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中产业规划的导向作用探析

期刊: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DOI: PDF下载

李启荣

安庆市国土空间规划编研服务中心 安徽安庆 246001

摘要

在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6.1%的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阶段,“产城脱节”“同质化竞争”等现象逐渐显现,产业规划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导向作用值得关注。本文探讨了产业规划与城市规划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了产业规划在城市规划中的五个重要导向作用。对此,可尝试改进措施。研究显示,产业规划在城市规划中占据重要地位,未来结合数字孪生等先进技术,有望进一步增强二者协同的科学性,为实现“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城市发展目标提供助力。


关键词

城市规划;产业规划;导向作用;产城融合

正文


引言

城市规划涵盖城市空间形态塑造、基础设施建设及公共服务配置等系统性布局工作,而产业规划则着重关注城市经济体系中的产业类型选择、结构优化升级与空间集聚模式构建。《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明确提出“依据产业发展需求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推动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的规划导向。本文将从产业规划影响城市规划的五个核心维度展开探讨,结合典型案例分析两者协同发展的有效路径,以期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1城市规划与产业规划的协同关系界定

目标协同:产业规划致力于培育经济增长点、增强产业竞争优势,城市规划则侧重于提升空间利用效率、增进公共福利,二者共同服务于城市的长远发展。以杭州为例,数字经济产业规划与智慧城市空间规划相互配合,不仅推动数字产业营收在GDP中的占比超过28%,还通过“未来社区”建设改善了居民生活条件。

空间协同:产业规划明确产业集中发展区域,如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城市规划则围绕这些区域完善交通、能源、教育等基础设施配套。以上海张江科学城为例,产业规划聚焦生物医药和集成电路领域,城市规划同步推进地铁16号线建设、上海科技大学设立以及质子重离子医院落成,有效实现了产业发展、人才集聚与服务配套的空间适配。

时序协同:产业规划通常会制定短期、中期和长期(的阶段性发展目标,城市规划需据此合理安排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例如,合肥半导体产业规划分阶段推进培育期、成长期和成熟期,城市规划相应布局长鑫存储产业园和半导体材料配套基地,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产业规划在城市规划中的五大导向作用

2.1导向城市功能定位:避免“千城一面”

城市功能定位的核心依据是产业规划,不同的产业类型决定了城市的核心功能与特色:工业主导型城市的产业规划聚焦“制造业集群”,城市规划侧重“产业园区、物流枢纽、工业配套”;服务主导型城市聚焦“金融、文旅、会展”,城市规划侧重“中央商务区(CBD)、文旅设施、交通枢纽”;创新主导型城市聚焦“研发设计、科技转化”,城市规划侧重“实验室、孵化器、人才社区”,推动城市布局鹏城实验室、某创业广场、人才保障房,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5.8%,PCT专利申请量连续19年居全国城市首位。反之,缺乏产业导向的城市功能定位易陷入“同质化”,2015-2020年,全国超130个城市提出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但仅少数具备“金融产业基础”的城市实现目标,多数城市因产业支撑不足导致规划落空。

2.2导向城市空间布局:实现“产城融合”

产业规划通过“产业集聚模式”引导城市空间从“摊大饼”向“多中心、组团式”优化,具体体现为:以产业园区引导功能分区,城市规划对应划分“工业集聚区、居住配套区、生态休闲区”,实现“工作-生活-休闲”15分钟通勤圈,职住平衡率达85%;城市规划配套建设龙域中心产业园、社区医院,就业岗位从2万个增至8万个,通勤距离从平均18公里缩短至10公里。

2.3导向城市资源配置:提升利用效率

产业规划通过“优先发展领域”引导城市土地、资金、人才等资源向核心产业倾斜,避免资源错配。在土地资源配置方面,产业规划确定“战略新兴产业”后,城市规划优先保障其用地需求。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某城市未按产业需求配置资源,将60%的土地用于传统化工项目,新兴产业用地仅占5%,最终导致2024年传统产业产值下降15%,新兴产业增长缓慢,资源浪费严重。

2.4导向城市生态环保:践行“绿色发展”

“双碳”目标下,产业规划通过“低碳产业选择、高耗能产业淘汰”引导城市规划落实生态保护要求,实现“经济与生态协同”:通过明确“禁止/限制类产业”,并同步划定占城市面积15%的滆湖生态保护区,促使2024年绿色产业产值占比达35%,单位GDP能耗较2020年下降18%,引导生态空间保护;推动“产业循环化”,像某工业园区构建“电子废弃物-再生材料”循环链,配套建设年处理固废50万吨的静脉产业园、再生水回用率达40%的再生水回用系统,实现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98%,引导基础设施布局;发展“新能源产业”。反之,某化工城市因忽视产业规划中的生态要求,未淘汰高污染产业且未配套足够污水处理设施,导致河流COD超标,2023年被生态环境部通报,后续需投入50亿元进行生态修复。

2.5导向城市可持续发展:推动“动态升级”

产业规划通过“产业迭代升级”引导城市规划“动态调整”,避免城市因产业衰退而停滞。在实践中,传统产业升级引导空间更新,如某产业规划将“钢铁工业”升级为“文创+体育+科技”,城市规划同步对首钢旧厂区进行改造建设首钢园,2024年园区产值达150亿元,带动城市西部区域复兴;新兴产业培育引导空间拓展,以某片区为例,其产业规划聚焦“人工智能、氢能源”,城市规划预留20平方公里“未来产业留白用地”,采用“弹性规划”模式动态调整用地性质,2024年新兴产业产值占比达60%。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资源型城市若缺乏产业迭代规划,易陷入“矿竭城衰”。

3优化产业规划导向作用的实施策略

3.1建立协同机制

为加强城市规划与产业规划的协同性,可成立由市政府牵头,发改、自然资源、工信等部门参与的“城市规划-产业规划协同领导小组”,通过“规划同编、审批同步、实施同督”的工作机制,保障二者深度融合。同时,推行“产业规划前置”制度,明确在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前需完成产业规划,以确保空间布局契合产业发展需求。例如苏州工业园采用“产业规划-空间规划”一体化编制模式,由园区管委会统一主导,有效避免了部门间规划脱节的问题。

3.2强化禀赋导向

制定产业规划需因地制宜,首先应基于城市资源、区位、产业基础制定差异化产业规划,例如农业城市可聚焦“农产品加工+乡村文旅”,港口城市可聚焦“临港物流+装备制造”;其次,建立“产业定位评估体系”至关重要,需从“资源匹配度、市场需求度、竞争力强度”三方面评估产业可行性,以此避免盲目跟风。

结束语

产业规划在城市规划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如同基石般影响着城市功能定位、空间布局等多个维度,与城市竞争力及可持续发展紧密相连。随着BIM、数字孪生等数字技术的不断成熟与推广,产业规划与城市规划协同工作有望迎来新的突破。借助数字孪生平台,可对产业落地后的空间利用、交通运行、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模拟推演,从而为规划方案的优化提供参考。从长远来看,若能将产业规划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参考,或有助于推动产城深度融合,助力城市实现宜居宜业的发展目标,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有益支持。

参考文献

[1]何鹤鸣,张京祥.链接型空间在产业区创新网络建构中的作用——以无锡、衢州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22(6):28-35.

[2]褚书顶,关涛,王洪燕.产业高质量发展导向下的工业用地控制线规划路径研究——以“东阳市工业用地控制线规划”为例[J].上海国土资源,2024,45(3):340-345.

[3]张雪军.新能源汽车充换电产业链战略规划研究——以山东省充换电产业链发展为例[J].汽车知识,2024,24(9):22-2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