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地质测绘技术在矿山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与改进策略

期刊: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DOI: PDF下载

单林武

612426198706135415 云南汇韬矿业有限公司

摘要

本论文深入探究矿山地质测绘技术于矿山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及改进策略。系统阐释该技术在灾害预防、开采规划、资源评估等环节为矿山安全管理奠定的关键作用,细致剖析当前存在的技术滞后、数据处理薄弱、人才匮乏等问题根源。从技术革新、数据管理优化、人才体系构建、应用体系完善及行业协同等维度,提出全面且具针对性的改进策略,旨在提升矿山地质测绘技术应用水平,强化其对矿山安全生产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 。


关键词

矿山地质测绘技术;矿山安全管理;技术应用;改进策略;安全生产

正文


引言

矿山开采作为资源开发的核心环节,在推动经济发展进程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复杂的作业环境与多变的地质条件,使得矿山生产面临诸多安全风险。塌方、透水、瓦斯爆炸等安全事故频发,不仅严重威胁矿工生命安全,也给矿山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负面影响。矿山地质测绘技术凭借对矿山地质结构、地形地貌、岩层分布等信息的精准采集与深入分析,成为矿山安全管理的重要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然而,随着矿山开采不断向深部和复杂区域延伸,传统测绘技术的局限性日益凸显,难以满足现代矿山安全管理对高精度、高效率、智能化的要求。深入研究矿山地质测绘技术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现状,并探索有效的改进策略,对提升矿山安全管理水平、实现矿山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矿山地质测绘技术在矿山安全管理中的重要意义

(一)为灾害预防提供精准数据支撑

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往往与复杂的地质结构、特殊的岩石特性紧密相连。矿山地质测绘技术能够运用专业的测量仪器和科学的测绘方法,精确测定并详细记录矿山区域内的地质构造形态、岩层稳定性状况以及地下水的分布规律等关键信息。通过对这些测绘数据的系统性分析,能够敏锐地识别出断层、破碎带、地下溶洞等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区域。掌握岩层的倾角、厚度以及力学性质等参数后,可借助专业的地质力学模型,对岩层坍塌、滑坡等灾害发生的可能性进行科学预测,进而提前制定并实施针对性的加固、防护等预防措施,有效降低灾害发生的概率,为矿山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企业财产安全构筑坚实屏障。

(二)助力优化矿山开采规划布局

科学合理的开采规划是实现矿山安全、高效开采的重要前提。矿山地质测绘技术所获取的详细地形地貌、矿体空间分布等信息,为矿山企业制定科学的开采方案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基础资料。基于测绘数据,企业能够准确划定开采区域,合理规划开采顺序,有效避免因开采布局不合理而引发的地表塌陷、边坡失稳等安全问题。通过对矿体形态和储量的精确测绘与评估,还能够提高资源开采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实现经济效益与安全效益的有机统一。合理规划开采台阶高度和边坡角度,既能保障开采作业的安全性,又能提高矿石的开采回收率,促进矿山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二、矿山地质测绘技术在安全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技术手段滞后于发展需求

目前,部分矿山企业仍在沿用经纬仪、水准仪等传统的地质测绘技术。这些技术不仅操作流程繁琐、工作效率低下,而且在测量精度方面存在较大局限性。在地形复杂、开采深度较大的矿山区域,传统技术难以获取全面、准确的地质信息。与先进的三维激光扫描、无人机测绘、卫星遥感等现代测绘技术相比,传统技术在数据采集的速度、精度和范围上都存在明显差距,无法满足现代矿山对高精度、高效率测绘数据的迫切需求,严重制约了矿山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

(二)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严重不足

矿山地质测绘工作会产生海量的数据信息,但许多矿山企业在数据处理与分析环节存在明显短板。一方面,缺乏专业的数据处理软件和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难以对测绘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有效利用,无法从大量数据中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另一方面,数据管理体系不完善,存在数据存储分散、格式不统一、更新不及时等问题,导致数据丢失、重复等现象频发,严重影响数据的准确性和可用性。这些问题使得测绘数据难以在矿山安全管理决策中充分发挥作用,造成数据资源的浪费。

三、矿山地质测绘技术在安全管理中的改进策略

(一)大力推动技术创新与升级

矿山企业应积极转变观念,加大对先进地质测绘技术的引进和应用力度。主动引入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利用其快速获取矿山地形地貌和地质结构三维数据的优势,显著提高测绘精度和工作效率;充分发挥无人机测绘技术在危险区域和复杂地形测绘中的独特作用,降低人工测绘的安全风险。加强与科研机构、高校的产学研合作,共同开展针对矿山地质测绘技术的科研项目,研发适应矿山复杂环境的新型测绘设备和技术。鼓励企业内部技术人员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对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突出成果的个人和团队给予奖励,营造良好的技术创新氛围,推动矿山地质测绘技术不断升级。

(二)全面加强数据管理与分析能力

建立健全完善的数据管理系统,对矿山地质测绘数据进行统一规划、存储、管理和共享。引入专业的数据处理软件和数据分析工具,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对测绘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挖掘,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将测绘数据与矿山开采设计、生产管理等信息进行有机整合,实现数据的可视化展示和动态管理,为矿山安全管理决策提供直观、准确的数据支持。建立严格的数据质量控制体系,规范数据采集、录入、存储和使用流程,定期对数据进行检查和更新,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可靠性。

(三)强化专业人才培养与引进机制

高校应根据矿山行业的实际需求,优化矿山地质测绘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增加实践教学课程的比重,加强与矿山企业的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矿山企业要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制定系统的人才培养计划,定期组织员工参加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鼓励员工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和继续教育,不断提升员工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制定具有吸引力的人才引进政策,提高薪资待遇,改善工作环境,为人才提供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吸引外部优秀人才加入。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激励机制,对在技术创新、安全管理等方面表现突出的人才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充分激发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四)深度完善安全管理应用体系

将矿山地质测绘技术与矿山安全管理体系进行深度融合,构建基于测绘数据的安全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利用测绘数据对矿山开采过程中的安全风险进行实时监测和动态评估,建立安全风险数据库和评估模型,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发出预警信号,并自动生成相应的防范措施建议。根据测绘数据和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急救援预案,明确事故发生时的救援路线、救援方法、资源调配方案等内容,并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检验和完善应急救援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提高矿山企业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结束语

矿山地质测绘技术作为矿山安全管理的重要技术支撑,在灾害预防、开采规划、资源评估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尽管当前在应用过程中面临着技术手段落后、数据处理能力不足、专业人才短缺等诸多问题,但通过大力推动技术创新与升级、全面加强数据管理与分析、强化专业人才培养与引进、深度完善安全管理应用体系以及积极加强行业协作与经验交流等一系列改进策略的有效实施,能够显著提升矿山地质测绘技术的应用水平,增强其在矿山安全管理中的效能。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行业的持续发展,矿山地质测绘技术将朝着更加智能化、精准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为矿山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加坚实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杨宗闪, 陈永生, 付方华, 申明川. 矿山地质测量中的GIS数字测绘技术[J]. 世界有色金属, 2025, (08): 183-185.

[2]赵丽琼. 现代测绘技术在有色金属矿山地质灾害中的应用[J]. 中国金属通报, 2025, (03): 237-239.

[3]靳秀全. 有色金属矿山地质测绘中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运用[J]. 中国金属通报, 2025, (03): 240-242.

 


...


阅读全文