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工程中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

期刊: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DOI: PDF下载

薛向兵

山西陆海路桥市政工程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0

摘要

在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期间,房屋建筑工程内部结构更为复杂化,施工规模也在不断扩张,传统的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难以满足现代建筑工程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框架剪力墙结构应运而生。框架剪力墙结构充分融合了框架和剪力墙的性能优势,具有较好的承载力和抗震性能,能够有效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尽管框剪结构具有较好的性能优势,但实际施工时仍然存在一定的施工复杂性,需要施工单位准确把握施工技术要点,切实发挥框剪结构的作用。


关键词

房屋建筑;框架剪力墙结构;施工技术

正文


引言

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结合了框架结构的灵活性与剪力墙的刚度,显著提高了建筑物的抗震性能以及整体稳定性。在地震频发的地区,框架剪力墙结构的优势尤为突出,能够有效抵御地震带来的侧向力,保障居民的生命安全与财产安全。然而,框架剪力墙结构施工技术颇为复杂,涵盖钢筋、混凝土、模板及节点连接等关键环节,要求对各施工细节实施严格管理。研究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施工技术应用问题,不仅有助于推动施工技术的进步,还能提升建筑工程整体质量,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1框架剪力墙结构基本特点

框架剪力墙结构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的结构形式,基本特点主要体现在结构抗震性能和空间利用率方面。其通过框架与剪力墙的结合,实现良好的抗震性能。其中,框架结构部分能够抵御水平荷载并提供灵活的空间布置,而剪力墙则提供额外的侧向刚度和抗侧能力。这种组合结构在地震作用下表现出优良的抗震减震效果,尤其适用于地震多发地区。此外,剪力墙的使用提高了建筑的垂直空间利用效率,这种结构形式不仅能够提供大开间的内部空间,还支持多种建筑设计和布局方案。

2房屋建筑工程中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

2.1模板工程施工技术

2.1.1模板安装

首先,利用精准的测量仪器弹出柱边线与模板控制线,为后续安装提供精确的指引。其次,借助吊运设备将模板精确地安置于预定位置,并通过螺栓或夹具进行固定。在此过程中,需要时刻关注模板的垂直度,确保其垂直偏差控制在极小的范围内。同时,需要确保柱箍间距均匀分布且严格符合设计的规范,一般将其控制在500mm以内,以有效地增强柱模板的稳定性。在剪力墙模板安装过程中,首先搭建好一侧的模板,然后精准地安装穿墙螺栓,最后完成另一侧模板的安装。安装完成后,施工人员会仔细拧紧螺栓,以防止漏浆现象的发生,从而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

2.1.2模板拆除

模板拆除工作遵循科学合理的先支后拆、后支先拆原则。对于非承重模板,当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以上,其自身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承载能力,此时拆除不会对结构造成损害。而承重模板的拆除时机则应当依赖于同条件养护试块的强度数据,例如框架梁底模拆除,需要混凝土的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方可进行拆除作业;而对于跨度大于8m的梁以及悬挑结构,因其受力特性复杂,对混凝土强度要求也更高,所以就需要达到设计强度的100%才能拆除底模,防止因过早拆除导致结构变形、开裂等质量问题,以确保整个建筑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稳定,为后续工序的顺利开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2.2钢筋工程施工技术

2.2.1钢筋加工连接

其一,钢筋材料预处理。钢筋材料在施工前需要进行清理和检查,将表面的铁锈、油污和杂质清理干净,并筛除锈蚀严重、有裂纹的钢筋;对钢筋材料的尺寸、规格、数量进行详细检查。其二,钢筋加工质量控制。严格按照料表进行加工,并做好加工偏差值的控制工作,如钢筋全长尺寸偏差值控制在±10mm。进行钢筋加工时,需使用数控切割机、弯箍机等先进机械和技术,如弯曲时需采用机械冷弯技术,严禁用气焊烤弯。钢筋连接要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其一,连接方式选择。根据位置的不同选择合适的连接方式,如框支柱纵向钢筋一般采用机械连接,剪力墙钢筋则采用绑扎搭接等方式。其二,抗震构造要求。根据抗震等级的不同,钢筋搭接方式有所不同,一二级抗震部位、加强部位的钢筋搭接应采用错开搭接的方式,三四级抗震部位则可同一部位搭接。其三,关键部位处理。关键部位需做好重点处理,如双排钢筋间要设置拉筋,暗柱钢筋需全高加密并设置复合箍筋。

