能,其运行状态直接决定采油作业的连续性与效率。油田井口多处于野外复杂环境,高温、高湿、粉尘及电网波动易导致电气元件老化、线路接触不良、传感器失效等故障:如变频控制器故障会导致抽油机停机,压力传感器失灵会引发井口超压风险。传统故障诊断依赖人工巡检与事后维修,不仅难以提前预警潜在故障,还因井口分散(单油田常超百口井)导致故障排查耗时长,每停机1小时平均减产0.8吨。随着油田数字化转型推进,优化井口电气控制系统故障诊断技术、建立采油效率保障机制,成为实现油田稳产增产的关键课题。
二、油田井口电气控制系统故障诊断现存问题
2.1故障特征提取不全面,早期预警能力弱
传统故障诊断依赖单一参数监测,无法全面捕捉故障特征,致早期故障漏判。仅监测基础电参数,未关注元件温度、振动、环境湿度等关键指标,如变频器模块过热故障易被漏判;传感器部署稀疏,无法覆盖关键部位,如井口阀门驱动电机线路老化故障难提前发现;数据采集频率低,难捕捉瞬时故障特征,导致预警滞后。
2.2诊断算法依赖经验,误判与漏判率高
故障诊断多采用“阈值对比法”,依赖固定阈值,未考虑工况变化,误判率高。如抽油机负载波动时易误判过载故障;未引入智能算法,难处理多参数耦合故障;缺乏故障案例库支撑,新故障类型只能现场排查,漏判率超20%。
2.3故障处置与采油联动不足,效率损失大
故障诊断与采油作业调度脱节,处置缺乏优先级,扩大采油效率损失。故障发生后仅简单报警,未划分处置优先级,维修人员到达偏远井口时间长,高产井停机损失大;无应急保障措施,故障停机后无备用系统切换,无法维持基础生产;故障修复后缺乏效率恢复评估,易因修复不彻底致采油效率持续偏低。
三、油田井口电气控制系统故障诊断技术优化
3.1多传感协同监测,全面提取故障特征
优化传感器部署与数据采集方案,实现故障特征全方位捕捉。单井口新增温度传感器(监测变频器、电机绕组温度)、振动传感器(监测电机轴承、阀门执行机构振动)、湿度传感器(监测控制柜内湿度),传感器总数增至8-10个,覆盖电气元件、线路、执行机构及环境;采用高频数据采集(每秒1次),通过边缘计算模块实时预处理数据,提取瞬时故障特征(如电流尖峰、电压波动);建立“电参数-物理参数-环境参数”关联模型,如将电机电流与井口压力、抽油机负载关联分析,避免单一参数误判,早期故障捕捉率提升至90%以上。
3.2智能诊断算法优化,提升故障识别精度
引入“特征融合+深度学习”算法,替代传统阈值法,降低误判与漏判率。采用小波变换提取故障特征(如电流信号的高频分量变化),结合随机森林算法融合多参数特征,区分正常波动与故障信号,如准确识别抽油机负载波动与电机堵转故障的差异;构建基于LSTM的故障诊断模型,利用历史故障数据(超1000组)训练模型,实现故障类型自动分类(如变频器故障、传感器故障、线路故障),诊断准确率提升至95%以上;建立动态阈值调整机制,根据油井液面高度、电网电压等工况参数,实时调整电流、温度等参数的报警阈值,误判率降至5%以下。
3.3故障处置与采油联动,减少效率损失
构建“故障诊断-优先级调度-应急处置-效率恢复”联动机制,保障采油效率。开发故障优先级调度系统,根据井口日产油量(高产井优先)、故障影响(多井故障优先)自动排序,维修人员通过移动端APP接收最优处置顺序,响应时间缩短至30分钟内;为关键井口配置备用控制系统(如备用变频器、手动控制回路),故障时自动切换至备用系统,或通过远程控制开启手动应急模式,停机时间缩短至1小时以内;故障修复后,实时监测抽油机冲次、井口压力、日产油量等参数,通过PID算法调整控制参数(如优化抽油机启停周期),确保采油效率恢复至故障前98%以上。
四、采油效率保障效果分析
4.1故障处置效率提升,停机损失减少
优化后的故障诊断技术大幅缩短故障处置时间,减少采油损失。故障排查时间从传统4小时缩短至30分钟,维修响应时间从2小时缩短至30分钟,单次故障平均停机时间从6小时降至1.5小时,单井年减少停机时间超200小时,按每小时减产0.8吨计算,单井年增产160吨;故障误判率从15%降至5%,避免因误判导致的不必要停机,年减少无效停机损失超50吨/井。
4.2采油作业连续性增强,效率稳定
联动保障机制提升采油作业连续率,确保效率稳定。关键井口备用系统切换成功率达100%,故障时可维持基础采油(效率达正常水平70%),避免完全停机;动态控制参数调整使采油效率恢复速度提升,故障修复后平均2小时恢复至正常水平,较传统4小时缩短50%;油田整体采油作业连续率从优化前90%提升至98%,年整体增产超1000吨(按100口井规模计算)。
4.3运维成本降低,管理效率提升
智能诊断与联动机制降低运维成本,提升管理效率。减少人工巡检频次(从每日1次降至每周1次),单油田年节省巡检人工成本超10万元;故障精准定位减少备件浪费(如准确判断变频器模块故障,无需整体更换),备件成本降低20%;云端故障诊断平台实现多井口集中管理,管理人员可实时监控全油田井口电气系统状态,管理效率提升60%。
五、结论
油田井口电气控制系统故障诊断技术优化需通过“多传感监测全面捕特征、智能算法提升诊断精度、联动机制减少效率损失”,才能解决传统诊断滞后、误判、效率损失大的问题。实践表明,优化后的技术方案可使故障诊断准确率达95%以上,采油作业连续率提升至98%,单井年增产160吨。未来需进一步推动诊断技术与油田数字化平台融合(如接入油田SCADA系统),实现故障预测性维护,为油田采油效率持续提升提供更有力的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赵亮.基于特征提取的油田压裂设备电气故障检测研究[J].电气技术与经济,2024,(02):68-70.
[2]成逸飞.电潜泵采油系统故障模式与危害性预测技术研究及应用[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22.
[3]刘滔.潜油电泵系统电气故障表征分析及判断方法[J].机电信息,2021,(14):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