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式设计策略在夏热冬暖地区高层住宅建筑节能中的应用

期刊: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DOI: PDF下载

肖潇1 金进2

372328198508241222 330103197305232017

摘要

本文针对夏热冬暖地区高层住宅建筑的节能需求,探讨被动式设计策略的应用路径。通过分析该地区气候特征与建筑能耗特点,提出建筑形体优化、围护结构节能、自然通风与遮阳系统等关键技术措施,以降低建筑能耗并提升室内舒适度。研究强调在设计阶段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减少对主动式能源系统的依赖,实现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节能目标。结果表明,合理应用被动式设计策略可有效改善建筑热环境,降低运行能耗,为夏热冬暖地区高层住宅建筑节能提供可行方案与技术参考。


关键词

被动式设计;夏热冬暖地区;高层住宅;建筑节能;围护结构;自然通风;遮阳系统;形体优化

正文


1 引言

夏热冬暖地区气候条件特殊,夏季高温高湿,冬季温和少寒,对高层住宅建筑的节能与室内热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依赖主动式空调系统的方式不仅能耗高,还易导致室内外环境失衡与舒适度下降。被动式设计策略通过建筑形体优化、围护结构改良、自然通风与遮阳等手段,充分利用自然能源与气候条件,降低建筑运行能耗并提升居住舒适度。本文旨在探讨被动式设计在该地区高层住宅中的适配性与应用路径,提出针对性的技术策略与实施方法,为夏热冬暖地区绿色建筑发展与节能降耗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

2 气候特征与节能需求分析

2.1 夏热冬暖地区气候特点

    夏热冬暖地区全年气温较高,夏季漫长且伴随高温高湿天气,太阳辐射强烈,空气湿度大,人体舒适度普遍偏低。冬季气温相对温和,但仍存在一定的低温时段,部分区域可能出现短暂寒潮。该地区降雨集中在夏季,多伴随雷暴与强对流天气,空气流通受地形与城市热岛效应影响明显。这种气候条件下,建筑需要重点应对夏季的隔热与降湿需求,同时兼顾冬季的保温与通风平衡。

气候特征对建筑能耗结构产生显著影响。夏季需要大量能源用于制冷与除湿,冬季则对供暖需求较低,但需注意室内外温差引起的不舒适感。太阳辐射、主导风向、湿度变化等因素在建筑设计中需被充分考虑,以利用有利的气候条件并规避不利影响。通过科学分析当地气候参数,可以为被动式设计策略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据,实现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共生。

2.2 高层住宅建筑能耗特征

高层住宅建筑由于体量较大、居住密度高,其能耗特征与低层建筑存在明显差异。外立面面积相对较小,但窗户总面积通常较大,导致建筑整体热交换增加。电梯、给排水、公共照明等共用设施的运行能耗在总能耗中占比显著。夏季制冷负荷集中且峰值高,冬季供暖需求较低,但生活热水能耗常年稳定存在。建筑内部人员活动密集,通风与室内空气质量控制也是能耗的重要组成部分[1]

    建筑朝向、围护结构性能、遮阳与自然通风系统的设计水平,直接影响建筑的运行能耗。不合理的设计会导致能源浪费与居住舒适度下降,如西晒面过热、室内湿度过高或通风不畅等问题。因此,针对高层住宅的能耗特征,制定有针对性的被动式设计策略,是实现节能目标的关键环节。

2.3 被动式设计的适配性分析

被动式设计策略在夏热冬暖地区高层住宅中具有良好的适配性。该地区丰富的太阳能资源与主导风向,为自然采光、自然通风与被动式冷却提供了有利条件。通过合理的建筑朝向控制、围护结构隔热设计、高效遮阳系统与自然通风路径优化,可以有效降低夏季制冷需求,减少主动式设备运行时间。冬季则可利用太阳能采暖与保温设计,维持室内温度在舒适范围。

适配性分析需结合建筑功能布局与气候条件,评估不同被动式策略的实施效果与可行性。例如,在高密度城市环境中,建筑间距较小,遮阳与通风设计需考虑周边建筑的影响;在湿热气候下,防潮与防霉措施需与隔热设计同步进行。通过系统评估,可以确定最适合当地条件的被动式设计组合方案,实现建筑节能与居住舒适度的双重提升。

