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工业遗产发展与保护路径——以保定市西郊八大厂为例

期刊: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DOI: PDF下载

于彦霄

保定市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河北 保定 071000

摘要

保定是京畿战略重地,在省内起到了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作用。而自近代以来,伴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我国社会形态急剧变化,保定工业发展状况也经历了以传统工业为主到以近代工商业为主的过渡。本文以西郊八大厂为例,通过溯源其发展历史,期望探索寻找保定工业遗产活化保护的新思路与新途径。


关键词

保定工业遗产、溯源、保护路径

正文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为顺应国家发展趋势与区域发展态势,保定市工商业发展主要经历了解放初期及时规划、上世纪 50 至 70 年代奠基规划、上世纪 80 至 90 年代扩展规划与面向新世纪转型规划四个阶段引导保定城市职能不断优化,城市空间有序拓展。然而随近年来我国城市产业转型,各地对旧工业区“推倒重来”成为常态化,工业遗产文脉惨遭破坏。群众对城市历史的参与感与归属感普遍缺失。因此,本文通过查阅文献,调研走访等形式,将对保定工业遗产发展与保护路径的思路总结如下。

一、西郊八大厂发展沿革

伴随着1953年一五计划推出,中苏两国政府正式签订了苏联援助中国 156 项重点建设的协议。保定市委、市政府也抓住了这一有利时机,划定保定市铁路以西为新工业区,建设形成了保定人引以为豪的西郊八大厂。结合建设背景,发展沿革可主要概括如下。

(一)解放后及时规划,奠定工业发展基础。面对新中国成立后需大力发展工业生产、实现经济繁荣的需求,保定市委市政府确定保定由消费城市传变为工业城市的发展目标经过三年的努力,使有了一定的发展,形成了国营、集体、合作社营和私营组成的多形式工业体系,改变了私营工业一统天下的局面,但是工业落后的状况在这一阶段并未从根本上扭转。

(二)1953年推出一五计划后,逐步发展阶段。从当时的客观条件来看,保定市距首都近,且位于太行山东麓,地形平坦京广铁路横穿而过,交通方便距离一亩泉较近,水源状况良好,适宜发展轻工、化工、纺织等行业。因此1956年轻工业部率先确定在此建设造纸厂,随后人造纤维厂、热电厂、棉纺厂、胶片厂、畜电池厂、变压器厂等也先后来保建厂。保定逐步确定了城市跨越京广铁路向西发展新工业园区的城市规划,西郊八大厂的建设发展由此拉开序幕。

(三)1962年二五计划完成时,西郊工业区基本建成。在这一时期各工业企业陆续投入生产,为保定彻底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奠定了基础。并在此后逐步迎来大发展阶段。

二、西郊八大厂遗产价值

西郊八大厂规模庞大,体制严谨,以第一棉纺厂、乐凯胶片厂为首代表了一批当时最先进的工业生产方式,以风格鲜明的建筑记录了那个时代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和特殊的历史背景,是保定市发展历程中不可磨灭的历史印记经概括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

(一)历史价值。以乐凯胶片厂为例,乐凯胶片的生产促进了中国感光工业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乐凯产品先后创造了中国感光工业历史上 100 多个“第一”,填补了我国一个又一个“空白”,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国防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西郊八大厂的发展史,体现了保定现代化工业的发展史,也是保定工业历史的一个缩影。

(二)艺术价值。以保定市热电厂为例,其现存厂房和晾水塔等一系列当初基于生产的需要而建设的建筑,建筑空间高大宽敞,具有较大的改造空间。在厂区中穿行时,供热的管道曲折蜿蜒,原始锅炉的复杂结构,竟有类似蓬皮杜艺术中心结构主义的鲜明风格。

(三)经济价值。从宏观层面看,大部分工业遗产的外围护结构保存良好,外部绿化措施已有一定基础,高大的塔架类结构给扁平的厂房空间带来竖向张力,致使该厂区的空间变化丰富,种类齐全,具有相当高的保护价值和开发价值,完全可以作为集酒店住宿餐饮娱乐科学普及游览参观摄影取景等多方面功能为一体的工业综合体,实现工业遗产经济价值的再度升华。

三、西郊八大厂保护激励路径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完整有序的文化传承是发扬华夏精神的根基。工业遗产作为人类文明的结晶,承载着城市社会发展的印记。针对保定市西郊八大厂价值特征鲜明,工业遗产相对保存完好的特征,现提出以下几种保护路径。

(一)博物馆改造。列车电站内部的昊天厂房为例,是列车电站基地内最老、最大的工业建筑,经改建后建筑面貌转变很大,较难恢复其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故希望修复保留现有场地及建筑,将其作为时代工业标签进行保存从而成为城市文化和艺术的重要载体。

(二)城市公园改造这一方式能有效辐射改善周边环境景观,在千城一面的城市建设大环境下讲述保定独一份的工业故事,极大提升周边土地开发价值激发地区活力,塑造独一无二的城市副中心。

(三)用地功能综合再开发,运用“混合使用”理念进行工业遗产项目的开发建设。对厂区内原有建筑,器械等进行保护和修缮,在保存其原有历史风貌的前提下,置换内部空间,配合周边环境形成极具吸引力的公共广场和新业态建筑体现保定市近现代工业发展历程的完整印迹。

(四)培养当地人才进行弘扬与传承,开设相关岗位创造就业机会。现阶段工业遗产的停滞不前大多存在业态转型未完成,保护力度较弱、群众参与度不高等问题。而在同步推进工艺遗产转型升级的过程中积极开设相关就业岗位即可以推动城市经济发展,又可以有效提升居民参与度与关注度,培养大众对工业遗产的保护意识,为城市记忆的传承赓续力量。

四、小结

保定工业遗产文化丰富而灿烂,它以不同的工厂形态映射出城市发展轨迹,从不同方面展示着当时的精神风貌与时代特征。但在时代洪流的裹挟下,大量工业遗产面临废弃、闲置、占用城市发展用地等问题。大量工业用地如何转型升级已然成为了社会焦点。

在地大物博的中国,在近现代以工业为主进行发展的城市远不止保定一座。而在本文中,本人仅以保定地域内的西郊八大厂为研究对象,因此虽然本文列举探索了工业遗产发展保护路径,但有一定的局限性。如何全方位、多角度、因地制宜地实现工业遗产的再出发,仍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保定市委员会.城市记忆——保定老工厂[M].河北大学出版社,2022:232-245

[2]苏锐.基于“城市触媒”的工业遗产更新策略研究[D].重庆大学,2014.

[3]吕博学.工业遗产之路视角下京津冀工业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策略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2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