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废水综合治理及其回收利用技术研究

期刊: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DOI: PDF下载

张亚

安徽中绿科环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安徽 淮北 235000

摘要

工业废水成分复杂、污染物浓度高,若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放,将严重破坏水环境生态平衡,加剧水资源短缺危机。本文系统阐述工业废水综合治理的核心原则与技术体系,重点分析预处理、主体处理及深度处理等关键环节的核心技术,深入探讨水资源回收、资源提取及能源转化等回收利用模式,结合工程案例验证技术应用效果,最后展望行业发展趋势,为工业废水实现“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撑。


关键词

工业废水;综合治理;回收利用;膜分离;资源化

正文

一、引言

工业生产活动产生的废水涵盖化工、印染、冶金、食品等多个领域,其含有重金属、挥发性有机物、高盐组分等多种污染物,具有毒性强、难降解、处理难度大等特点。据《2024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我国工业废水排放量约为200亿吨,其中仅30%实现深度处理与回收利用。在全球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背景下,传统“末端治理”模式已难以满足可持续发展需求,推动工业废水综合治理与回收利用技术创新,不仅能降低水污染风险,更能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与资源回收,对缓解水资源短缺、降低工业生产成本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工业废水综合治理的核心原则与技术体系

(一)核心治理原则

1.源头减量原则:通过优化生产工艺、改进原料配比、采用清洁生产技术等方式,从源头减少废水产生量与污染物浓度,例如化工行业采用无毒催化剂替代有毒试剂,可降低废水中毒性物质含量40%以上。

2.分级处理原则:根据废水污染物特性与处理目标,采用“预处理-主体处理-深度处理”的分级处理模式,逐步降低污染物浓度,实现达标排放或回收利用。

3.资源化优先原则:在治理过程中优先考虑水资源与有价物质的回收利用,实现“治理-回收-效益”的良性循环,提升工业废水处理的经济价值。

4.因地制宜原则:结合区域水资源状况、产业结构及废水特性,选择适配的治理技术与回收模式,避免技术选型与实际需求脱节。

(二)技术体系构成

工业废水综合治理技术体系涵盖三个核心环节,各环节技术相互衔接、协同作用,形成完整的污染控制与资源回收链条。预处理环节主要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油类及部分难降解物质,为后续处理降低负荷;主体处理环节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降解核心污染物,实现水质初步净化;深度处理环节进一步去除微量污染物,提升水质以满足回收利用标准。

三、工业废水综合治理关键技术

(一)预处理技术

预处理是工业废水综合治理的基础,其效果直接影响后续处理单元的效率与稳定性。

1.物理预处理技术:格栅与筛网用于去除废水中的粗大悬浮物,如纺织废水中的纤维杂质;沉淀法通过重力沉降去除悬浮颗粒,平流式沉淀池对粒径大于50μm的颗粒去除率可达80%;气浮法利用微小气泡吸附油类及轻质悬浮物,在含油废水处理中,油类去除率可超过95%。

2.化学预处理技术:混凝沉淀法通过投加聚合氯化铝、聚丙烯酰胺等混凝剂,使胶体颗粒凝聚沉淀,适用于印染废水的脱色预处理;氧化预处理采用芬顿试剂、臭氧等氧化剂,破坏难降解有机物结构,如采用芬顿氧化预处理化工废水,可使COD去除率提升20-30%,提高后续生物处理的可行性。

(二)主体处理技术

主体处理技术是去除废水中核心污染物的关键,主要分为生物处理法与物理化学处理法两类。

1.生物处理技术:活性污泥法通过曝气培养微生物菌群,降解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适用于城市工业混合废水处理,COD去除率可达80-90%;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如UASB反应器)在无氧环境下利用厌氧菌分解有机物,产生甲烷等沼气,既能去除污染物(BOD5去除率达90%以上),又能实现能源回收,适合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膜生物反应器(MBR)结合膜分离与生物处理技术,通过膜组件截留微生物与污染物,出水水质稳定,浊度可低于0.1NTU,但膜污染问题需重点控制。

2.物理化学处理技术:吸附法利用活性炭、分子筛等材料吸附有机污染物与重金属,活性炭对苯系物的去除率可达95%以上,但需定期再生;离子交换法通过树脂交换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如阳离子交换树脂对铜、镍离子的去除率超过98%,适合电镀废水处理;高级氧化技术(如光催化氧化、电催化氧化)产生羟基自由基等强氧化剂,彻底降解难降解有机物,在制药废水处理中,可使难降解有机物去除率提升至70%以上。

四、工业废水回收利用技术与模式

(一)水资源回收利用模式

1.循环冷却用水:经“预处理+超滤+反渗透”处理后的工业废水,水质达到《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 50050-2017)要求,可回用于企业冷却系统。例如,某钢铁企业采用该工艺处理焦化废水,日回收水量1.2万吨,年节约新鲜水成本430万元。

2.工艺补充用水:食品、电子等行业对工艺用水水质要求较高,需通过“深度过滤+反渗透+EDI(电去离子)”组合工艺处理废水,使出水电阻率达到18MΩcm以上,可作为生产工艺补充用水。某电子企业采用该技术,废水回用率从35%提升至82%。

3.杂用水回用:经简单深度处理(如超滤+消毒)的废水,可用于厂区绿化灌溉、道路冲洗等杂用,某化工园区采用此模式,日减少新鲜水消耗800吨,降低了市政供水压力。

(二)有价物质回收利用技术

1.重金属回收:电镀废水通过“化学沉淀+离子交换+电解”工艺,可回收铜、铬、镍等重金属。某电镀企业采用该技术,年回收铜12吨,创经济效益70余万元,同时降低了重金属污染风险。

2.盐类回收:高盐工业废水经“蒸发结晶+分盐”处理,可回收氯化钠、硫酸钠等工业用盐。某化工企业处理高盐废水时,采用MVR(机械式蒸汽再压缩)蒸发结晶技术,年回收工业盐2000吨,盐纯度达99.5%,实现了盐资源的循环利用。

3.有机物回收:制药、化工废水通过“萃取+精馏”工艺,可回收丙酮、乙醇等有机溶剂。某制药企业采用该技术,有机溶剂回收率达90%,年节约原料成本200万元。

、结论

工业废水综合治理与回收利用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降低工业污染的核心路径。预处理、生物处理、物理化学处理及膜分离等关键技术的协同应用,可实现废水的高效净化;水资源回用、有价物质回收、能源转化等模式,赋予废水“资源属性”,提升了处理的经济价值。工程案例表明,合理选择治理与回收技术,既能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又能创造显著的经济与环境效益。未来,随着技术集成化、智能化、低碳化发展,以及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工业废水将逐步从“污染源”转变为“资源库”,为工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顾业明.工业废水综合治理及其回收利用技术[J].化工管理,2020(35):34-35.

[2]沈飞,陈向荣,赵方,等.生化废水综合治理中的膜技术及其应用[J].生物产业技术,2010(5):66-72.

[3]吴高明.焦化废水(液)物化处理技术研究[D].湖北:华中科技大学,200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