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筑的电气自动化技术研究

期刊: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DOI: PDF下载

董文通 冯彬

汉嘉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分公司

摘要

电气自动化的应用为智能建筑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保障。在建筑行业发展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人们在不同功能建筑物内部空间的居住体验感,相关工作人员逐渐开始将电气自动化系统与智能建筑设计工作进行有效结合,优化现有的房屋建筑设计方案。运用电气工程自动化展开建筑设计方案的制订过程,能够让建筑空间各功能区域达到更好的使用效果,为人们提供性价比更高的建筑空间生活体验,促使整个空间设计方案更加人性化,以此提高人们对建筑区域结构设计方案的满意度。


关键词

智能建筑;电气自动化技术

正文


引言

在信息科技加持下,当代建筑愈发注重功能全面性及居住便捷性、宜居性,电气系统作为建筑结构必不可少的子系统,其逐渐凭借自动化技术而发展为电气自动化系统,极大地推动了智能建筑的智慧化发展。相较于传统建筑,智能建筑内部电气工程更为复杂,电气自动化应用过程中,需将其融入智能建筑的各个方面,借助电气自动化技术完善智能建筑功能。

1简述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趋势之下,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地攀升,如今更多的人开始重视生活质量,其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看重居住条件,这促进了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如今越来越多的房地产开发商开始重视建筑的智能性,其开始应用更加科学、高效的手段建设出智能化建筑,这就使得智能建筑在建筑设计和设备安装时,必须保证其智能化。因此,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不断应用的过程中,智能建筑中不断涌现智能化的门禁系统、监控系统、消防系统、电气系统、暖通系统等,这给在智能建筑中居住的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这也从根本上提高了智能建筑的优势,让房地产开发商更加具备市场竞争的实力。

2优势

①动态化特点。在运用电气自动化技术的背景下,智能建筑内部各系统能够具备实时采集现场信息、动态实施状态监控的功能。例如,依托现场传感器、监控器的运行支持,建筑防火系统可全天候地检测公共区域内是否存在火源、浓烟等情况,并持续做到动态反馈、实时分析。如此,能够充分保证建筑火灾识别与处理的及时性,避免因隐患排查滞后、事故响应延迟而引发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等严重后果。②适应化特点。在持续监控、动态反馈的基础上,运用电气自动化技术的照明、通风、配电等智能建筑系统还可表现出适应化的控制特点。在系统运行过程中,相关控制中心会对现场传回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对具体的系统工况、建筑需求做出明确。③依据不同工况变化、需求等级,对系统中的设备装置进行调度控制,从而保证供需两端的匹配性。通过这样的方式,既能保证智能建筑各系统运行的实效性,能避免系统资源、建筑能源出现不必要的浪费或消耗。

3智能建筑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要点

3.1在视频监控系统安装中的应用

视频监控系统也是智能建筑设备安装的核心,其安装质量直接关系到智能建筑的各项智能功能能否顺利展示出来,因此,必须严格控制好视频监控系统安装的质量。具体而言,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同时入手。①加强安装前的检查。保证所选择的施工监控设备的性能、型号、规格、尺寸都满足设计要求。安装位置的相对清洁和平整,垂直度和水平度都满足要求。各种标志齐全,螺纹紧固,并进行了有效的防震加固和接地处理。云台螺栓要紧固,安装符合要求,连接位置要用焊锡牢固焊接。②保证摄像机安装质量。摄像机安装前需要加电检测和调整,保证每台摄像机处在良好的工作状态后才能继续安装。从摄像机中引入电缆的长度控制在1m左右,以免导致摄像机安装完成后无法正常运行,为保证摄像机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电缆线和电源线上不能悬挂任何重物为提升监控画面的清晰度,摄像机需要安装在被监视目标的附近,而且不能受到其他障碍物的遮挡和硬性。如果现场条件有限,又无法避免逆光问题,需要将监控区域的光对比度控制在最低。针对拍摄现场存在明暗反差比较大的问题,可通过调整摄像机的位置、方向等进行解决,以提升拍摄质量。摄像机在运输和存储中不能开启镜头,需要等安装时再开启镜头,全部安装完成后对摄像机运行的云台进行检查,如果超过设计标准要及时调整,以提升视频监控系统安装质量。

3.2应用于智能配电系统

配电系统是支撑智能建筑电力建设的核心,将电气自动化技术融入配电系统中后,可大幅提升配电系统电力配电效率,实现建筑内部电力资源的科学配置,合理控制不同建筑分区的电力应用情况。现阶段,智能建筑主要依靠微机设备实现智能控制,而该设备同样是智能配电系统运行与实现的关键,其可基于系统指令优化控制建筑内部电路、设备,通过保障智能建筑配电稳定性实现对用户用电体验的优化。配电系统作为智能建筑的运行核心,其运行是否高效直接决定整个智能建筑电气设备的使用,在智能建筑电气工程建设期间,则可借助电气自动化技术优化配电系统性能,对智能建筑电力资源合理配置。在5G时代下,智能建筑通信系统实现升级,基于电气自动化技术优化配电系统过程中,可运用光纤通信电缆代替传统电力信号电缆,从电缆角度革新配电系统,相较于电力信号电缆,光纤通信电缆运行效率更高,因此,在建设智能建筑电气工程时,可优先选用光纤通信电缆。配电系统的运行关乎整个智能建筑,在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过程中,还可基于电气自动化技术对配电系统运行状态及参数进行监控,若配电数据产生异常,则立即检查,以防窃电系统。在传统配电模式下,部分用户将电线接至火线、零线、地线上,绕过电表而偷电,此时则可依托于电气自动化技术对智能建筑用户用电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在电气自动化技术帮助下提高智能建筑配电系统运行可靠性。

3.3楼宇控制系统

在通风、排水、照明等楼宇控制方面,电气自动化技术也表现出可观的应用效果。在融入电气自动化技术后,智能建筑内部通风、排水、照明等系统的运行控制方式不再是僵化、单一的,而是自适应、自调节的。例如,依托影像传感器、声音传感器等装置,控制系统可对楼道、大厅等公共区域有无人员进行自动识别。若识别有人员经过或停留,公共照明设备便会自动开启,以满足人员的实际需求。反之,若数十秒或数分钟内公共区域无人员活动,则照明设备便会自动关闭。这样,便可在提升照明控制效果的基础上,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再如,可将自动化控制系统与空气监测器、温度监测器等装置相接通,从而赋予系统在建筑内部空气环境方面的实时感知力。在此背景下,若空气质量、空气流速处于较低水平,或空气温度处在人居适宜温度区间以外,系统便可驱动相关设备电器,对中央空调、机械通风口等的启闭状态、运行模式、工作参数进行调整,从而使空气环境整体恢复至理想水平。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充分凸显智能建筑的智能化、人性化技术特点,为建筑用户的日常工作生活提供优质环境条件。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进一步提升电气自动化系统在建筑设计方案中的使用频率,有关部门不仅需要对现有的进行系统的培训,提高他们对电气自动化系统的熟悉程度,使其能够运用该部分内容合理有效地展开后续的建筑设计工作,还需要根据建筑结构空间布局的实际情况,从根本出发,因地制宜地调整电气自动化系统在建筑设计方案中的使用方式,确保建筑电气系统使用方式得以优化处理。

参考文献

[1]刘建勋.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智能建筑电气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设备工程,2020(17):208.

[2]罗海军.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智能建筑电气工程中的应用[J].信息记录材料,2020(9):77.

[3]王云龙.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智能建筑电气工程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2020(18):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