2.2.2钢筋定位安装

以剪力墙梯子筋定位技术为例,首先进行暗柱钢筋绑扎,安放竖向定位梯子筋,间距2m;随后在上层现浇板面上方200mm处安装水平梯子筋;安装完成后即可进行钢筋绑扎。钢筋绑扎要点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注意绑扎顺序,如剪力墙要按照预留搭接筋、竖筋、横筋、拉筋的顺序进行绑扎,底部加强区需要做好拉筋的加密工作。二是要做好关键位置处理,如暗柱要设置复合箍筋,箍筋需与主筋绑扎牢固;加强区要保障竖向筋接头错开率50%。

2.3剪力墙节点构造连接技术

剪力墙与梁、柱、楼板之间的连接部位构成了力传导的关键节点,施工单位在绑扎节点钢筋时需明确层次布置顺序,避免交叉部位出现钢筋错位的情况。节点区域钢筋锚固长度35d,所有接头应避开最大弯矩区,搭接钢筋的错开距离应符合结构设计要求。钢筋间距密集时需合理设置定位卡具,保证各类钢筋在浇筑过程中不因振捣而位移。构造布置应满足节点刚性连接条件,墙体边缘构件与梁柱连接部位采用钢筋贯通连接方式,避免节点部位形成弱区。节点钢筋焊接需清除浮锈与杂物,焊缝饱满连续,无虚焊漏焊,机械连接套筒对接误差2mm。模板安装前需复核节点部位的钢筋净距与构造尺寸,保证施工空间满足混凝土浇筑和振捣操作需求。

2.4混凝土施工技术

混凝土浇筑采用分层浇筑、分层振捣的方法,在框架柱混凝土浇筑前,先在柱底填50100mm厚与混凝土配合比相同的减石子砂浆,以确保柱底混凝土的密实性。然后分层浇筑混凝土,每层浇筑厚度不超过400mm。现场准备插入式振捣器,各层交错开展振捣作业,酌情增加振捣深度,确保上下层混凝土相互混合,改善层间结合效果持续振捣至不再泛浆且表面平坦为度。在梁、板混凝土浇筑时,按顺序依次完成梁体、板体现浇作业,梁体构件分层浇筑阶梯形状,液面抵达底板位置后,同步浇筑梁板构件,梁板混凝土浇筑连续向前进行。浇筑板混凝土时,使用平板振捣器振捣,振捣完成后,用刮杠刮平,再用木抹子抹平压实。在剪力墙混凝土浇筑时,从一端开始向另一端推进,分层浇筑厚度不超过300mm。在浇筑过程中,安排专人对模板、钢筋、预埋件等进行监控,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在养护工作中,可以覆盖塑料薄膜和洒水养护相结合模式,采用智能温控系统进行温度监测和控制,这种方法需在混凝土内部埋设温度传感器,全面监测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变化,并根据养护方案及时在混凝土表面实施洒水和覆盖保温材料等措施,将混凝土内外温差控制在20℃以内,防止由于温度应力造成的生裂缝。

结语

在建筑工程中,框架剪力墙结构因其优越的抗震性能,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合理的施工技术,不仅能够提高工程的安全性与耐久性,还能有效控制施工成本。具体实践中,通过对钢筋工程、模板工程、混凝土工程等施工环节的严格把控,确保框架剪力墙结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田帅.高层建筑框架剪力墙结构施工技术[J].散装水泥,2024(5):82-84.

[2]魏代发.建筑工程中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施工技术探讨[J].新疆钢铁,2024(3):101-103.

[3]王东宁.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运用实践[J].全面腐蚀控制,2025,39(1):72-7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