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电气安装与给排水工程协同施工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建筑电气安装;给排水工程;协同施工;耦合机理;优化路径;协同管控
正文
0 引言
在现代建筑工程精细化施工要求下,电气安装与给排水工程作为核心组成部分,二者的协同质量直接影响工程整体效率、成本与安全。当前,两大工程常因前期规划脱节、技术衔接不畅、管控缺乏协同等问题,导致施工冲突频发、工期延误,甚至留下质量安全隐患。梳理国内外研究发现,现有成果多聚焦单一工程技术优化,对二者协同施工的核心耦合机理、全流程协同路径探索不足。基于此,针对协同施工的关键要素与技术关联展开分析,从设计、施工、管控全阶段提出优化策略,旨在为推动建筑电气与给排水工程高效协同提供支撑,助力提升建筑工程整体建设水平。
1 建筑电气与给排水工程协同施工的核心要素与耦合机理
1.1 协同施工的关键影响要素识别
协同施工的高效推进需先明确关键影响要素,从多维度系统梳理可归纳为三类核心要素。技术要素涵盖两大工程的技术标准匹配度、管线布局兼容性及设备接口适配性,是协同施工的基础前提,若技术参数不统一易导致管线碰撞、设备无法衔接等问题。管理要素包括施工组织架构的协同性、沟通机制的顺畅度及进度计划的同步性,需建立跨专业管理团队,确保信息传递及时、责任划分清晰,避免因管理脱节引发施工混乱。环境与资源要素涉及施工现场空间分配、材料供应统筹及交叉作业时间协调,合理规划施工区域与资源调配,可减少不同工程间的空间争夺与资源浪费。通过对这些要素的系统识别与优先级排序,为后续协同施工优化提供靶向方向,确保协同工作聚焦核心矛盾与关键环节[1]。
1.2 两大工程的技术耦合关系分析
建筑电气与给排水工程在技术层面存在深度耦合关系,主要体现在管线布局、设备联动及功能实现三方面。管线布局上,二者管线常共用建筑空间,电气管线需避开给排水管道的渗漏风险区域,给排水管道布置需考虑电气设备的防干扰要求,如避免水管与强电管线平行敷设过近导致的安全隐患,形成空间布局上的相互制约与适配关系。设备联动方面,给排水系统的水泵、阀门等设备需依赖电气系统提供动力与控制信号,而电气设备的安装位置又需结合给排水设备的运行需求,如配电箱需远离水源避免受潮,二者形成功能上的协同依赖。功能实现上,现代建筑的智能控制需求要求两大系统数据互通,如给排水系统的流量、压力数据需传输至电气控制系统实现自动调节,电气系统的能耗数据也为给排水系统优化提供依据,技术耦合程度直接决定建筑整体功能的稳定性与智能化水平。
1.3 协同施工的效率提升逻辑构建
协同施工的效率提升需围绕“减少冲突、优化流程、强化协同”构建逻辑框架,从问题解决与价值创造双重视角形成完整逻辑链。首先以“冲突预控”为起点,通过前期对技术、管理、资源要素的梳理及技术耦合关系的分析,提前识别可能出现的施工冲突点,如管线交叉、作业时间重叠等,制定针对性预控方案,从源头降低冲突发生概率,减少返工与整改成本。其次以“流程协同”为核心,将两大工程的施工流程进行一体化重构,实现设计、备料、施工、验收等环节的同步推进,例如在管线安装阶段采用“同步测量、分区施工、交叉验收”模式,缩短工序衔接时间,提升整体施工进度。最后以“价值协同”为目标,构建“要素识别-冲突预控-流程优化-价值提升”闭环,实现工程综合效益提升[2]。
2 建筑电气与给排水工程协同施工的优化路径
2.1 前期设计阶段的协同规划策略
前期设计阶段需构建多专业协同规划体系,打破电气与给排水专业的设计壁垒。首先,建立联合设计团队,明确各专业设计节点与衔接要求,在设计初期同步开展需求调研与方案研讨,确保电气管线与给排水管道的路由规划、空间布局充分适配,避免后期施工中出现位置冲突。其次,引入BIM技术搭建协同设计平台,将电气与给排水设计模型整合,通过三维可视化模拟提前排查管线交叉、标高重叠等问题,并结合建筑整体功能需求优化设计方案。同时,制定协同设计标准与流程,明确设计成果的审核机制,要求两专业对关键衔接部位(如管线穿楼板、墙体处)的设计参数进行联合确认,确保设计方案既符合各专业技术规范,又具备施工可行性,为后续施工协同奠定基础[3]。
2.2 施工实施阶段的流程协同优化
施工实施阶段需以流程协同为核心,提升两大工程的施工衔接效率。一方面,制定协同施工进度计划,结合工程总工期要求,明确电气与给排水工程的施工顺序、交叉作业时段及衔接节点,优先安排影响后续工序的关键工作,如管线预留孔洞的同步施工、设备基础的联合浇筑。另一方面,建立现场协同沟通机制,设立专职协同协调人员,定期组织两专业施工班组召开沟通会议,及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管线排布调整、工序衔接矛盾等问题;利用移动端协同管理平台,实时共享施工进度、质量检测等信息,实现施工动态同步。此外,优化交叉作业流程,对需同步施工的区域划定明确作业范围与安全防护措施,避免工序干扰,确保电气安装与给排水施工高效衔接、有序推进。
2.3 质量与安全的协同管控体系构建
质量与安全的协同管控需覆盖施工全流程,建立多维度管控体系。在质量管控方面,制定统一的质量验收标准,对电气与给排水工程的衔接部位(如管线接口、设备连接)实行联合检验,明确两专业共同参与的质量控制点;引入全过程质量追溯系统,对材料进场、施工工序、检测结果等信息进行同步记录,实现质量问题的精准溯源与协同整改。在安全管控上,开展联合安全培训,强化两专业施工人员的交叉作业安全意识,明确不同作业场景下的安全操作规范;建立现场安全巡查联动机制,由专职安全员与两专业技术负责人共同开展安全检查,重点排查管线施工中的用电安全、高空作业防护等隐患,及时制定整改措施并跟踪落实。通过质量与安全的协同管控,全面提升工程建设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3 结语
本研究围绕建筑电气与给排水工程协同施工展开,通过识别关键影响要素、剖析技术耦合关系,明确了协同效率提升逻辑,并从前期设计协同规划、施工流程优化、质量安全协同管控三方面,提出了系统性优化路径,为解决二者施工协同难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受研究范围与实践条件限制,对复杂超高层建筑中两大工程的协同适配性、智能化技术在协同管控中的深度应用仍需进一步探索。未来可结合新型建筑技术发展,深化协同机理研究,并加强不同类型建筑项目的实践验证,推动协同施工策略更贴合工程实际,助力建筑工程实现更高质量的精细化建设。
参考文献
[1]张青.浅谈电气安装工程与土建工程的施工配合[J].工程质量, 2010.
[2]柏春雨,尉杰,刘士秀.电气安装工程与土建工程的协调配合施工[J].科技信息, 2010(14):1.
[3]孙建,辛强.试论建筑给排水工程及其电气工程的安装施工[J].现代装饰, 2022(15):193-1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