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工程材料的检测技术研析
摘要
关键词
市政道路工程;材料检测;研究
正文
引言
原材料质量是决定道路桥梁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优质的原材料是确保工程结构安全、稳定和耐久的基础。通过试验检测,可以准确掌握原材料的物理性能、化学性质等指标,判断其是否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从而避免使用不合格原材料带来的质量隐患。深入研究道路桥梁工程原材料的试验检测技术,探讨改进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市政道路工程材料检测的重要性
市政道路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市民的出行安全和城市的运转效率。而道路工程材料的质量是决定道路整体质量的核心因素,如路基填料、路面沥青混合料、水泥混凝土、砂石料等材料的性能,都会对道路的强度、稳定性、耐久性产生深远影响。通过科学规范的检测技术,能够提前发现材料是否符合设计标准和相关规范要求,避免不合格材料用于工程建设,从源头把控道路工程质量。同时,检测数据还能为工程设计优化、施工工艺改进提供依据,有助于降低工程后期的维修成本,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保障城市交通的顺畅与安全。
2市政道路工程材料检测技术
2.1水泥材料检测
在市政道路工程中,水泥材料是必不可少的原材料之一。施工现场可通过物理、化学检测两种技术形式,对水泥物理特性和耐磨性等性能进行系统检验与分析。在现阶段的市政道路工程中,对于水泥材料的应用通常以国产水泥为主,施工人员要结合水泥强度、型号与等级的不同,确定具体的检测技术措施,并根据其细度、砂浆流动速度、凝结时间等,确定合适的水泥材料混凝土质量。对于水泥物理性能测试,建议选取筛分法,在激光粒度分析仪的辅助下对水泥颗粒的大小分布情况进行精准测量;灵活选用雷氏夹法、沸煮法等,对水泥硬化阶段的体积变化进行严格检测,查看其是否符合市政道路建设标准。在检测水泥材料的力学性能时,需要根据不同水泥品种的特点,对其强度等级实施化学检测,以此来严格测量水泥砂浆的耐磨性,详细记录各龄期水泥强度值,进而对水泥质量等级做出客观评定。
2.2土料检测技术
针对市政道路施工中的土料检测操作,要求按照土击试验的方式,科学测量土样干密度和含水量,然后细致绘制二者的关系曲线,将这两类数据作为击实试验的参考标准。在现阶段的土工试验操作中,液塑性极限试验的应用比较常见,在这样的试验过程中可以详细了解土料各项性能参数。现场人员要根据工程质量要求和周围环境特点,在施工区域中选取出一定的土样,将适量清水加入其中,在此基础上测量土料实际含水量,然后通过渗透试验方式,准确判断土料各项指标参数的关系,如含水量、渗透系数等等。值得注意的是,当土料的实际渗透深度达到一定标准时,通常为20mm左右,现场人员可结合最终检测数据了解土样性能,其含水量即实际液限值。值得注意的是,原材料试验的各项试验数据要保证符合相关标准和设计要求,一旦发现某项指标达不到设计标准时,通过更换土料、调整施工参数等进行处理,检测不合格土料一律不得投入生产作业。
2.3沥青混合料检测
沥青混合料是路面面层的主要材料,其性能直接影响路面的抗车辙能力、低温抗裂性、水稳定性等。检测项目包括马歇尔稳定度、流值、空隙率、沥青含量、矿料级配等。马歇尔试验:将沥青混合料制成标准试件,在规定温度和加载速率下进行压缩试验,测定稳定度(试件所能承受的最大荷载)和流值(达到最大荷载时的变形量),以此评价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沥青含量检测:离心分离法是常用方法,利用离心力使沥青与矿料分离,通过称量分离后沥青的质量计算沥青含量,确保沥青用量符合设计要求,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混合料性能。矿料级配检测:将分离后的矿料进行筛分,分析不同粒径颗粒的含量比例,级配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混合料的密实度和强度,良好的级配能提高路面的使用性能。
2.4砂石料检测
砂石料是沥青混合料、水泥混凝土等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对混合料性能影响显著,检测项目包括颗粒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针片状颗粒含量、压碎值等。颗粒级配检测:通过筛分试验确定砂石料中不同粒径颗粒的分布情况,级配良好的砂石料能减少水泥或沥青的用量,提高混合料的密实度。含泥量与泥块含量检测:含泥量过高会降低混合料的强度和耐久性,通过水洗法测定含泥量;泥块含量则通过筛分和称量确定,避免泥块在混合料中形成薄弱环节。压碎值检测:将砂石料装入规定的试模中,施加一定的压力,测定其破碎后的细料含量与总质量的比值,压碎值越小,说明砂石料的强度越高,能更好地承受荷载。
3市政道路工程材料检测技术优化方法
3.1建立标准化的样品采集与流转机制
样品采集是检测工作的源头,需制定严格的采样规范,明确不同材料的采样数量、频率和方法。例如,沥青混合料采样应在摊铺过程中连续采集,每批次至少采集3个样品,混合后分成试验样和备用样;砂石料采样需从不同料堆、不同深度处选取,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同时,建立样品唯一标识系统,通过二维码或RFID标签记录样品的来源、采集时间、检测项目等信息,实现样品从采集、运输、存储到检测的全程可追溯。在样品流转过程中,设置专门的交接台账,明确各方责任,避免样品混淆或损坏。
3.2完善检测人员培训与考核体系
定期组织检测人员参加专业培训,内容包括新型检测技术、设备操作、标准规范等,提升其专业素养和操作技能。培训后通过理论考试和实操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评估培训效果,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建立检测人员业绩档案,记录其检测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作为晋升、奖惩的依据,激励检测人员提高工作责任心。此外,鼓励检测人员参与行业交流和技术研讨,学习先进的检测经验和方法,推动检测技术的创新应用。
3.3建立多方协同的质量监督机制
引入第三方检测机构参与工程材料检测,与施工单位自检、监理单位平行检测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印证的质量管控体系。第三方检测机构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和公信力,独立开展检测工作,出具客观公正的检测报告。同时,建设单位定期对检测工作进行巡查,检查检测单位的资质、检测流程、数据记录等是否符合要求,对发现的问题责令限期整改。此外,利用社会监督力量,公布检测结果和举报渠道,接受公众对检测工作的监督,确保检测过程的透明化和公正性。
3.4应用智能化检测设备与系统
借助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研发智能化检测设备,实现检测过程的自动化和数据的实时传输。例如,在砂石料筛分检测中,采用自动化筛分设备,通过传感器控制筛分时间、振幅等参数,减少人为操作误差,同时设备可自动记录各筛层的颗粒含量,生成级配分析报告。
结束语
综上所述,材料质量是市政工程建设的核心内容,施工现场要科学采用先进的检测技术,对市政道路原材料开展必要的检测工作,详细了解各类材料性能与质量问题,认真做好材料采购、储存和使用过程的质量控制,健全材料质量体系,促进市政道路工程的顺利建设。
参考文献
[1]林清泉.市政道路路基用土和路面基层材料试验检测探析[J].新城建科技,2024,33(07):136-138.
[2]宋积玲.关于市政工程材料检测和质量控制措施的研究[J].散装水泥,2023,(02):25-27.
[3]朱福莉.提高市政工程材料检测数据准确性路径研究[J].科技风,2021,(21):177-1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