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交通运行的人非电梯智能安全管控系统技术研发与应用

期刊: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DOI: PDF下载

陈晨

上海浦江桥隧运营管理有限公司,200000

摘要

随着城市交通的不断发展,越江大桥等人流密集区域的人非电梯安全管控成为重要课题。本文以闵浦三桥为研究对象,详细阐述了面向交通运行的人非电梯智能安全管控系统的研发过程,包括系统的技术架构、关键技术实现、创新点及应用效果。该系统通过视频识别、传感器融合等技术,实现了人车分流、火灾报警、人车计数等功能,有效提升了电梯运行的安全性和管理效率,为类似场景的电梯安全管控提供了参考。该系统自投入运行以来,显著提升了闵浦三桥越江通道的安全水平和通行效率,有效降低了安全事故发生率,实现了人非交通的精细化、智能化管理。其成功实践为同类大型桥梁及人流密集区域的电梯安全管控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解决方案,对推动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智能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交通运行;电梯智能安全管控系统

正文

引言

在现代城市交通网络中,越江大桥作为连接两岸的重要通道,其配套的人非电梯承担着行人和非机动车的运输任务。以闵浦三桥为例,每日非机动车流量达4500辆,高峰期单小时单向流量最高达450辆。然而,电动自行车自燃等安全隐患以及人车混乘带来的管理难题,对电梯安全管控提出了严峻挑战。

传统的管理方式依赖人工引导和基础消防设备,存在效率低、成本高、安全风险大等问题。因此,研发一套智能化的安全管控系统,实现人车分流、自动火灾报警等功能,成为保障市民出行安全、提升交通运行效率的关键。

为此,我们提出构建一套集智能监测、自动预警与应急处置于一体的综合管控系统。通过加装视频分析装置,自动识别非机动车与行人,实现电梯内人车智能分流;集成烟雾传感与温度探测模块,可在火灾萌芽阶段即刻报警并联动喷淋系统。该系统不仅能大幅降低安全事故风险,缓解高峰期拥堵压力,还可通过数据积累为后续运维提供决策支持,为越江交通要道提供坚实的安全屏障与效率保障。

二、系统总体设计

1.设计目标

本系统旨在通过技术手段实现人非电梯的智能化安全管控,具体目标包括:

(1)精准识别电梯内人车同梯场景,实现自动分流管控;

(2)实时监测电梯内火灾隐患,实现火灾自动报警与联动响应;

(3)准确统计人流、车辆数量,为电梯运能调度提供数据支持;

(4)实现与电梯控制系统的联动,部分替代人工操作,降低管理成本。

2.技术架构

系统采用“感知层-传输层-分析层-应用层”的四层架构:

(1)感知层:由安装在电梯轿厢内的高清摄像头、激光位移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等设备组成,负责采集图像、电梯运行状态、环境参数等数据;

(2)传输层:通过交换机和网络设备,将感知层采集的数据传输至分析层,确保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实时性;

(3)分析层:部署人车分流算法服务器、火灾识别算法模块等,对传输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实现目标识别、状态判断等功能;

(4)应用层:包括监控平台、联动控制装置等,实现数据展示、远程控制、报警响应等应用功能。

三、关键技术实现

1.人车分流系统

(1)技术路线

采用基于视频图像识别的技术方案,通过在电梯轿厢内安装200万像素以上的高清摄像头,实时获取轿厢内图像。利用YOLO模型和ResNet卷积神经网络,对图像中的行人和电动自行车进行特征提取和分类识别。当检测到人车同梯时,系统立即联动电梯控制系统,暂停电梯运行并发出语音提示,直至人车分离。同时,系统采用动态阈值算法优化误报率,通过多帧验证机制确保识别准确性。当异常事件解除后,电梯将自动恢复运行并生成包含时间、图像的预警记录。系统支持联网管理,物业可通过移动端实时接收告警信息,实现电梯安全管理的智能化和闭环化。

(2)难点解决

针对不同型号电动车、遮挡物干扰等问题,通过积累大量样本数据(涵盖不同季节、天气、光照条件),采用深度学习算法进行模型训练,不断优化识别准确率。同时,设计电梯模式自动切换功能,根据电梯到达顺序灵活转换车专用梯和人专用梯,提升运能利用率。系统通过实时监控与分析,动态优化调度策略,实现车梯与人梯的高效协同,最大化通行效率。