3 被动式设计策略与技术路径

3.1 建筑形体优化与朝向控制

建筑形体优化是被动式设计的重要起点。在夏热冬暖地区,高层住宅应优先采用紧凑的平面布局,减少建筑外表面积与体积比,降低热量传入与散失。合理控制建筑长宽比与进深,可有效平衡采光与遮阳需求。通过引入退台、挑檐等形态处理,既能改善立面阴影效果,又能为住户提供户外活动空间。同时,建筑高度与周边环境的关系需被纳入设计考量,避免因建筑过密导致的通风受阻与日照不足[2]

    朝向控制直接影响建筑全年能耗表现。在该地区,应优先保证主要居住空间面向常年主导风向,以利于自然通风与夏季降温。南向可获得充足冬季日照,但需通过遮阳措施避免夏季过热。东、西向应尽量减少开窗面积,或通过阳台、百叶等构件进行有效遮挡。通过综合考虑日照、风向与景观条件,可在满足居住舒适度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能源消耗。

3.2 围护结构节能设计

    围护结构是建筑隔热与保温的核心屏障。外墙应采用高效保温隔热材料,结合外墙外保温或自保温体系,减少夏季热量传入与冬季热量损失。屋面设计需兼顾隔热与防水,可采用倒置式屋面、种植屋面或反射隔热涂层,降低太阳辐射吸收。门窗系统应选择高性能节能产品,提升气密性能与隔热性能,减少冷热损失与结露风险。

    在湿热气候条件下,围护结构还需重视防潮与防霉设计。合理设置防潮层与通风空腔,避免墙体与屋面内部受潮。外墙与屋面的热惰性应与当地气候特点匹配,通过材料热容量调节室内温度波动。此外,建筑外立面颜色与材质选择应考虑太阳辐射吸收系数,浅色与低吸收系数材料有助于降低建筑表面温度,减少热量传入室内[3]

3.3 自然通风与遮阳系统设计

    自然通风是夏热冬暖地区降低室内温度与改善空气质量的有效手段。高层住宅应通过合理的平面布局与开窗设计,形成顺畅的通风路径,利用风压与热压促进空气流动。在户型设计中,可设置通透的客厅与阳台,配合可开启的高窗与通风百叶,增强室内外空气交换。对于核心筒区域,可通过竖井通风或机械辅助自然通风,改善电梯厅与楼梯间的热环境。

    遮阳系统设计需兼顾夏季防晒与冬季采光需求。固定遮阳如挑檐、遮阳板适用于南向与东向立面,可有效阻挡正午与清晨阳光;活动遮阳如百叶、卷帘则适用于西向与大面积玻璃窗,根据天气与使用需求灵活调节。遮阳构件的设计应与建筑立面风格相协调,同时考虑对视野、通风与采光的影响。通过自然通风与遮阳系统的协同设计,可显著降低建筑制冷负荷,提升居住舒适度。

4 结语

本文系统探讨了被动式设计策略在夏热冬暖地区高层住宅建筑节能中的应用路径。通过对气候特征与建筑能耗特点的分析,明确了形体优化、围护结构节能、自然通风与遮阳系统等关键技术方向。研究表明,在设计阶段充分融入被动式理念,能够有效降低建筑运行能耗,改善室内热环境,提升居住舒适度。合理的朝向控制与形体处理可减少太阳辐射得热与热量损失,高性能围护结构能够阻隔室外温度波动,自然通风与遮阳系统的协同应用可显著降低制冷需求。然而,被动式设计的实施仍面临建筑密度、造价控制与住户行为等因素的制约,需要在设计、施工与运营全生命周期中持续优化。未来应加强多学科协作,推动技术集成与标准化建设,为夏热冬暖地区高层住宅建筑节能提供更加科学、经济与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王云新.夏热冬暖地区沿海城市高层住宅建筑节能设计[J].福建建设科技,2007(4):70-71+67.

[2]李东和,刘甦,孔亚暐.夏热冬暖地区被动式建筑设计策略[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7,32(1):55-59+85.

[3]卓晋勉.夏热冬暖地区被动式建筑节能设计探讨[J].福建建设科技,2012(2):60-6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