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共享模式促进工程参建方主动履责实践

期刊: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DOI: PDF下载

李明锐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教育局,新疆昆玉 848116

摘要

当今工程建设领域复杂多变,各参建方紧密协作积极履责对项目成功实施至关重要。然而,在传统管理模式下,参建方利益分配不均衡、责任意识淡薄等问题常出现,致使工程质量和进度受到严重影响,且行业高质量发展受到制约。利益共享模式作为一种创新管理理念,优化利益分配机制,将参建方利益和项目整体效益紧紧绑在一起,为破解这些难题提供了新想法。本文深入分析利益共享模式的内涵与核心要素,探讨其激励参建方主动履责的机制,并提出实施保障措施,希望为工程建设项目高效管理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以帮助行业突破瓶颈,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利益共享模式;工程参建方;主动履责;工程管理;协同合作

正文


引言

在工程建设领域,科学的规划与设计是项目顺利推进的基础,而各参建方紧密协作积极履责同样不可或缺。传统管理模式中,参建方利益关联不紧密、责任意识薄弱,项目实施时矛盾频发,工程质量和进度常受影响。近年来,工程建设项目规模逐渐增大、复杂性不断增加,如何有效激发参建方积极性使其主动履责,成为工程管理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利益共享模式这一创新管理理念,通过优化利益分配机制,将参建方利益与项目整体效益紧密结合,为解决该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利益共享模式是本文深入探讨的对象,工程建设项目中它的应用与参建方主动履责的激励机制会被分析且相应的实施保障措施会被提出,这是为了给工程建设项目的高效管理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参考,助力行业突破瓶颈达成可持续发展。

一、利益共享模式的内涵与核心要素

1.1利益共享模式的定义

利益共享模式是一种以项目整体利益为导向,建立科学合理的收益分配机制的管理理念,让工程参建各方在项目成功时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突破了传统模式下利益分配的局限性。它强调各方在项目全生命周期协同合作,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使项目效益最大化,不仅关注经济利益分配,还涵盖技术、管理等多方面的共享协作,是一种全面系统的管理模式。在工程建设领域,项目的成功实施依赖于各参建方的紧密协作与积极履责。然而,传统管理模式中,参建方的利益关联不够紧密,责任意识薄弱,导致项目实施过程中矛盾频发,工程质量和进度常受影响。利益共享模式正是为解决这些问题而提出的创新理念。它通过将参建方的利益与项目整体效益紧密结合,从根本上改变了各方对责任的看法和态度,促使各方从项目全生命周期的角度出发,积极主动地关注各个环节,从而推动项目的高效实施。

1.2核心要素分析

收益分配规则、利益衡量标准、风险共担机制是利益共享模式的主要要素。收益分配规则是模式运行的基础,需根据项目复杂程度、参建方贡献大小制定科学合理的分配方案,以保证各方利益分配公平透明。利益衡量标准是量化各方贡献的依据,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客观评估参建方绩效,从而为收益分配提供依据。风险共担机制则是保障这一模式的关键,明确各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风险以及责任分担方式,增强各方风险意识,促使项目平稳推进。

二、利益共享模式对参建方主动履责的激励机制

2.1提升责任意识

工程建设中,责任意识是项目顺利推进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利益共享模式下,参建方利益与项目整体效益紧密绑定,从根本上改变了各方对责任的看法和态度。传统模式里,参建方常只关注自身利益,不认同项目整体目标,责任推诿现象时有发生。但在利益共享模式下,各方收益直接取决于项目成败。参建方不再被动履行合同义务,而是积极主动关注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施工方会更重视施工质量和进度控制,设计方会主动优化设计方案降成本、提效益,监理方也会更严格地履行监督职责。在利益的驱使下,各方责任意识大幅提升,为项目高质量完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2.2促进协同合作

工程建设项目较为复杂,这使得各参建方必须紧密协作。然而,传统管理模式下,信息不通和利益冲突常常阻碍这种协作的顺利进行。利益共享模式建立了共同利益目标,打破了参建方之间的隔阂,为协同合作创造了良好条件。在这种模式下,各方成为利益共同体的成员,不再孤立。各方通过定期召开项目协调会、建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等方式,能够及时共享信息、沟通问题、协调行动。在设计阶段,设计方和施工方可提前参与,共同探讨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在施工阶段,施工方和监理方密切配合,能够及时解决现场问题。

三、利益共享模式的实施保障措施

3.1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

利益共享模式的有效运行需要以完善的制度为基础。要制定清晰的收益分配规则,根据项目实际状况和参建方贡献程度,科学合理地分配项目收益,以保证分配公平透明。要建立公正的利益衡量标准,构建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客观评估参建方绩效,为收益分配提供依据。要明确风险共担机制,依据项目风险特点和参建方责任范围,合理划分各方风险责任,以强化各方风险意识,保证项目在风险可控下顺利推进。

3.2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合理的激励机制让利益共享模式为参建方提供提升绩效的内在动力。在该模式下各方收益与项目工期、质量、成本等绩效指标直接挂钩。参建方受此促使主动优化工作流程并引入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就像施工方优化施工方案、合理安排进度能提前完工获取额外收益且设计方优化设计方案提高经济效益可得到相应奖励。利益共享模式还激发参建方创新意识并鼓励各方提优化建议让项目整体效益进一步提升,凭借这种激励机制各方既能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又推动项目整体绩效提升以实现项目各方和项目整体双赢。

3.3建立科学的监督评估体系

实现利益共享,良好的沟通很关键。项目实施时,要建立有效的沟通平台和机制,以促进参建方信息共享与意见交流。例如,定期召开项目协调会、建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等方式,能够及时传递项目进展、技术问题、管理决策等信息,让各方及时知晓项目动态并作出调整。同时,也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文化,鼓励各方积极表达意见和建议,这样才能增强各方合作意愿和团队凝聚力。利益共享模式的运行效果可以通过科学的监督评估体系及时监测与评估,发现问题后能及时调整,以确保模式的持续有效运行。

四、结语

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被利益共享模式注入了新的思路与方法,优化利益分配机制可激发参建方主动履责意识并提升项目协同效率与整体效益,从甲方管理者来看,这模式核心价值是有效降低管理成本、提高项目整体可控性、保证项目按时高质量交付、保障各方利益以达成多方共赢。在当今工程建设领域复杂多变的背景下,利益共享模式的实践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它突破了传统管理模式的局限性,将参建方的利益与项目整体效益紧密结合,从根本上改变了各方对责任的看法和态度。这种模式不仅关注经济利益的分配,还涵盖了技术、管理等多方面的共享协作,是一种全面系统的管理模式。通过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科学的监督评估体系,利益共享模式能够为工程建设项目提供坚实的保障,推动项目的高效实施。

参考文献

[1]王翔.工程项目参建方信任网络对合作效率的影响研究[D].天津大学,2022.

[2]张超.考虑参建方动态信用的住宅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费率厘定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23.

[3]胡晓.重大工程业主领导风格对参建方关系行为的影响研究[D].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2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