2.火灾报警系统

(1)技术实现

整合烟雾、温度、火苗等多要素识别技术,通过摄像头采集图像,结合温度传感器数据,利用智能算法判断火灾情况。当检测到异常时,系统自动截取画面、生成简报,并传输至管理中心及消防部门,同时联动电梯停止运行、启动排烟等应急措施。

(2)优势

相比传统的烟雾传感器报警,该系统能更快速、准确地识别火灾初期迹象,缩短响应时间,为救援争取宝贵时间。该系统通过多传感器融合与AI算法,不仅能检测烟雾,更能分析温度变化、气体成分及火焰光谱,从而在明火产生前识别阴燃等异常状态。

3.人车计数系统

基于视频识别技术,对进出电梯的行人和非机动车进行分别计数。考虑到人车分流过程中人员进出可能导致的计数误差,采用红外传感器与重量传感器融合的方式,结合图像识别算法,提高计数准确性。系统可生成日报表、月报表等,为电梯运能调度提供数据支持。

4.电梯状态数据获取与联动控制

(1)状态数据获取

由于闵浦三桥的电梯控制主板无数据外接端口,采用加装激光位移传感器的方式,实时获取电梯轿厢位置、运行次数等数据,无需改动电梯原有结构,确保运行安全。

(2)联动控制

自主研发信号控制及联动装置,将控制信号接入电梯光幕或开门按钮控制线路,实现对电梯门的开关控制。在紧急情况或违规场景下,系统可自动发送控制信号,停止电梯运行,保障安全。

四、系统创新点

1.基于视频识别的人车精准识别技术:通过多对象跟踪算法和AI自学习机制,实现对不同型号电动车、带遮挡物车辆及行人的准确区分,识别准确率达99.5%以上。

2.火灾多要素智能识别技术:融合图像、温度、烟雾等多维度数据,提高火灾识别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识别率达100%。

3.灵活的电梯模式切换机制:根据电梯到达顺序自动转换车专用梯和人专用梯,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运能。

4.非侵入式数据采集与联动控制:采用外接传感器和自主研发联动装置,避免对电梯原有控制系统的改动,确保系统稳定性和安全性。

五、应用效果

1.安全性能提升

系统运行后,成功避免了人车同梯带来的安全隐患,未发生因电动车自燃导致的人员伤亡事故。火灾报警系统响应迅速,在模拟演练中能准确识别火情并联动应急措施。

2.管理效率优化

通过智能化管控,现场电梯管理人员数量从18人减少至6人,降低了人力成本。同时,电梯运行效率提升,高峰期等待时间缩短,市民出行体验改善。

3.数据支持决策

人车计数功能提供的流量数据,为电梯维护计划制定和运能调度提供了科学依据,减少了电梯故障发生率。

六、结论

面向交通运行的人非电梯智能安全管控系统通过融合视频识别、传感器技术和智能算法,有效解决了人非电梯的安全管控难题。该系统在闵浦三桥的应用表明,其在提升安全性、降低成本、优化管理等方面效果显著。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迭代,该系统可在更多类似场景推广应用,为城市交通的智能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展望未来,该系统可进一步结合5G通信与物联网技术,实现更高效的人车识别与动态响应。在大型社区、地铁出入口、过街天桥等人非混行高频场景中,它将有效提升通行效率、降低事故风险,并通过数据积累为城市规划提供决策支持。该系统不仅代表了一种技术创新,更构建了人、车、设施协同共治的智慧交通新范式,有望成为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公共安全治理迈向精准化与智能化。

参考文献

[1]李博,杨欣。基于AI边缘计算的铁路行车视频监控智能识别研究[J].科技与创新,2022(01).

[2]薛磊,曹旌,褚海波,等。变电站工作区域智能识别系统研究[J].黑龙江电力,2019,41(6).

[3]赵羽,杨洁,刘淼,等。面向视频监控基于联邦学习的智能边缘计算技术[J].通信学报,2020,41(10):109-115.

[4]李荣增。基于视频识别的铁路入侵检测研究与实现[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6.

[5]吕阿斌。视频分析与边缘计算在天车工作面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2020,49(12):34-35.

作者简介:陈晨34岁安徽宿州人,工科学士工程师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