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小区雨污分流改造工程难点

期刊: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DOI: PDF下载

孙欢 杨志文 胡海英

中机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410007

摘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老旧小区的排水设施逐渐老化,雨污混流问题日益严重,给城市环境和居民生活带来隐患。雨污分流改造作为提升排水系统效率、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措施,已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然而,在改造过程中,仍然面临技术、资金、居民配合等多方面的挑战。本文通过分析老旧小区雨污分流改造工程的背景与意义,深入探讨其过程中遇到的技术与管理难点,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为未来改造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老旧小区;雨污分流;排水系统;技术难点;改造工程

正文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老旧小区在城市建设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然而,许多老旧小区的排水系统存在雨污混流的问题,导致了水污染、城市内涝等一系列环境和安全问题。因此,雨污分流改造已成为改善城市排水系统、提升城市环境质量的重要任务。然而,改造过程中涉及的技术复杂性、资金不足、居民配合度低等问题使得工程实施困难重重。如何在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的同时,解决这些问题,成为当前老旧小区雨污分流改造中的重点课题。

1.老旧小区雨污分流改造的背景意义

1.1老旧小区排水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城区老旧的排水管网逐渐暴露了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结构性缺陷。绝大部分的旧城区的排水管网利用的是上世纪的老式合流制排水网络将雨水和污水一起排出。由于旧城区的排水管网年久未有更新、维管,因此在现有使用中普遍存在破损、淤堵、渗漏等现象,当强降雨来临之际,极易造成雨污水溢出,城市内涝从而影响城市的正常运转、群众的生活作息等。此外,合流制排水的污(黑)水资源进入河道未经过任何的处理,导致城市的水资源遭受严重的污染,造成生态的污染失衡等,因此对城市发展起到严重不利的影响,亟需通过改造的方式将合流管网进行分流制改造,防止污染水资源,引入新型的排水技术提高排水量和管网的使用寿命,提升城市的水环境质量,保护生态安全。

1.2雨污分流改造的影响

雨污分流改造就是将雨水与污水分别引至不同管道,降低污染物混入风险,提高排水效率。雨水进入的管道会进入自然水域,污水则进入净化厂,从水源源头杜绝污水直接注入水中,污染环境和水资源。雨污分流改造也可解决老旧小区雨季积水问题,提高城市排水防洪能力,降低污水污染风险,进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实现城市绿色可持续发展,为进一步建设城市打好坚实的基础。

2.老旧小区雨污分流改造中的关键问题

2.1排水系统的老化不合理设计

很多老旧小区在排水系统设计方面存在不足及老化的问题是阻碍老旧小区雨污分流改造的关键因素。老旧小区内排水管道的使用时间已经较为长久,老化、腐蚀、破损及堵塞现象严重,排水效率比较低。更严重的是长期管道没有及时更新及修复,管道漏水现象时有发生,污水会直接通过管道渗漏到城市地表水域造成污染。另一方面,管道的材质是历史遗留使用年代比较久远的腐蚀性能不强的材料,外力作用下渗漏、受损的概率比较大。更重要的是,很多老旧小区在建设时期采用的是雨污合流管道,这种管道存在的排洪、排涝隐患非常大。尤其是在降雨量大的期间,雨水、污水等排放会造成管道的溢流现象,污染物质不仅通过排水系统排放还会直接渗入至城市水体中,导致水污染情况加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1]。为此,在老旧小区进行排水系统改造时,不单单要改造老化的排水系统,还要将存在的设计缺陷改造彻底,将雨水、污水进行分流,更加高效、有效地进行排放、污水处理。

2.2改造过程中面临的技术资金难点

老旧小区雨水、污水分流改造存在的矛盾及困难主要是技术和资金。老旧小区排水管道类型复杂,有的排水管道位置较深、隐蔽,缺少具体的位置和精度等地理信息,查找困难,增加了改造难度。原有排水管道和新建排水管道之间存在接口,尤其是排水管道之间没有统一的排水标准和低高不一的管径,接口不正确会引起渗漏或不运行,降低排水能力。雨水、污水管网改造施工区域有限,老旧小区建筑较为密集、拥挤,雨水、污水管道的布线、设渠只能挤在空间有限的地块内施工,在一定程度上无法获得最佳的排水管道施工效果。老旧小区改造施工空间有限,排水管道或渠的布局和设施改造难于开展到位,施工难度大。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所需的财政资金投入少,改造成本过高则会造成老旧小区改造资金方面的缺口,一定程度上影响改造项目的顺利完成。技术上的困难和资金方面的矛盾是老旧小区改造项目面临的最主要问题[2]

