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工程造价预测模型与应用
摘要
关键词
大数据分析;工程造价;预测系统;系统测试
正文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项目规模和复杂性持续上升,工程造价管理成了建筑行业里的一大难题,以往的工程造价预估方法大多依靠人工经验或者简单的回归分析,误差很大,碰到复杂工程环境的时候就很难给出准确的预算,近些年来,因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许多研究开始重视怎么借助这些新技术来优化工程造价预估,特别是针对那些数据量大、变量多的复杂建筑项目,能更好地解决传统方法的不足之处。
1大数据技术为工程造价预测带来方法论革新
一方面,通过多源异构数据融合打破信息孤岛,如将射频芯片采集的材料流转数据与无人机航拍的施工进度数据关联分析;另一方面,机器学习算法能够自动挖掘工程特征与造价间的隐性关联,如护岸型式与水流流速的交互作用对成本的影响。当前研究显示,基于大数据的预测模型已在中小河流治理、输电线路工程等领域实现精度突破,但其泛化能力与工程适配性仍需深化研究。
2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工程造价预测模型与应用
2.1改进LSTM时序预测模型构建
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是一种特殊的循环神经网络(RNN),能够有效处理时间序列数据中的长期依赖问题。然而,LSTM在某些情况下仍存在局限性,如梯度消失或爆炸问题。因此,可以通过输入门、遗忘门和输出门控制信息的流动;增加LSTM网络的层数,提高模型的表达能力;使用Adam优化器或其他优化算法(如RMSprop)来调整模型参数,以提高预测精度;结合其他模型(如ARIMA、CNN等)进行集成学习,提升预测性能等方法改进LSTM模型。
2.2数据采集与统计分析模块
数据采集与统计分析模块主要包括两个模块,分别是数据采集和统计分析,其中,数据采集模块主要是将项目库中的相关数据进行收集,然后将其上传到系统中。统计分析模块要是将相关信息进行处理,其中包括文本信息处理和图像信息处理。文本信息处理通过自然语言理解技术对文本进行解析,然后将其转化成适合存储的形式;图像信息处理主要是将图片转换成数字格式,并通过一定的算法对其进行存储。在数据采集过程中,需要对项目库中的数据进行收集,并将收集到的数据上传到系统中。统计分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方面是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将原始数据转化成数值型的形式;另一方面是对预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分析,通过一定的算法将其转化成数值型的形式。
2.3建筑项目的造价预测
在这项研究里,搜集了很多已完成的建筑项目的材料价格,人工花费,施工困难程度,工期长短以及地理位置等方面的数据,把这些数据录入到大数据平台当中,通过模型加以训练并实施预测之后,便得出了预测结果,XGBoost模型的预测偏差仅仅只有0.8%,但是传统方法却达到了3.3%,这样的结果又一次体现出依靠大数据分析来做工程造价预测模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2.4实时风险预警逻辑链设计
基于强化学习反馈系统,构建“监测-预测-预警-调整”闭环逻辑链。首先,利用改进LSTM模型分析历史成本数据,预测未来7d的造价趋势;其次,通过蒙特卡洛模拟量化风险因子(如建材涨价、工期延误)对总成本的影响概率。当实时监测数据(如钢筋采购价超阈值)触发预警时,系统自动生成多维度应对方案(如替代材料推荐、工序优化建议),并通过BIM可视化界面推送至管理端。通过深圳项目的全流程验证,BIM与人工智能融合模型在多源数据整合、动态成本跟踪及实时风险控制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为超高层建筑的精细化造价管理提供了可复用的技术路径。
2.5算法模型设计
基于工程造价数据的非线性、时序性特征,本文重点对比三类主流模型:BP神经网络模型:通过多层非线性映射逼近成本函数,在中小河流治理中表现优异。典型结构采用8输入节点(天然坡比等特征)、28个隐含层节点、1个输出节点(造价),经73次训练后均方误差可降至0.00028658,测试集相对误差控制在7.49%以内。其优势在于处理高维特征交互,但存在收敛速度慢的问题,可通过相关性剪枝算法优化节点数。CNN-LSTM融合模型:结合卷积神经网络(CNN)的空间特征提取能力与长短时记忆网络(LSTM)的时序建模优势。在房屋建筑工程中,CNN层可从材料价格矩阵中提取局部关联特征,LSTM层则捕捉季节性波动规律,较单一模型精度提升12%-18%。该模型特别适合工期长、受市场波动影响大的项目。集成学习模型:如随机森林与XGBoost算法,通过多棵决策树的投票机制降低过拟合风险。实际应用显示,XGBoost在处理材料价格、人工成本等混合特征时,预测偏差可控制在±3%以内,较传统回归方法精度提升20%。其可解释性强的特点便于造价人员理解关键影响因素。
2.6模型优化与精度提升
为了进一步提升模型的预测精准度,本研究采取了几种模型改良策略[7],第一,经过超参数调节,本研究改善了XGBoost模型的性能,调整了学习率和树的数量,以此来协调训练速度和预测精准度,第二,借助特征工程,对数据做了更深一步的加工,添加了一些交互特征,而且对缺失值实施了更为细致的填充,第三,运用了集成学习手段,为第t个基学习器的预测值。
2.7模型优化与精度提升
为了进一步提升模型的预测精准度,本研究采取了几种模型改良策略,第一,经过超参数调节,本研究改善了XGBoost模型的性能,调整了学习率和树的数量,以此来协调训练速度和预测精准度,第二,借助特征工程,对数据做了更深一步的加工,添加了一些交互特征,而且对缺失值实施了更为细致的填充,第三,运用了集成学习手段,把许多不一样的模型融合起来,从而进一步改进预测的精确度,比如把XGBoost同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这些模型融合起来,形成一个很强有力的预测体系,凭借集成学习,可以发挥各个模型的优点,进而加强总体的预测精准度。模型评估方面。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提出了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工程造价预测系统设计方案,可以有效提高工程造价预测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为提高工程造价预测的质量提供可靠保障。同时,该系统提高了数据收集效率,并提升了数据分析和处理速度。在实际工程造价预测工作中使用效果存在一定差距,未来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进行改进:①大数据分析技术在工程造价预测领域的应用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需要相关人员从多方面对其进行完善;②针对不同的数据来源,需要对大数据分析技术应用进行科学划分,提高系统的适用性和应用效率。
参考文献
[1]梁丽萍,刘潭飞,姚琳,等.数字化连接与信息对齐对竞争优势的影响:大数据预测分析能力的中介作用[J].管理工程学报,2025,39(03):28-43.
[2]赵玉芳,雷雯朴,刘治恩,等.基于药品监测大数据的内蒙古自治区儿童药品使用情况分析[J].中国药房,2024,35(23):2929-2935.
[3]方巍,张霄智,齐媚涵.MEPM模型:基于深度学习的多变量厄尔尼诺-南方涛动预测模型[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24,46(3):285-2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