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安全风险预警与应急管理机制探讨

期刊: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DOI: PDF下载

李贺

220323198609156936

摘要

本文聚焦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预警与应急管理机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高层建筑数量不断增多,施工安全问题愈发凸显。文章首先分析了高层建筑施工中常见的安全风险,如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等。接着探讨了安全风险预警机制的构建,包括风险识别、评估与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最后阐述了应急管理机制的重要性,涵盖应急预案制定、应急资源储备与应急演练等方面。旨在通过完善的预警与应急管理机制,降低高层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保障施工人员生命和财产安全。


关键词

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风险预警;应急管理;机制探讨

正文


前言:在城市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相较于普通建筑施工,高层建筑施工具有施工周期长、技术难度大、作业环境复杂等特点,这使得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显著增加。安全事故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会对社会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建立科学有效的安全风险预警与应急管理机制,对保障高层建筑施工安全至关重要。通过及时准确的风险预警和高效的应急处置,能够最大程度地降低安全事故带来的危害,为高层建筑施工的顺利进行提供坚实保障。

一、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分析

1.高处坠落风险

高层建筑施工中,高处作业频繁,工人在脚手架、塔吊、电梯井等部位作业时,稍有不慎就可能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导致高处坠落的原因众多,如工人安全意识淡薄,未正确佩戴安全带;安全防护设施不完善,如临边防护栏缺失或损坏;以及恶劣天气条件,如大风、暴雨等影响工人的操作稳定性。据统计,高处坠落事故在高层建筑施工安全事故中占比较高,严重威胁着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

2.物体打击风险

在施工过程中,物体打击是常见的安全风险之一。施工现场材料堆放杂乱,工具随意摆放,高空作业时未设置防护网或未使用工具袋,极易导致物体坠落伤人。进行模板拆除、爆破或吊装作业时,若未划定警戒区域、未设置挡护设施或人员违规穿行,更易引发飞溅物伤人事故。此类事故不仅可能导致人员头部、躯干等部位严重受伤,甚至造成死亡,还可能损坏施工设备和建筑材料,引发连锁安全隐患,严重影响工程进度与施工质量。

3.坍塌风险

高层建筑施工涉及到大量的基础工程和主体结构施工,如深基坑开挖、模板支撑体系搭建等。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对地质条件判断不准确,支护方案不合理,或者施工操作不规范,就可能导致基坑坍塌、模板支撑体系失稳等坍塌事故。坍塌事故往往具有突发性和严重性,会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风险预警机制构建

1.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安全风险预警的基础。通过对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识别出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可以采用专家调查法、安全检查表法等方法,对施工现场的人员、设备、环境等因素进行逐一排查。例如,对施工人员的资质和操作技能进行审查,对施工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检查,对施工现场的环境条件进行评估等。还可以借鉴以往类似工程的经验教训,识别出潜在的安全风险。

2.风险评估

在识别出安全风险后,需要对其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的等级和可能性。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风险评估。定性评估主要是根据专家的经验和判断,对风险的严重程度和可能性进行主观评价。定量评估则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风险进行量化分析。例如,采用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方法,计算出风险的综合得分,从而确定风险的等级。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对不同等级的风险采取相应的预警措施。

3.预警指标体系建立

预警指标体系是安全风险预警的核心。建立科学合理的预警指标体系,能够及时准确地反映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状况。预警指标可以分为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静态指标主要包括施工场地的地质条件、建筑结构类型等;动态指标主要包括施工人员的行为、设备的运行参数、环境的气象条件等。通过对这些指标的实时监测和分析,当指标超过设定的阈值时,及时发出预警信号。例如,当监测到脚手架的变形量超过规定值时,立即发出预警,提醒施工人员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三、高层建筑施工应急管理机制完善

1.应急预案制定

应急预案是应急管理的重要依据。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能够在事故发生时迅速、有效地进行应对。应急预案应包括应急组织机构、应急响应程序、应急救援措施等内容。应急组织机构应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组织救援力量。应急响应程序应规定事故发生后的报告、指挥、协调等环节,确保信息传递畅通。应急救援措施应根据不同类型的事故,制定相应的救援方案,如火灾事故的灭火救援、坍塌事故的人员搜救等。应急预案应定期进行修订和完善,以适应施工过程中的变化。

2.应急资源储备

应急资源储备是应急管理的物质基础。充足的应急资源能够保障在事故发生时及时进行救援。应急资源包括应急物资、应急设备和应急人员等。应急物资主要包括灭火器、急救药品、防护用品等;应急设备主要包括消防车、救护车、起重机等;应急人员主要包括消防队员、医护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等。应建立应急资源储备清单,定期对应急资源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还应与周边的应急救援机构建立合作关系,确保在需要时能够及时获得外部支援。

3.应急演练

应急演练是检验应急预案可行性和提高应急救援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定期组织应急演练,能够使施工人员熟悉应急响应程序,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应急演练可以分为桌面演练和实战演练。桌面演练主要是通过模拟事故场景,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讨论和分析,检验应急预案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实战演练则是在实际场景中进行演练,检验应急救援队伍的实战能力。在演练过程中,应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提高应急管理水平。

结语:高层建筑施工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因素。建立科学有效的安全风险预警与应急管理机制,是保障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的关键。通过对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的分析,我们明确了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坍塌等常见风险。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包括风险识别、评估和预警指标体系建立的安全风险预警机制,能够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完善了包括应急预案制定、应急资源储备和应急演练的应急管理机制,提高了应对安全事故的能力。

然而,当前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风险预警与应急管理机制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应急资源的储备和调配还需要更加优化等。未来,我们需要不断加强对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的研究,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手段,进一步完善安全风险预警与应急管理机制。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降低高层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高层建筑施工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涛.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安全风险管理[J].全面腐蚀控制,2025,39(05):87-89.

[2]吴广健.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安全措施与应急预案研究[J].门窗,2024,(15):217-219.

[3]王赛赛.高层建筑施工全过程安全风险管理与控制技术研究[D].河南省:郑州大学,202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