2.3居民配合施工中的管理问题

在老旧小区雨污分流改造工程施工过程中,居民对工作的理解与支持对整个老旧小区雨污分流改造工程能够顺利进行极为重要,但是小区居民往往对改造工程缺乏认识,对改造工程产生的干扰也有一定抵触情绪,主要原因是担心改造工程施工过程中给生活、工作等带来的各种不便,如夜间施工时产生的噪音、居住环境受到干扰、生活用水不便等,尤其是对施工时产生的扰民程度缺乏了解,对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的可接受度低,从而影响其工作中的积极配合,而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如何协调和沟通,争取到居民的理解与支持,是管理中的重点与难点[3]

3.老旧小区雨污分流改造工程难点

3.1改造中的技术难题解决方案

老旧小区雨污分流改造施工的难点主要来自雨污水管线的施工,还包括施工的过程中。老旧小区的雨污水管网大多管道密集、管网设计不合理,甚至设计有纰漏的诸多状况,大多数是具有几层同排的现象。所以在施工过程中不仅需要对原有的雨污水管道进行修复和更换,同时也要确保对新建雨污水管道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使得将来不会出现雨污水系统的再次堵塞等情况。其次,还有很多老旧小区管网已经下沉的比较深,所以施工过程中开挖管沟很难准确找出原来管网的布线情况,给开挖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通过新技术进行检测和发现,如地质雷达和视频管道探头检测来进行准确开挖,确保开挖准确。针对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复杂地下状况,同样需要改造旧建筑设施和进行合理设计来完成,在施工过程中合理设计,应预防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各类工程问题。其次雨污分流改造需要避免对原来建筑结构和环境的影响,某些老旧小区存在雨水污同流的情况,所以在改造过程中,这部分设施处理起来更加需要谨慎处理,施工过程中造成不必要的水质污染和管道的堵塞。因此雨污分流改造中结合现今的排水设施设计低压管、暗管布设等,使原有建筑基础设施和周边环境尽量减少改造带来的负面影响和对环境的影响。

3.2资金保障财务支持的挑战

老旧小区雨污分流改造工程所面临的问题中,第一,受工程量大所限,大部分老旧小区财政力量有限,不足以支付工程相关费用。因此,资金是否够用,是否能够顺利流进,能够充足流进,就成为了开展该项目的基础,这时候政府的资金扶持就非常重要了,对于那些本来财务就很紧张的城市以及小区,政府可以选择给予补贴以及向银行申请贷款的形式对老旧小区的雨污分流改造进行财政扶持。小区雨污分流改造需要政府调控税收、引入金融帮扶等诸多方式在改造中为居民减轻负担,从而确保资金到位、工程进行。但这些还不足以弥补该工程资金上的需求,因此,社会资本尤其是私营企业的参与就显得尤为突出,通过引入PPP模式,政府和PPP联合企业共同对工程进行支付,从而分担财政压力,此外还能引入更多市场化的机制,进而保证工程项目高效推进。而对于整个项目工程来说,要做好控制成本的这一环节。老旧小区雨污分流工程在过程中涉及到多个环节,比如管道材料、人工还有整个项目的能源消耗等,成本把控必须做到细致化[4]。在工程开展之前,要对每一个环节做出相关预算并对资金使用进行详细公示。要接受审计、监管,设立专门的专项资金池,为其留出应急资金以应对各种项目开支。

3.3居民配合度影响因素

居民配合度是老旧小区雨污分流改造工程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变量之一。该配合度受多种复杂因素的制约,尤其是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扰民效应、居民对改造成果的认知偏差以及参与度的高低等。具体而言,施工过程中的噪音、扬尘、交通不便等因素,常常会对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干扰,进而引发居民的抗拒情绪,甚至在极端情况下导致集体抗议。尤其在没有有效沟通的情况下,施工带来的环境负面影响可能被过度放大,形成对改造工作的普遍敌视。为此,施工单位应当在工程开展前,通过精确的项目调度与透明的公告机制,全面揭示改造工程的实施细节,包括施工周期、阶段性工作、潜在的影响以及改善措施,进而降低施工扰民的强度和频次,从而缓解社会矛盾。同时,严格实行施工区域的物理隔离,并强化工地的卫生保洁,减轻环境污染。然而,影响居民配合度的深层次因素,往往与居民对雨污分流改造工程长远效益的认知密切相关。由于这一改造的实效性通常难以在短期内显现,部分居民往往低估其对环境改善、公共卫生提升及生态保护等方面的深远影响,甚至将其视为无关紧要的工程,认为改造会增加生活成本,带来额外的经济负担[5]。因此,仅仅依赖于传统的宣传方式可能并不足以消除居民的疑虑和不安,政府与施工单位应采用更为系统和科学的方式,结合具体案例、数据分析以及专家讲座等形式,详细阐述改造工程的生态效益、公共卫生改善及长远的社会价值,进而构建居民的科学认知与长远利益联结,形成对工程的长久认同。更为重要的是,居民参与度是影响其配合度的决定性因素之一。由于老旧小区的居民长期处于较为封闭的生活环境,改造项目的外部推动往往会遭遇较大的心理抵触。为了有效提升居民的参与感与认同感,改造工程应当力图在规划、实施及监督的各个阶段纳入居民的意见与建议,确保其在决策链条中的话语权和参与权。尤其是在项目初期,政府和施工单位应当通过设立居民代表委员会、组织听证会、公开讨论等方式,激发居民的主动参与意识,使其能够深入了解项目的整体目标与具体安排,从而在更大程度上获得其支持与协作。在此基础上,居民代表不仅能为改造工程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还能成为施工单位与居民之间的桥梁,有效缓解由于信息不对称或沟通不畅所带来的摩擦和矛盾。

