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的安全风险评估与防控策略
摘要
关键词
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安全风险评估;防控策略;施工管理
正文
引言
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施工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对工程质量和城市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近年来,随着高层建筑规模增大、地下空间开发深入,基坑深度与支护结构复杂性不断提升,给施工带来了更多安全风险。深基坑支护施工不仅面临土体变形、支护结构失稳、地下水位波动、邻近建筑影响等技术难题,还受到施工组织、环境条件和管理水平的影响。如何科学识别、评估和防控这些安全风险,是确保深基坑支护施工安全的核心问题。本文结合相关理论与工程实践,对高层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的安全风险进行系统梳理,提出切实可行的风险防控策略,以期为行业安全管理和工程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方法借鉴。
一、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施工的安全风险识别
深基坑支护施工的安全风险主要体现在地质条件、设计方案、施工工艺、环境影响、监测管理等多个方面。首先,复杂多变的地质环境是首要风险源。不同土层、地下水位高低、岩土结构变化会对支护系统稳定性产生直接影响。其次,支护设计方案不合理、支护结构参数设置不当,容易引发结构失稳、土体滑移、坑壁坍塌等重大安全事故。再次,施工工艺选择不当、工序衔接混乱、施工速度过快等因素易导致基坑变形超限、支护结构破坏。此外,地下水渗透、雨季排水不畅、相邻建筑及地下管线影响等环境因素也加剧了风险。监测系统不完善或监测数据响应不及时,则会延误风险预警,造成事故扩散。上述风险因素相互叠加,提升了深基坑支护施工的安全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二、深基坑支护施工安全风险的系统评估方法
科学的风险评估是实现深基坑支护施工安全防控的前提。当前常用的风险评估方法主要有风险矩阵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概率统计法等。风险矩阵法通过对风险发生概率与危害后果的定性、定量分析,形成风险等级,为后续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层次分析法能够将复杂的风险因素分解、归类,通过权重分析,量化各因素对整体风险的贡献度。模糊综合评价法则适用于风险因素多、评估结果不确定性强的工程环境,可对多因素进行综合判定。概率统计法可结合历史数据与工程实例,对风险发生概率进行量化分析,提供科学的风险预测。风险评估应贯穿于设计、施工、监测、管理等全过程,动态更新风险清单与等级,实现全过程、全方位的风险监控。
三、深基坑支护施工安全风险防控的组织与技术措施
针对识别与评估出的主要风险,应从组织管理和技术手段两方面系统防控。首先,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落实项目负责制和岗位责任制,设立专项安全管理小组,明确各环节责任人,强化施工安全教育与培训,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其次,严格执行勘察设计、施工方案、技术交底等前期准备工作,确保支护方案科学、参数合理。技术措施上,应优选支护结构类型,如桩锚支护、地连墙支护、土钉墙支护等,结合工程实际与地质条件选型。施工中严格控制分层、分块开挖顺序,规范工序衔接,防止超挖、漏挖和乱挖。实时监测基坑变形、支护结构应力、地下水位等关键参数,建立预警机制,对异常情况及时响应与处置。环境防控方面,应完善排水、降水系统,防止雨水倒灌、地下水突涌影响基坑安全。对邻近建(构)筑物和地下管线,采取隔离、加固、实时监测等措施,防止次生灾害发生。对高风险部位制定专项应急预案,定期组织演练,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四、深基坑支护施工信息化与智能化风险管控路径
随着信息技术和智能化设备的发展,深基坑支护施工安全管理正迈向数字化、智能化新阶段。BIM(建筑信息模型)、物联网、智能监测系统、无人机巡检等技术被逐步应用于基坑工程管理。BIM技术可实现工程信息可视化、方案模拟和风险预判,辅助设计优化与施工过程管理。物联网设备能实现多参数实时监测、数据自动采集和远程预警,提高监控精准性。智能监测系统与AI算法结合,可实现风险数据自动分析、趋势预测和风险预警推送,极大提升风险防控的主动性和时效性。无人机巡检则有助于快速掌握现场动态,提升现场巡查与突发事件响应效率。通过信息化与智能化手段,施工企业可实现安全管理的数字化,降低人为失误,提升深基坑支护施工整体安全水平。
五、深基坑支护施工安全风险防控的持续优化建议
为了实现深基坑支护施工安全管理的高质量发展,建议从以下几方面持续优化:一是健全法规标准体系,完善基坑支护设计、施工、验收等标准细则,加强行业监管和责任追溯。二是加大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研发与应用,鼓励企业采用绿色、智能、安全的施工技术,提高工程本质安全。三是强化人员培训和素质提升,定期开展安全教育、技能培训和事故案例剖析,提高从业人员专业能力。四是建立多部门协作机制,实现建设、设计、监理、施工、监测等单位的高效沟通与信息共享。五是积极推进信息化、智能化安全管理平台建设,实现风险数据的动态管理与科学决策。六是加强施工全过程的风险监控与后期评价,总结经验教训,及时调整管理措施,形成持续改进的良性循环。通过多措并举,推动深基坑支护施工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保障高层建筑工程顺利进行。
结论
高层建筑工程中的深基坑支护施工因其风险因素复杂、管理难度大且事故后果严重,成为保障工程安全的关键环节。通过科学的风险识别与系统的风险评估,可以全面了解施工过程中潜在的安全隐患,为制定有效防控措施提供依据。严格的组织管理和技术手段相结合,确保施工过程符合安全规范和技术要求。智能化的信息管理系统的引入,提升了施工安全的监控能力和应急响应效率,实现了对施工环境和人员状态的实时监控与预警。未来应不断完善相关法规标准,推动安全管理制度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技术创新是提升施工安全水平的重要动力,应加大新技术、新材料和智能装备的研发与应用力度。多方协作机制和人员能力建设也是保障施工安全的基础,通过加强培训与交流,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安全意识。推动深基坑支护施工安全管理向精细化、智能化和可持续方向发展,才能切实保障高层建筑基础设施施工的安全,为城市建设和社会进步提供坚实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1] 李涛, 马云. 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施工的风险评估与控制对策[J]. 建筑技术开发, 2022(12): 71-74.
[2] 王强. 基坑支护施工安全风险评价与管理措施研究[J]. 岩土工程技术, 2023(05): 102-107.
[3] 赵海. 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控方法探析[J]. 施工技术, 2023(10): 45-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