3.4工程进度质量的控制

在老旧小区雨污分流改造工程中,进度和质量的控制是至关重要的。进度控制涉及施工时间管理和资源调配,确保项目按计划推进;质量控制则确保改造效果符合标准并具备长期使用性。进度控制要求制定详尽的施工计划,明确每个阶段的工作内容和时间节点。施工现场的管理同样至关重要,应加强各施工单位之间的协调,避免因沟通不畅或分工不明确而导致延误。同时,要确保施工队伍稳定,避免因人员更替或管理不当影响进度[6]。质量控制方面,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和施工标准执行,确保管道安装的精准度、接缝的密封性以及耐压性等符合规定要求。设置质量监控点并实行逐级验收,可有效避免质量问题。采用现代检测技术,如内窥镜检测、压力测试等,实时监控管道的密封性和稳定性,确保无渗漏或破裂风险。此外,材料和技术的选择要考虑到长期使用的耐久性,确保系统在多年使用后依然稳定可靠。

3.5后期管理维护的长效机制

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完成后,后期管理与维护构成了保障系统持续高效运行的核心环节。尤其是在老旧小区,若改造后的排水系统得不到有效的后期管理与维护,极易出现管道堵塞、老化、渗漏等问题,从而威胁排水系统的长期稳定性和使用效能。因此,构建一个科学、系统的长效管理机制是确保改造成果持续发挥效能的关键。政府或物业管理部门应设立专门的排水系统管理机构,负责日常巡查和维护工作。该管理机构需要建立完善的管道监测机制,定期开展管网健康检查,通过漏水检测、沉降监测、管道老化评估等手段,及时发现潜在隐患并采取措施防范系统性故障。此外,应运用信息化手段,建设智能监控平台,通过安装管道监测传感器,如流量计、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对管道系统进行实时监控,确保系统的各项技术指标保持在安全范围内。智能化预警系统能够在管道出现异常时,第一时间触发警报并精确定位故障点,实现快速响应。同时,后期管理还需要加强对居民的教育与管理工作,形成共同维护排水系统的社会共识。特别是防止居民不当使用排水系统,如乱丢垃圾、油污物质进入管道等,应通过定期的宣传活动和教育手段,提升居民的环保意识和自觉性。社区应建立起居民参与排水设施维护的长效机制,例如通过定期举办讲座、发放宣传册等形式,增强居民对排水系统的责任感,保障管道的顺畅运行。老旧小区雨污分流改造的后期管理与维护,除了政府和物业的专业管理外,还需要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形成政府、物业和居民三方合作的合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老旧小区雨污分流改造是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工程。尽管改造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技术难题、资金问题、居民配合等,但只要合理规划、加强管理、创新解决方案,就能够克服这些难点,推动改造工程顺利进行。通过改造,能够有效提高排水系统的效率,改善水环境,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杨欢(1983)男,民族:汉,籍贯:湖南,学历:本科,职称:高级工程师。

参考文献:

[1]王磊.老旧小区雨污分流改造的技术难点与解决措施[J].市政工程,2020,14(03):45-48.

[2]张晓燕.老旧小区雨污分流改造中的环保技术研究[J].环境工程,2021,19(02):99-101.

[3]李伟.老旧小区排水系统改造方案分析[J].给水排水,2020,46(08):110-113.

[4]陈琦.老旧小区雨污分流改造的资金保障与管理问题[J].建筑经济,2021,42(11):62-64.

[5]孙翔.老旧小区雨污分流改造工程中居民参与度的影响因素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20,13(06):120-123.

[6]高伟.市政工程中老旧小区雨污分流的技术挑战与解决策略[J].市政技术,2021,28(07):65-6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